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忽必烈創立的元朝政權是怎樣走向滅亡的?

忽必烈創立的元朝政權是怎樣走向滅亡的?

在忽必烈將首都從馬蹄聲碎的哈喇和林遷到臨近長城的開平,繼而遷到樹綠山青的北京官殿中之後,草原雄鷹漸漸變成了官中闊少。除了忽必烈的孫子鐵穆耳尚算賢明外,其餘的大汗皆軟弱無能,官廷內還不斷傳出自相殘殺的消息。從忽必烈去世的至元三十一年(1294)到最後一個即位的皇帝元順帝妥懽帖睦爾元統元年(1333),三十九年中先後有9位皇帝即位,其中有兩位皇帝在位時間不足兩月。末代皇帝妥懽帖睦爾在位時間最長,但他濫行賞賜,揮霍無度,在黃河連年泛濫的情況下,仍支持權臣脫脫進行「變鈔」和「開河」,引發了由治河民工韓山童、劉福通領導的紅中軍起義。

在這次英雄迭出的起義浪湖中,乞丐、和尚出身的漢人朱元璋統一了各支起義武裝,於元順帝至正二十八年(1368)初在應天(今江蘇南京)建立了大明,在北伐檄文中發出了「驅逐胡虜,恢復中華,立綱陳紀,救濟斯民」的號召。同年夏天,明將徐達率領的明朝北伐軍攻陷通州,進逼大都。驚恐萬狀的妥懽帖睦爾不顧群臣的再三勸阻,在一個星光滿天的夜晚帶上后妃和太子,打開建德門,經居庸關逃向上都(今內蒙古多倫)。從此,蒙古人又「自由」了。

」 自 由」後的蒙古人在熟悉的老家建立了所謂的北元。至此、統治中國近百年的元朝宣告結束,蒙古勢力退回到長城之外。

需要說明的是,妥懂帖睦爾死後的廟號是元惠宗。元順 帝 這 個 稱號並不是蒙古人送給他的,而是明代開國皇帝朱元璋對他「順應天意讓出大都」的一種調侃。

蒙古人被驅逐出中原,幽幽紫塞被重新建起,萬里屏障重新把兩個文明分割開來。儘管他們同生在一塊大地上,有著共同的基因,但還是無法相互和平共處,而是勢同水火、涇渭分明。其實元朝給了中國一個十分難得的讓草原和內地融為一體的機會,但當時誰也沒有珍惜它。隨著元順帝逃回大漠,朱元璋「驅逐胡虜,恢復中華」的目標得以實現,中國又回到了原來的出發點。

不僅是蒙古人建的元朝衰亡了,蒙古人在俄羅斯建立的欽察汗國、在中亞建立的察合台汗國、在伊朗建立的伊兒汗國也都漸漸落伍了。究其原因,恐怕首先在於文化上的落後,蒙古人不僅人數太少,而且採用了比自己的民族更先進的屬國的語言、宗教文化,從而喪失了自身特點。如伊兒汗國被伊斯蘭教同化,欽察汗國或接受了東正教或皈依伊斯蘭教,元朝接受了儒家學說並沿襲了漢人的統治制度和生活習性,只有蒙古本土仍保持著純蒙古血統。但在那裡,他們所信仰的寬容與平和的佛教教義使其擴張性格得到了抑制,從此變得溫順而且沉淪。

經濟原因在蒙古人的衰落中同樣不容忽視。作為一個處於狩獵經濟時期的民族,不可能具備他們侵人的農業文明地區的先進經濟觀念。每征服個地方,他們總是燒掉城池,殺掉幾乎所有的人,只留下工匠去給他們製造武器,在剛剛毀掉的廢墟上按照蒙古人的審美情趣建造城市。他們不重視農耕,不懂得經商,以至於吃盡了苦頭才聘請回族人阿合馬負責聚斂錢財。一個經濟、文化落後的政權,光靠幾隊騎兵怎能長期橫行?

還有一個問題,那就是蒙古人落後的分封制度。成吉思汗的統治形式像埃及金字塔和羅馬山丘一樣古老,他採取中國春秋時期就已經證明弊大於利的分封制度,將奪取的土地人為地分割給兒子們。到了他的孫子,惡果就顯現了,忽必烈與弟弟阿里不哥爭奪汗位的鬥爭將蒙古人分成兩大陣營。後來,伊兒汗國的旭烈兀進攻伊斯蘭教的哈里發政權時,與已經皈依了伊斯蘭教的欽察汗國發生爭執,導致無法抽身支授在敘利亞被圖殲的軍隊。

最後,窩闊台汗國的海都又與忽必烈爆發了四十年的內戰,最後以雙方各自為政而告終。內部爭鬥使4 個汗國互不統屬,以致後來被各個擊破。

就這樣,忽必烈創立的元朝政權就在他的子孫手中土崩瓦解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忽必烈 的精彩文章:

「行中書省」王文統
忽必烈對外戰爭從未勝利,死前三計,讓專家頭痛800年,至今是謎

TAG:忽必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