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論一雙跑鞋的重要性

論一雙跑鞋的重要性

作為一個稍有點資歷的跑者,常有人問我;

我想跑步,要怎麼開始?

我說:首先,要買一雙正規的適合你的跑鞋。

我怎麼跑步足跟痛?

我說:首先,你的鞋可能有問題。

我怎麼總也跑不快?

我說:你想跑得快,首先要穿適合你速度的跑鞋。

對於跑步的人來說,跑鞋是第一重要的。

鞋好不一定沒有問題,但鞋不好一定會有問題。

1

有人說:人天生就會跑,人類的祖先就是赤足跑的。現在也有各種赤足跑的跑團、跑者,還有赤足自然跑的技術流派。我們經常在馬拉松賽場上,看到赤足跑者,吸引了很多人的眼球與讚歎聲。

還有人說:真正的高手穿什麼鞋都快。去年某個馬拉松比賽,一名黑人選手穿拖鞋拿了冠軍在網上廣為流傳。某個跑者穿拖鞋跑到250左右的成績也被媒體報道過,成為不少人崇拜的偶像甚至競相效仿。

大約8000年前人類開始穿草鞋,大約5000年前,人類發明了用獸皮製作鞋,其目的就在於不讓腳難受或者受傷。可以說,鞋的發明是人類文明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件大事。從此,人類可以走更遠,跑更快,也能更好地在與自然環境的競爭中取得優勢。人類文明的發展史,同時也是一部鞋子的發展史。更多形狀、材料、功能的鞋子不斷發明出來,越來越輕、舒適、美觀、耐用,讓人類生活得更幸福。

跑步運動的發展史,也是一部跑鞋的發展史。從以前笨重的布鞋、皮鞋、膠鞋,到現在各種合成材料的跑鞋,可以說每次跑步成績的巨大進步,都與跑鞋的革命息息相關。

好的跑鞋不僅讓跑者跑得更快,同時也得到更好的緩衝、透氣、包裹等保護,跑得更舒服安全,減少受傷的可能性。

從筆者幾十年觀看國際、國內田徑比賽來說,只看到南非女子運動員佐拉-巴德不穿鞋比賽,但她的教練是要求她穿鞋的,只是她因為從小在山區長大,家裡窮沒鞋穿,習慣了赤腳跑。

其它,近百年的田徑史上,極個別光腳跑的專業運動員雖然也有,但也是極其個別的現象,他們多是因為少年時代窮買不起鞋穿,在成年條件好以後,還是成了穿鞋的人,比如曾獲得1960年羅馬奧運會的衣索比亞運動會馬拉松冠軍的貝基拉,在1964年衛冕東京奧運會馬拉松冠軍時,已經穿上鞋了。可見,即使是赤足史上最牛的跑者,最終也走上了穿鞋之路,這是人類發展的必然規律。

同樣,所有的赤足跑者,他們經過長期的訓練可能不遜色於一般跑者,但與高水平跑者比仍是相距甚遠。即使是那個穿拖鞋拿冠軍的黑人選手,他的成績在專業選手中也不值一提,他估計也只是偶爾為之。所以說,雖然經過長時間的訓練赤足同樣可以跑,但顯然他既無法跑得快,而且受傷的概率會大大增加。

有理論說:赤足跑可以練出更正確的跑姿,我認為這個說法是不成立的。要說跑姿好,專業運動員當然比一般人要好,但他們都是通過正常的訓練而非赤足練出來的。

正確的跑姿,有賴於對技術的正確認識、長時間的訓練摸索、全面的身體素質練習,而不是靠赤足跑。

當今世界路跑的最強者基普喬格和基普桑

當然,你要喜歡赤足跑,那也是個人的自由。但從一般跑步愛好者鍛煉身體來說,偶爾在塑膠跑道上赤足慢跑一段可以,作為長期的跑步方式,不見得是好方法。

但是具體到每個具體的跑者,什麼才是最好的跑鞋並沒有一定的標準。即使是號稱慢跑鞋之王的亞瑟士K系列,也有很多跑者覺得不舒服不喜歡。可以這麼說:不好的鞋對誰都不好,好的跑鞋,也有他對應的合適人群。

2

那我們應該如何選擇一雙合適的跑鞋呢?

跑鞋與你跑步的路面有關,與你的腳型有關,與你的體重有關,與你的跑步能力有關,與你的目標有關,與你的跑步技術有關。

路面:

跑步主要分為場地跑(體育場塑膠跑道)、路跑(主要是瀝青路面,也有一些水泥路、石板路,一般建議盡量跑瀝青路)、越野跑(土路、草地、碎石路為主,會有少量硬化路面作為過渡)三種。路面不同,鞋的選擇也不同。

場地的專業跑鞋是帶釘的,業餘跑者一般不會穿,即使在體育場跑也還是穿路跑鞋。如果你長期是在體育場刷圈,因為體育場的塑膠跑道比較軟,彈性比較好,所以可以穿稍輕的跑鞋,而不需要太好的緩衝效果。

萬米之王貝克勒在比賽中,這種帶釘的場地跑鞋業餘選手一般不會穿

越野跑因為有很多的土地、草地,這些路面在下雨之後,會比較濕滑,所以比較強調抓地性,以防摔倒。同時碎石路等路面對穩定性的要求會比較高。所以如果是跑鞋野,最好是穿專業的越野鞋。尤其是當一場比賽有雨的時候,穿普通的路跑鞋,因其防滑性不夠,會增加很多的摔倒風險,甚至因此影響比賽完成。

越野跑在野外進行,地面情況複雜,強調穩定性和防滑性

路跑是業餘跑者最常跑的方式,所以選鞋也以路跑鞋為主。

3

腳型,對鞋的選擇影響也很大。腳型對鞋的影響主要體現在足弓形狀和腳掌寬窄兩個方面。

足弓分為正常足弓、高足弓和低足弓(扁平足)三種,一般來說高足弓不大多見,低足弓的比較多。

如何判斷自己是高足弓、正常足弓、低足弓呢?腳底沾水或者白粉踩在紙面上,看留下的印記屬於下面哪一種即知。

不同的足弓類型,對鞋的緩衝、避震、穩定的需求不同。

但不同廠商,對鞋的緩衝、避震、穩定,各有各的定義,為了弄清楚,請看下錶:

1、高足弓的跑者,應選擇「緩衝/避震」系列的跑鞋,這類鞋會將腳掌外側設計得更加具有緩衝性以吸引落地時的衝擊力。

2、低足弓的跑者,適宜選擇支撐/穩定系列的跑鞋,這種跑鞋在足弓內側加入了一些偏硬材質的來支撐穩定,以幫助矯正落地時的過度內旋。

3、正常足型的跑者可以嘗試選擇各類跑鞋,但每個人的腳都有其個人特點,所以最好是先到實體店去,試各種鞋款,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款型。找到適合自己的鞋款後,最好不要頻繁更換,因為每種鞋在設計時往往都有不同的考量,再好的鞋,也不是適合每一個跑者。

4、一般而言,一個跑者能找到三款適合自己的跑鞋,分別用於日常中短距離訓練、長距離慢跑、比賽競速,就完全足夠了。

除了足弓,腳掌的寬窄對鞋的選擇也有影響。有的人腳掌比較寬,有的人比較窄,相應的跑鞋也有寬楦、窄楦、正常楦等不同類型。如果你的腳掌(前掌)比較特殊,最好通過實體店試穿找到自己對應的楦型。

4

體重:體重也是決定跑鞋選擇的重要因素,一般來說,體重越大的人,對緩衝或者避震的要求就越高。人跑步落地時,身體對地面的衝擊是體重的三倍,體重越大衝擊就越大。所以體重大的人,一方面不宜跑太快騰空太高,二方面要穿緩衝避震效果好的慢跑鞋。

從鞋的重量來說,一般單只300克以上的屬於慢跑鞋,象亞瑟士的K系列、N系列、GT2000都屬於經典的慢跑鞋,最受慢跑者歡迎。

亞瑟士的N系列跑鞋,經典的緩衝型慢跑鞋

單只重量在250克左右(220-270之間)的屬於中性跑鞋,這種跑鞋適用的範圍比較廣,既可以用於一般跑者平時訓練,也可以用於不太追求成績的跑者比賽穿著。象阿這達斯的ULTRA BOOST、美津濃的R系列、李寧的雲系列,都屬於這一類型。

阿迪達斯的ULTRA BOOST,最舒適的中性跑鞋

單只重量在220克以下,一般在180克左右的屬於競速鞋,最多人穿著的是亞瑟士的虎走,阿迪達斯的Adizero。

亞瑟士的虎走,最具代表性的競速跑鞋

一般而言,體重較大的跑者,平時訓練宜穿慢跑鞋,比賽可以穿中性鞋。體重中等的可以慢跑鞋和中性鞋結合穿。體重較輕,訓練水平較高的,可以平時穿中性鞋,偶爾穿競速鞋,比賽用競速鞋。一般而言,全馬成績在310以外的,不大適合穿競速鞋參加比賽。

5

在參加一場馬拉松比賽時,穿什麼鞋和你的訓練水平有關,還和你的比賽目標有關。比賽目標既和你跑步的能力有關,也和你對一場比賽的定位有關。高水平的跑者經常會將目標降低,或當兔子,或慢跑享受比賽。

在鞋的選擇上,首先你要有駕馭一雙鞋的能力,象競速鞋,因為鞋非常輕,就犧牲了一些緩衝減震功能,一般水平的如果穿著比賽就會腳板很痛,一般需要310以內的水平才適合穿著。但是雖然你有310以內的水平,某場比賽你擔任了330或者400的兔子,那就不宜再穿它,而應該穿一雙中性鞋,那樣它能給你提供更好的保護。

一般而言,比賽目標在310以內,適宜穿競速鞋,在310-400之間,適宜穿中性鞋,而在400以外,適宜穿慢跑鞋。當然,這不是絕對的,一個250的高水平選手,穿中性鞋也能跑進300以內。但是對於想創造PB的來說,穿一雙最適合自己當時訓練水平的鞋是非常必要的。比如說一個全馬300水平的跑者,穿一雙慢跑鞋也可以跑出310以內的成績,但想PB就不大可能。不同的鞋,對一場比賽成績的影響,在5-10分鐘左右。這也就可以解釋高手隨便穿什麼鞋也比普通跑者快,而普通跑者穿再好的鞋也不可能一步登天。

總結一點就是:高水平跑者可以穿慢跑鞋,普通水平跑者不宜穿競速鞋。

亞瑟士K系列跑鞋,號稱慢跑鞋之王,最受普通跑者的歡迎

6

鞋的選擇還和跑步技術有關,主要是落地技術。跑者的落地方式分為前腳掌落地、全腳掌落地、腳跟落地三種。跑鞋在設計時,不同款式有針對不同落地技術,一般前掌落地的鞋是針對高水平跑者的競速鞋,當然也有部分中性鞋也是為前掌跑者設計的。所以如果你是一個全掌或者腳跟落地的跑者,就不宜選擇前掌落地的鞋,因為他緩衝減震的重心在前掌而不在後掌,這樣的鞋你穿著既不舒服,又增加受傷的風險。

跑者都愛鞋,總覺得自己鞋櫃里還缺一雙鞋,但鞋不在於多,找到合適自己的鞋才是最重要的。一雙好鞋,能助你在跑道上風馳電掣、快步如飛,健康快樂的一直奔跑下去。

阿迪達斯adizero boost競速鞋,是我近年比賽的最愛

註:本文部分內容有參考「跑步指南」《跑鞋指南》一書,特此致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鐵馬老言 的精彩文章:

論跑量和馬拉松成績的關係

TAG:鐵馬老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