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我們忽視了孩子的感覺:孩子不愛洗澡,原因竟然是這個!

我們忽視了孩子的感覺:孩子不愛洗澡,原因竟然是這個!

學齡前的孩子是通過觸感來認識大自然和這個世界的,通過觸摸體驗哪裡是自己,哪裡是外界,哪裡又是邊界。

洋洋媽媽最近很苦惱,因為洋洋洗澡的時候總是哭鬧反抗,很多時候甚至都不願意進澡盆。洋洋媽媽諮詢了各方人士,有的說,孩子可能怕水,這是孩子一個階段的特點,媽媽要給孩子安全感,讓孩子發現,洗澡並沒有什麼危險;

也有的說,可能是水溫不合適,可是每次給洋洋洗澡的保姆和老人都說不燙,自己也試了多次,確實不燙呀;也有的說,孩子可能怕滑倒,放上防滑墊就好了,洋洋媽媽二話沒說,去市場買了防滑墊;還有的說,多放些玩具,讓孩子感覺洗澡好玩就行了,問題是,洋洋澡盆里的玩具還少嗎?

為了弄清原委,洋洋媽媽決定自己親自幫助孩子洗澡,看看到底是什麼情況。不出所料,洋洋一聽說洗澡,就激烈反抗,對媽媽也毫不買賬。

好不容易進了衛生間,洋洋一副如臨大敵的表情,一邊喊燙,一邊往後縮。「燙」這個詞是洋洋幾天前剛學會的,之前雖然他知道什麼是燙,但他沒辦法表達出來。

洋洋媽媽試了一下水溫,並不燙,但還是跟孩子說:「你可以玩水,自己決定是不是進澡盆。」

洋洋用腳撩了一下水,嘻嘻地笑,卻不進去。洋洋媽媽放他下地站著,用手把水澆到他身上。洋洋居然扶著媽媽的手,試圖站進盆里去,前兩次都是一隻腳進去又出來了。第三次的時候,兩隻腳進去了,扶著媽媽的手又出來,嘴裡說,燙。

第五次的時候,他才終於站進盆里去,也並沒有立刻坐下,而是站著用手使勁搓肚子和大腿,就像是要適應熱水澆在身上的感覺。最後才自己慢慢地坐下洗,這次洗澡,他心情始終很好,還和牆上自己的影子打招呼。

那一天,洋洋媽媽明白了,洋洋這半年來之所以不願意洗澡,僅僅是因為水太燙了!孩子的皮膚嬌嫩,對溫度比成年人更為敏感,他不是不敢洗澡,而是不敢一下子就接受那麼燙的水!

之前,一歲多的他用自己僅有的辭彙拚命地喊:「燙!燙!燙!」而大人們卻絲毫不顧他的感受,一邊把他往澡盆里塞,一邊用更大的聲音告訴他:「不燙!不燙!我試過了!」

小孩實在沒辦法,哭鬧、掙扎、大喊,可是他力氣太小,哪裡掙得開這些大人的控制呢?難怪每次洋洋洗澡就像上刑場一樣,洋洋媽媽那一刻潸然淚下,自責不已,她的孩子受了半年多刑,抑或更久,在他還沒有學會反抗的時候就已經天天被熱水燙了,而自己居然一直不知道,還幫著姥姥和保姆訓斥孩子,想著各種方式把孩子往熱水裡推!

作為大人,你確實感覺水並不燙,但那只是你的感覺,不是孩子的感覺!你感覺不燙,不代表孩子就感覺不燙,每個人對熱的敏感度不一樣,你通過什麼就證明你的感覺是對的,而孩子的感覺就不對呢?是你自己在洗澡嗎?身為一個孩子,連感覺世界的能力都被剝奪了,連確認自己感覺的能力都沒有,他能不深深驚恐、絕望嗎?

問題是,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否認孩子感覺的事兒還少嗎?

孩子說熱,要脫衣服,大人告訴他還沒出汗,不熱,衣服不能脫;孩子說困了,大人說你剛睡完覺,困什麼困,趕緊該幹嘛幹嘛去;孩子說吃飽了,大人說你才吃這麼一點,肯定沒飽,接著吃;孩子說菜太咸,大人說不咸,我都嘗過了;孩子說累了,大人說,你幹什麼了,就累,我天天累死累活都沒說累;孩子說這個工作我不喜歡,大人說,你喜歡的,我辛辛苦苦為你安排的工作你憑什麼不喜歡。

這些還都是針對大一點的孩子,雖然被大人否認,但至少他還能說出來,還有多少小小孩,他除了哭鬧,沒辦法表達自己的感受,身為大人,有幾個人真正把孩子當作一個人來看待,真真正正地去聆聽,去理解他們的感覺?

而最可怕的是,我們還以為自己是對的,我們是孩子的上帝,我們說的就是真理,我們說不燙,那一定是不燙的,卻忘了這個燙不燙針對的是我們自己的身體,而不是孩子的身體。

那天,和朋友一起出去吃飯,剛端上來的蝦看起來很燙,豆豆毫不眨眼地拿起一個蝦開始吃,朋友大喊:「燙,小心!」

豆豆說:「不燙!」

朋友看著我,希望我制止豆豆,我只是笑笑:「沒事,豆豆有自己的感覺,他會自己判斷的。」

豆豆盡顧著吃蝦,米飯卻沒動,爸爸忍不住說了:「豆豆,吃點飯吧。」

豆豆一本正經地說:「米飯燙著呢,我一會兒再吃。」

我們都忍不住笑了,因為米飯端上來很久了,應該是不燙的,豆豆這樣說,就是因為喜歡吃蝦、不喜歡吃米飯而已。

朋友笑著說:「豆豆你太狡猾了,米飯明明不燙,你說燙;蝦明明很燙,你說不燙。」

豆豆調皮地說:「我的感覺和你的不一樣,我的感覺很重要!」

是的,雖然他只是一個孩子,他也有自己的感覺,燙或不燙,熱或不熱,都是他自己的身體體驗,我們沒辦法也不應該替孩子去感受。雖然有時候在我們看來,他們的感覺很荒謬,明明自己感覺這麼燙,他怎麼會沒有感覺呢?可是,你自己有沒有過這種經歷,遇到愛吃的東西,就算燙也覺得還可以忍受,忍不住饕餮一番,而遇到不愛吃的東西就總是難以下咽,不是覺得燙了,就是覺得咸了。

孩子剛出生時就是一個感覺體,他從嘴巴開始逐步喚醒他身上的每一種感覺,每一個器官。感覺是兒童物質身體發展的基礎,也是兒童探索世界的基礎,作為兩種最重要的幼兒教育理念:蒙氏教育注重訓練孩子的感覺,尊重孩子感覺發展的「敏感期」;華德福教育則注重保護孩子的感覺,認為孩子是通過十二種感覺來認知世界、感知自我的存在的,否認孩子的感覺,也就無異於否認孩子的存在。

例如,學齡前的孩子是通過觸感來認識大自然和這個世界的,碰到他們熟悉的或者是喜歡的東西,他們就會抓住不放,對不熟悉的一些東西,他們也可能很感興趣,那麼一定是這些東西帶給他們很好的感覺,而不是因為他知道這些東西有什麼用或者很好吃。

同時,觸摸是孩子體驗界限的一種方式,他們通過觸摸體驗哪裡是自己,哪裡是外界,哪裡又是邊界。可以說,觸摸是讓孩子區別周圍的環境、認識自己的一種方式。

很多父母不經意地忽視了孩子這些微妙的需求,用「不許動」來打發孩子的好奇心,甚至可能用更粗暴的方式對待孩子的這種天性,這些都是迅速扼殺孩子自我的方式。

很多人說,哪有這麼矯情了,我們的父母不都是這樣對待我們的嗎?的確,當我們的父母習慣用這樣的方式對待我們的時候,我們也會不自覺地用這樣的方式來對待我們的孩子,就像是高速公路上的連環撞車,身不由己,一輛接著一輛往下撞。

但是,我們試著回憶一下,當初我們聽到父母總是否認我們感覺的時候,我們是不是會感覺到很挫敗、很憤怒,甚至感覺到父母不接納自己;抑或感覺自己很不重要,所以自己的感覺也不重要。

所以,我們要做的是,從自己開始,打破這個遺傳鏈條,勇於承認自己不是萬能的,勇於告訴孩子:「我的感覺是什麼,當然最主要還是要看你自己的感覺,你的感覺更重要。」

這句話傳達的一個信息就是:尊重。尊重孩子的感覺就是尊重孩子身體的界限,尊重孩子自己的體驗,尊重孩子是一個獨立的個體。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安若靜好 的精彩文章:

TAG:安若靜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