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基於核心素養,推進學校變革

基於核心素養,推進學校變革

推進學校落實高中新課程方案和標準⑤

楊向東丨

華東師範大學教育學部教授、教育心理學系主任

2018年1月16日,歷時三年修訂的我國普通高中課程標準由教育部正式頒布。以核心素養的培養為主線,新修訂的課程標準在教育目標、課程育人價值、課程結構、內容組織、學業質量標準、學習和教學方式、考試評價等一系列領域均有重要突破。學校需要深入理解新課程標準的理念和精神,構建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發展的教育教學模式和實施路徑。

深刻理解核心素養的內涵

樹立系統明確的學校育人目標

本次課程標準修訂的一大突破是在中國學生髮展核心素養框架基礎上,通過反思學科本質和育人價值,凝練了各學科核心素養。提出核心素養這一概念,旨在解決我國當前基礎教育目標體系存在的脫節現象。理論上,從基礎教育階段總體目標到各學科教育目標,再到具體的學期、單元和課時目標,應該構成一個系統完善的體系。第八次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以來,我國基礎教育總體目標提出促進學生個性充分而全面的發展,強調培養學生社會適應能力。然而,這樣一個總體目標缺乏明確界定和系統闡述。具體到學科教育目標的時候,也並沒有能夠結合學科領域進一步加以明確和細化。在課堂教學層面,學科知識和技能的習得仍然成為學科教學的主要任務。這種現實不僅導致學科目標和總體目標之間難以銜接,也使得不同學科在育人價值上難以實現真正的統整。

核心素養是個體在應對或解決複雜的、不確定性的現實問題過程中表現出來的綜合性品質,是個體適應未來社會需求、實現終身發展的關鍵基礎。明確當前和未來一段時期內我國中小學學生需要具備的核心素養,界定和闡明其內涵、構成、彼此關係及發展水平,不僅搭建了學校教育、兒童生活與未來社會之間的橋樑,而且將原本抽象概括的教育總體目標具體化,使之具有了清晰的內涵和外延。同時,按照世界經濟與合作組織(OECD)的界定,核心素養在內涵上涵蓋了個體的知識、技能、思維、態度和價值觀。以核心素養為教育目標,也對各學科課程提出了超越學科知識和技能的育人要求。因此,凝練學科核心素養,構建核心素養模型,成為聯結我國基礎教育總體目標和學科教育目標的關鍵環節。它為各學科在課程目標、內容和學習機會上的深度融合提供了目標依據,也為跨學科課程的確定提供了理論基礎。

當前,整體目標與課堂目標脫節的現象在學校層面也是存在的。學校發展規劃或課程方案中表述的育人目標往往緊跟當前教育理念,看起來比較「高大上」。但這些目標通常沒有經過扎紮實實的思考和研究,沒有真正結合學校實際情況,將本學校究竟「培養什麼人」的問題具體到育人目標的內涵、構成和表現特徵的界定和闡述上。其後果便是這些目標只是流於形式,成為宣傳的口號,而無法轉化成為學校教育變革和質量提升的標杆。因此,貫徹落實新課程標準的理念和精神,學校的首要工作就是深刻認識核心素養的教育意義,認真理解新課程標準提出的核心素養及其內涵,結合本學校實際,研究制定符合學校自身特點和發展需求的、能夠切實反映學校人才培養質量的校本核心素養模型,使之成為學校制定發展規劃和課程方案,設計課程,開展教學和評價,促進教師專業發展,實施學校管理的根本基礎和目標依據。

構建整合兒童素養發展、

社會生活

和領域內容的學校課程體系

以核心素養為培養目標,對學校課程的結構及其設置提出了新的要求。

首先,學校需要反思每個學科的本質及其育人價值,變革學科課程的設計理念和組織方式。當前,對學科課程的認識通常還停留在習得學科知識體系的層面,缺乏對學科本質和學科育人價值的思考和挖掘。本質上,每門學科都是人類認識世界或社會的一種獨特方式,有其特有的視角、知識體系、思維方式和探究模式,孕育著特定的方法論和價值觀。在學校開設各種學科課程,就在於讓學生獲得人類在長期發展過程中積累的文化觀念、工具和實踐模式,更為理性和自覺地認識世界和參與社會。學校需要站在素養培養的角度,重新審視學科課程的教育意義。此外,既有學科課程更多的是將概念、原理和方法以結論的方式直接呈現給學生,缺乏與兒童經驗的整合。杜威在《兒童與課程》中早就指出,任何學科課程都有邏輯和心理兩個維度。邏輯維度是指學科內容、領域問題和探究過程。心理維度是指與學科現象相關的兒童經驗和興趣。學科課程設計應該將學科邏輯與學生經驗充分結合,從核心素養、學科內容和主題情境三個維度設計和組織。在學科內容上,強調學科大觀念和知識技能的結構化,突出學科實踐,滲透學科思維方式和探究技能。在主題情境上,要從學生日常生活出發,創設有意義的真實情境,構建與學生經驗緊密關聯、螺旋上升的任務或活動系列,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持續發展。

其次,適應學生終身發展和社會適應要求,加強不同範圍和深度的跨學科課程整合和建設。進入21世紀,信息技術和人工智慧飛速發展,產業結構和社會生活正在發生根本變化。審慎的判斷力、創造性解決陌生問題、團隊合作和有效溝通、成為自主的終身學習者和團隊協作者,是個體應對這些變化需要具備的21世紀技能。這些技能屬於跨學科核心素養,需要學校跨越傳統的學科邊界,重視不確定性的跨學科探究主題和社會實踐活動,增加不同範圍和深度的跨學科課程整合。

跨學科整合課程對培養學生跨學科素養具有特殊價值。其實,兒童在入學之前,就是以一種整合的、經驗的方式與現實環境互動的。兒童早期能力的發展、自我的形成以及社會互動方式的塑造,都是在這個過程中逐漸孕育起來的。入學後,學科課程的學習讓兒童理解和掌握不同領域認識世界和參與社會的觀念和方式,更為理性自覺的體驗和反思日常生活。但這種深入是以特定的學科視角將原本整合的生活環境加以割裂為代價的。創設跨學科課程或綜合性社會實踐,旨在給學生提供了現實世界的整合情境,讓他們有機會整合和運用不同學科(領域)的觀念、方法和工具,生成可遷移的知識和技能。現實問題解決和社會性實踐,發展了學生批判思維、團隊協作和主動創造的意識和品質,讓他們學會自主學習和社會協商,更好的適應現實社會和建設美好未來。

再其次,根據學生素養發展的多樣化需求,建立和完善各種類型和序列的課程體系。本次課程標準修訂將我國普通高中教育定位為面向大眾的基礎教育,特彆強調了課程的基礎性、多樣性和選擇性。新課程方案將課程類別調整為必修、選擇性必修和選修三類,在保證共同基礎的前提下,為不同發展需求的學生提供選擇。學校課程的多樣化和選擇性可以從類型和序列兩個角度思考和建設。不同類型的課程涉及不同領域、主題、內容及整合程度,旨在滿足學生不同的興趣、愛好和發展方向。同一類型中不同等級或進階的課程序列,旨在提供學生在某個領域或方向上進一步拓展和提升的空間。學校需要在當前高考綜合改革的背景下,深入研究不同學生的素養發展需求,結合區域及本校實際,建設滿足學生個性化和多樣化發展的課程體系。

變革學習方式和育人模式

創建促進核心素養發展的學校文化

以核心素養為育人目標,蘊含了學校學習方式和育人模式的變革。

第一,變革課堂教學模式,從知識本位、教師中心向素養本位、學生中心轉型。核心素養是個體在與現實情境持續的社會性互動中,不斷解決問題和創生意義的過程中形成的。素養的培養需要以情境為載體。情境賦予了學習活動的意義,提供了實踐反思和社會互動的基礎。要讓學生經歷複雜多樣的真實情境,在有意義的任務和活動中實踐、反思、討論和質疑,建構知識,發展觀念,培養思維方式和探究模式,建立情境、觀念和結果之間的靈活關聯。學校需要變革既有的學科本位、知識導向、講授為主的課堂教學模式。要激勵教師創設貼近學生經驗、能夠承載育人價值的各種真實情境,讓學生基於問題、任務或項目式的活動方式,開展自主、合作和探究性的學習。

第二,尊重個體,關愛生命,塑造以人為本的學校文化。核心素養在內涵上超越了傳統理解的「能力」,指向的是個體身心的健康成長和人格的健全發展。批判性思維者不僅能夠運用知識進行演繹和推斷,識別假設,闡釋和評估證據,他們往往也是好奇的、開放的、靈活的和公正的。類似的,高創造性的人不僅能夠產生新穎而有價值的想法、方案或產品,更是表現出一種全身心的投入和忘我的激情。大量研究表明,兒童只有生活在一個充滿關愛、包容、安全和支持性的環境中,可以自由探索,允許不斷失敗,才會形成這樣的個性品質,積極探索未知,敢於迎接挑戰。學校需要尊重作為鮮活生命和獨特個體的每一個學生,相信每個學生都具有成長的心向和潛質,都值得擁有發展的權利和成功的機會。要從這一立場出發,創設以人為本的育人環境,建設促進學生髮展的學校文化。

以核心素養培養為指向

重構學校的管理模式和運作機制

以核心素養為培養目標,對學校的教學管理、資源配置、教師評估及專業發展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戰。

首先,要突破「一個學科一堂課」的日常教學管理定勢,從學習或教學活動的現實需求出發,合理組織和安排教學時間。不管是學科還是跨學科課程,解決真實的情境化任務都難以在一堂課內完成,需要根據實際情況組織教學。要打破「現場參觀+反思寫作」式的社會實踐套路,也需要從實際出發,設計有意義有深度的活動,給予學生充足的實踐機會和探索時間。

其次,要轉變傳統的教室觀念,根據素養培養的需求設置功能,按照新型學習方式進行資源配置。在素養導向的學習方式下,教室會逐漸從教師講授的場所,轉變成為兼有實踐、實驗、討論、展示、分享功能的教育場所。尤其是在現代信息技術環境下,學生在教室中不僅僅是為了獲取知識,也是在從事創造知識、參與人類實踐的活動。

再其次,要變革教師評價方式和管理模式。素養的培養是一個長期的、潛移默化的過程,雖然蘊含在每個學習活動中,但不可能在一堂課中一蹴而就。學校要改變知識學習範式下「堂堂清」的評價理念,從結果導向的教師評價向過程導向的教師評價轉型,重點關注教師專業實踐的理念和質量。要尊重教師工作的專業性,賦予教師充分的專業自主權和靈活性。只有教師自己得到充分的尊重和支持,才能期望以學生為本的育人環境成為可能。

第四,學校要以核心素養本位的育人目標為依據,不斷完善課程體系、教學模式、評價機制和學校文化建設,構建有實質內涵的質量話語體系,將學校打造成真正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發展的學習共同體。

·END·

第一縷陽光

內容來源:中國教育報2018年4月11日05版

主編:齊林泉

策劃:李萍

微信編輯:李萍

微信號:alivesunshine

一次特別的營地活動有可能會改變孩子一生

營地教育網,全國首家國際國內冬夏令營項目細分平台,為學校、家長和學生提供活潑有趣、安全放心營地信息,培養既具有國際視野,又具有中華文化情懷的新一代。立德樹人,千方百計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多種形式提高學生實踐和創新能力。

第一縷陽光

注重教育話題的溫度與厚度

傳遞新思考、新維度

小故事折射大道理

小言論顯出大境界

微信號:alivesunshine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第一縷陽光 的精彩文章:

如何改進學校整體的教學

TAG:第一縷陽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