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戰亂下的金元玉器

戰亂下的金元玉器

金朝是中國歷史上由女真族建立的封建王朝。女真原為遼朝臣屬,天慶四年,金太祖統一女真諸部後起兵反遼。於翌年建都立國,國號大金,建元「收國」。

金朝的玉器風格與遼相同,同時北方民族所為,因此具有濃郁的時代特色和民族風格。金朝有較為充足的玉料,玉匠。為了確保玉材的使用,金朝規定朝廷用玉多選用和田玉雕琢,祀天地用玉皆以次玉代之。金在擴張的過程中,俘虜了大批玉匠,有的原在遼境內,有的直接從北宋境內擄掠而來。「春水玉」、「秋山玉」是金代玉器的代表作。

常見的「春水玉」表現為殘忍畫面,通常是海東青促天鵝圖。秋山玉則是變現女真族秋季狩獵,射殺鹿的情景。嘎拉哈玉玩具,同樣是一種充滿女真民族風情的玉具。玉嘎哈啦,是女真貴族兒童的玩具,其中間有穿孔,可隨身佩帶。玉形似羊或狗的髕骨。類似漢族童子玉墜,有希冀少年福祉不斷之意。因是羊或狗的骨頭,是北方主要提供食用的動物之骨,常年佩戴,具兆祥之瑞。

金人常服玉帶為上,平民禁止使用玉器。金代女真族佩戴玉較為發達,當時稱之為「列」,多作腰佩。金代佩飾玉以花鳥紋為主。金代花鳥形玉佩,多作綬帶鳥銜花卉紋。因「綬」與「壽」諧音,因此壽帶鳥象徵著福壽。綬帶鳥銜花卉紋,寓意春光長壽,勃勃生機。金代另一種重要玉佩就是龜巢荷葉,時壽意類。

金代玉佩的一個重要特點在於其藝術性,不是孤零零的表現一個物體或者一隻動物;而是花與鳥、龜與荷葉、魚與水草相輔相成,動靜結合,表現出周圍的環境特點,極富生活氣息。

蒙古滅金之前,幾乎沒有琢玉業。滅金後,特別是建立元朝,將首都遷至大都入主中原後,由於受金代文化和漢文化的影響,元朝琢玉業得到了極大的發展。

元朝琢玉業有極大的發展,其特點為:

1.接受漢族傳統的愛玉風尚,近取金宋、遠法漢唐。

2.繼承宋金傳統琢玉技藝。元朝政府網羅掌握了大量的工匠,使之官辦手工業生產。

3.沿用宋金玉器傳統題材:花卉紋的延續,螭虎紋的再興,春水玉、秋山玉的進一步世俗化。虎紋是龍子之一,最早出現玉西漢,歷代雖然仍有雕琢,但運用得都不是很多,但是元代螭虎紋不僅應用較多,而且非常成功,甚至創造出來元代的風格。

元代將春水玉逐漸演化為鷹擊天鵝、蘆雁荷藕圖;將秋山玉逐漸演變為福鹿圖案,其影響一直波及明清。從史書記載來看,元明清三代,宮廷玉器匠前期得到了更大的發展。元代玉帶鉤曲線較為平緩,但玉器增大,多呈琵琶形。

元代朝廷對朝廷用玉極為重視,一方面為了便於在漢族地區統治,另一方面也是為了滿足蒙古貴族的需求。朝廷控制玉料、玉砂,政府設立了許多管理手工業的機構和官辦手工業作坊,官辦玉作坊利用和田玉、匪力沙所出玉材輾玉,有專門的朝廷用玉,如國璽和玉押,另外還有琢制大件玉器的愛好。

元代玉器的藝術特點在於玉器形體氣勢龐大,雕琢技藝爐火純青,裝飾技巧新穎別緻,玉器的搭配技巧十分熟練,仿古玉佔據主導地位,新穎玉器同樣展示自身的風采。

元代花卉紋、螭虎紋裝飾應用得非常成功,倭角的處理也是十分得體。元代玉匠在方形玉器上的處理比較突出,硬挺挺的直角,為流動的倭角,剛柔並濟,同時在邊框內外緣刻有兩條粗陰線,這更使得元代玉器的線角顯得十分優美。

元代最明顯的仿古玉實物,當屬玉瓶與玉尊,而仿摹的對象或是周代青銅尊,或是早期的陶瓷貫耳瓶,為清玉器大量仿摹青銅器、陶瓷器打開了先河。元代新款玉器除了玉押、帽鈕以外,還有玉帶環和玉帶扣等。

宋遼金元時期的戰亂並沒有遏制玉文化的發展,它在玉器發展史上留下了重重的一筆。

本文來源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古玩飾 的精彩文章:

2000多年前消失的神秘王國與今人的不期而遇!
五光十色的古代珠寶首飾

TAG:古玩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