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區塊鏈想要什麼

區塊鏈想要什麼

在《科技想要什麼》中,凱文·凱利談到:科技不是由線路和金屬構成的一團亂麻,而是有生命力的自然形成的系統,它的起源完全可以回溯到生命的初始時期。正如生物進化呈現出無意識的趨勢,科技的進化也同樣如此。區塊鏈作為近年來最熱門的技術,吸引了全世界開發者、投資人和普羅大眾的注意力。它來從何而來?現在何處?未來又將走向哪裡?

01 為什麼市場會崩潰?

從一個故事說起:

在一個二手車交易市場,假定有100位賣家想把手上的二手車賣出去,他們二手車的標價從1塊錢到100塊錢平均分布。也就是說,有的車值1塊錢,有的車值50塊錢,有的車值100塊錢。另外還有100位買家,他們對上述每一輛車的質量都很清楚,且對車的估值都比賣家的標價高50%。也就是說,一輛標價為1塊錢的車,在賣家心裡的價位是1塊5。

接下來會發生什麼?

不難想像,每一輛都能順利地賣出去,買家和賣家皆大歡喜。

但生活中的真實情況並不是這樣,買家無法知道每一輛車的質量情況。因為二手車有什麼毛病,不可能在買車的第一時間發現的,需要開上一段時間後才能發現。買家只知道整個市場中100輛車的平均價格,即50元。依據我們之前買家對汽車估值的假設,買家最高願意支付75元。這時候,標價高於75元的買家將會離開市場。由於他們的離場,平均價格將下跌到37.5元,買家的最高價將變成56元。又有一批買家將離場。如此往複,市場中將不復存在。

市場之所以崩潰不是因為市場中有低端商品,買家無法區分市場中每一件商品質量的好壞。之所以無法區分,是因為信息不對稱。

02 互聯網降低了信息不對稱嗎?

以上故事來源於諾貝爾經濟學得主阿克洛夫的著作《檸檬市場:質量不確定和市場機制》(The Market for 「Lemons」: Quality Uncertainty and the Market Mechanism),此處的「檸檬」指的是「成交了以後,買家才發現有問題的二手車」。事實上,從農耕時代起,到工業時代,到今天的信息時代,信息不對稱一直存在。阿克洛夫也指出:

在市場經濟活動中,各類人員對有關信息的了解是有差異的。掌握信息比較充分的人員,往往處於比較有利的地位,而信息貧乏的人員則處於比較不利的地位。掌握更多信息的一方可以通過向信息貧乏的一方傳遞可靠信息而在市場中獲益。

在傳統經濟時代,信息不對稱法則運行的基礎是傳統的社會結構。在一個金字塔式的社會,每向上一級就縮窄一級,越往上的人越能得到更多的信息,而只有在塔尖上的人才能看到全貌。互聯網近70年的發展改變了每一個人的生活。在移動互聯的今天,微信、微博、大眾點評、小黃車、鏈家等app極大地便利了我們的生活。但是,互聯網降低了信息不對稱嗎?

並沒有。互聯網的確降低了人們獲取信息的成本,但互聯網只是改變了信息不對稱,難以簡單地說增加還是減少。有些地方增加了,有些地方減少了。舉個例子,當我們走進一家新餐廳準備點菜時,會習慣地點開大眾點評,看看吃友評論,我們做出更好的選擇。信息不對稱減少了嗎?事實上,大眾點評本身做的就是信息不對稱的生意,它的盈利是因為掌握了大量商家的,消費者的的信息。如果某一天大眾點評因為餐廳的「賄賂」,選擇性地向你推薦餐廳和菜品呢?

如何才能降低信息不對稱?

信息不對稱造成了市場交易雙方的利益失衡,影響社會的公平、公正的原則以及市場配置資源的效率,並且提出了種種解決的辦法,比如說買賣雙方通過重複博弈,多次交易塑造信任;又比如說,買賣雙方事前先締結合同;再比如說,買家依靠預先支付沉默成本取得賣加信任,等等。但其中最常見的還是靠「可信的中間人」背書,比如瓜子二手車、鏈家、支付寶、銀行等。

03 區塊鏈來自哪裡?

凱文·凱利寫於1995年的另一本書的《失控》,是一本關於自然界、人類、機構、人工智慧、社會形態等如何演變和進化的書。在書里,凱文·凱利曾預測的互聯網、物聯網、雲、人工智慧等的發展正在變為現實。《失控》中反覆提到大自然從無到有創造萬物的「九律」,其中極為重要的三點是:分散式、自下而上和自組織。這正是當前最熱的區塊鏈技術的邏輯起點。

中本聰在2009年發布比特幣白皮書,點對點的加密電子現金系統。區塊鏈可以理解成歷史數據無法篡改的公開記賬的賬本。它最核心的創新是教會世界如何在不需要信任第三方的情況下遠距離轉移價值。人們當然可以面對面地轉移實體紙幣,但是,在比特幣出現以前,我們做不到在不需要信任中心化第三方機構(郵局、銀行等)的情況,遠距離向某人轉移價值。2015年10月英國《經濟學人》雜誌的封面文章將比特幣背後的區塊鏈技術比喻成「信任的機器」。在區塊鏈上,信用將成為數學問題,而不是道德問題。

區塊鏈到底想要什麼呢?

區塊鏈將降低甚至消除信息不對稱,讓信息流通變成價值流動。凡是需要第三方背書的信用節點,都可以用區塊鏈來代替或改造。

04 區塊鏈現在何處?

區塊鏈的發展歷程被歸納為1.0、2.0和3.0:

區塊鏈1.0是以比特幣為代表的數字貨幣應用,其場景包括支付、流通等貨幣職能;

區塊鏈2.0是數字貨幣與智能合約相結合,對金融領域更廣泛的場景和流程進行優化的應用;

區塊鏈3.0則超出金融領域,為各種行業提供去中心化解決方案。

首先必然是貨幣。貨幣是人類偉大的發明。在所有人類創造的信念系統中,只有貨幣能夠跨越一切文化鴻溝,不會因為宗教、性別、種族、年齡或性取向的差異而不同。貨幣最重要的職能包括價值尺度、流通手段、貯藏手段。很難想像離開了貨幣,現代社會龐大而複雜的經濟和金融體系還能否持續運轉。奧派鼻祖門格爾在論文《論貨幣的起源》中曾提到,貨幣的起源、形態和語言相似,貨幣之所以有用,是因為有人願意接受。使用的人越多,越有價值。到目前為止,比特幣仍是一個社會實驗,檢測基於區塊鏈技術構建的貨幣,基於數學、基於演算法的信任到底能不能被大眾接受。

區塊鏈改變的第二個領域其次是金融。事實上,比特幣之後,區塊鏈最大、最快的應用領域只能是金融。為什麼?首先,金融的核心無疑是「信用」。其次,地球上信息不對稱最嚴重的地方是紐約華爾街紐交所的納斯達克。傳統金融世界的信用依賴於中心信用節點,比如央行、商業銀行、政府等等,它們最大的問題是成本過高。用過網銀的朋友應該記得,在沒有支付寶、微信支付時,想要在網上付款需要U盾、驗證碼和防偽鍵盤,很不方便。

再後來,互聯網金融之所以能改善了傳統金融信用節點的效率,是因為信用不再只依賴於信用節點本身,還依賴于海量的互聯網交易記錄。但互聯網金融依然存在問題,首先「支付寶們」之間的數據並不共享,形成一個個數據孤島,無法實現數據利用效率的最大化,造成無謂的損失。其次,海量的數據來源於每一個用戶,但事實上用戶無法掌控自己的數據,他們的信息乃至於隱私在網路上其實是透明的。區塊鏈技術不僅能夠讓信用節點共享用戶的數據,還可以明確數據所有權的歸屬。

事實上,傳統金融和互聯網金融領域的巨頭,例如高盛、花旗、納斯達克、Airbnb、Uber等都早早開始積極探索區塊鏈在泛金融領域的應用。納斯達克已開始利用區塊鏈技術進行私有股權發行交易;物聯網和網路安全相關公司比較容易得到政府和大型機構投資者青睞;支付領域則得到銀行和電商的垂青。德勤和普華永道也非常積極地探索區塊鏈技術在審計領域的應用。Airbnb的聯合創始人Nathan Blecharczyk在接受採訪中表示,Airbnb打算使用區塊鏈技術更好地建立商戶和旅客的信譽平台,同時也有效地存儲用戶的身份信息。

05 區塊鏈未來將走向哪裡?

區塊鏈目前的問題:區塊鏈技術尚處於發展初期,一起才剛剛開始,路遠且難行。首先,比特幣作為一場前所未有的社會實驗,目前還尚未成功。因為其區塊容量和共識演算法的設計,吞吐量低、確認時間長是比特幣最大的內在缺陷。另外,比特幣的價格波動大,多數人購買比特幣後並不願意將其作為數字貨幣使用,導致比特幣的低流動性。未來比特幣是會通過更新技術、共識機制實現迭代,亦或是被其他更優質的數字貨幣取代,無法準確預測。其次,真實世界想運行在區塊鏈上靠的是各式各樣的區塊鏈應用,而它們的流暢運行則需要強大的底層基礎設施。但事實上,區塊鏈的底層協議還仍在開發階段,將要耗費大量的時間、金錢和技術。不難推測,目前市面上流通的絕大多數區塊鏈應用。此外,目前各國政府對區塊鏈技術尚持保守態度,市場中的投資者的情緒過於波動,人人都想著憑藉「炒幣」實現財富自由,這怎麼可能?若投資者不能理性對待區塊鏈投資,當市場出現持續下行,極有可能引發群體事件。而這會不會誘發區塊鏈世界的「黑天鵝」事件呢?

區塊鏈未來將走向何處?

在《科技想要什麼》中,凱文·凱利指出技術可能的歸宿:

技術發明之初,幾乎沒有任何專家能預測它的未來應用,預測正確往往看起來更像僥倖。包括發明人自己、技術研究者、媒體以及公眾。

技術有時並不隨著技術持有者的意志發展,它往往隨著用戶、社會環境、文化以及配套技術的綜合影響演變。一項發明需要早期接觸者經常使用並與其它發明多次碰撞,這樣可以精鍊它在技術元素中的作用。與人類一樣,不成熟技術的首次亮相常常以失敗告終,之後才會找到更好的用武之地。

技術誕生之時,往往沒有「價值」,新技術的價值就是技術本身,甚至往往會帶來麻煩。因為新技術往往對現有秩序、傳統、道德、法律、思想、習慣造成衝擊,它需要人們耐心去習慣它,需要人們積極找出對策去適應它。對於新技術,我們不應該「一刀切」禁止其發展,應該在做好防護措施的基礎上儘可能為它提供空間。

06 結語

1993 年,Al Gore等人正在向這個世界宣傳即將到來的互聯網是能夠改變世界的「信息高速公路」。在當時,互聯網還是一個新穎的概念,真正了解的人不多,人們也不知道怎麼利用這一新事物。

今天的區塊鏈會不會如同 1993 年的互聯網一樣呢?我不知道。但清楚的是,衡量其成功與否的標準,是其能否真正提高人類社會資源配置的效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郭知行 的精彩文章:

TAG:郭知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