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比人類更高級的生命形式真的存在?

比人類更高級的生命形式真的存在?

寫在前面

電影《湮滅》今天在國內上映了。

據悉,《湮滅》的原作小說當年成功拿下2014年星雲獎,打敗了同年入圍該獎項的《三體》。而《三體》是我相當喜歡並試圖安利了許多小夥伴的作品,所以一直很好奇《湮滅》這會是一部厲害到什麼程度的作品,於是國內上映前就先看了。

其實對量子物理若有若無的興趣,是從劉慈欣的《球狀閃電》開始的。

小時候看科幻電影和恐怖片,包括即將推出新作的《命運石之門》里什麼放電的微波爐什麼黑洞什麼時間機器,一直以為都是純腦洞。直到發現這個世界上真的存在這樣的理論體系,才驚嘆啊啊啊啊認識世界的方式一直以來都太片面了。

為了參透裡面的知識點+腦洞,我從哥白尼的《天體運行論》、達爾文的《物種起源》開始拜讀,想要了解這個世界的構成。哥白尼是偉大的開創者,然而那個年代受到技術的限制,很多結論早已被推翻。畢竟是文科生,對公式滿天飛的讀物很是頭疼,只好找了相對通俗的《萬物簡史》和《極簡宇宙史》,又看了紀錄片《宇宙的構造》、《與霍金一起探索了解宇宙》鞏固,看過也就是看過,不能說是融會貫通,但也終於能說,內心世界平衡了……

聊這些只是想說,許多人可能覺得科幻電影看過算過吧,沒什麼好多想的。但是我不想讓自己停留在一個很困惑的狀態里。網上的各種解讀已經很詳細了,在此之外多多少少還是有些話想說。

前方有劇透!!

一個未知物體墜向美國海岸的一座燈塔,造出了一個煥彩的泡泡世界,人類之前派出好幾波人馬,都有去無回,這個泡泡一天天變大,正在嚴重威脅著人類。

女主是個有從軍背景的生物學家,她失蹤許久的丈夫突然返回家中,在回答一陣問題後突然口鼻出血、生命垂危。莉娜為了探明丈夫的遭遇,自願加入一支由靈魂支離破碎的精英女性組成的探險小隊去查實真相。

關於變異

影片中的泡泡世界,隨處可見的是不斷變異的動植物。

《物種起源》中曾提到,自然界中生物的物種不是不變的,而是由低級向高級逐漸進化發展的。生物都有按幾何級數增加個體數目的傾向,但是資源(如空間、食物等)又是有限的,因而,同一物種內的不同個體以及不同物種之間為獲得生存機會而鬥爭,並導致大量個體的死亡。生存鬥爭、自然選擇的結果便導致具有有利變異的類型個體數目增加,相對劣勢類型個體數目則減少直至被淘汰或滅絕。

劇情中,女主丈夫的隊友體內蠕動的變異腸子、鯊齒鱷魚、人形植物、口吐人言的頭骨熊。探險隊小組後來發現自己的肉體像液體一樣在流動,檢測後發現其DNA時時刻刻都在變化,手臂上也不斷長出植物……

從單個生命體的角度去思考,可能感覺發生的一切都太過詭異。但也可以把泡泡世界理解為一個加速運行的自然界,詭異的變異是物種在進化過程中,產生的中間過渡類型。被迫成為中間過渡類型的生命,在這場盛大的浩劫中,看似走向了滅絕,實際上卻以另一種形式得以延續。

那麼,這場進化的結果,會是什麼呢?

關於癌細胞

影片多次提到癌細胞的分裂法則,電影開頭女主授課的時候,就描述介紹了海拉細胞。

源自上世紀五十年代的海拉細胞,從一位患有宮頸癌的婦女中提取。海拉細胞特點是不死,可以無限分裂下去,而且繁殖迅速。

影片中同樣也多次提到——胞會衰老,本身就是一種基因缺陷,就像設定了自毀模式。

於是,泡泡世界裡一切,克服了衰老的基因缺陷,相對於地球的生命體來說,不得不說是一種進化。然而細胞開始「自立門戶」,整體變的不再重要。即使人死了,「生命」還在繼續。

其實微觀世界裡一直都有許多超乎想像的存在。許多在微觀尺度上存在的詭異現象,與我們在宏觀世界上經歷的完全不同。

另一方面,微生物每天都在不停地複製和產生,數量與堅韌度上都達到了令人感到毛骨悚人的地步。《萬物簡史》中曾介紹,科學家們一直在探索生命的各種極致。迄今為止發現的最喜溫的微生物是延胡索酸熱球蛋白菌,它們生活在海洋噴氣孔的岩壁里,那裡的溫度高達113攝氏度。

生命存在多種多樣的形式,我們對大自然予取予求,然而大自然,或許並不需要我們。

這不禁讓我想起《天才在左瘋子在右》里的一個精神病,每天不停地洗手,因為他覺得微生物才是這個世界的主宰,突然覺得他說的好有道理……

如果有一種生命體,擁有人類的智慧,同時擁有細胞的複製能力,以及其他全部有機生命的優勢,那麼地球又會是怎樣一番模樣?

關於湮滅

如同《三體》中歌者文明的降維打擊,毀滅你,與你何干。

整個泡泡世界的原理其實是,這是一個外星生命在此造就的能量場,所有在區域內的有機生物的DNA,都被薄薄的一層煥彩泡泡折射出來,從而造成了物種之間的克隆,變異,以及解構重生。

泡泡世界正在不斷擴大,似乎,天地將重歸宇宙大爆炸之前的奇點,盤古開天前的混沌,地球整個生態體系即將湮滅,再以高度進化的形式迎來重生。

整個影片的氛圍壓抑,籠罩在整個泡泡世界中絢麗的彩虹色光輝,女主在顯微鏡下看到自己的細胞閃爍同樣的光芒,就像一場至美的噩夢。

最終還是一個外星人成功入侵的故事,女主和丈夫的複製體在泡泡世界裡成功重生,成為新世界的亞當和夏娃或許在導演眼中,這是更完美的生命形式。

浮現在女主手上的銜尾蛇紋身,預示著生命與死亡的輪迴,同時也意味著一種永恆的循環。如果有一天,只在微觀尺度存在的現象,進入了宏觀世界,我們是否都會成為薛定諤的貓?

題外話:關於劉慈欣的《球狀閃電》

突然有點明白

物理和哲學、神學也是同源共流。

《球狀閃電》拋出了波粒二象性、概率雲等一系列看了之後感覺腦子要壞掉的概念。

一個雨夜,一顆球狀閃電闖進少年時期男主角的家中,一瞬間將男主的父母化為灰燼,而他們身下板凳卻是奇蹟般的冰涼。

男主畢其一生去解開那個將他變成孤兒的自然之謎。然而父母明明去世已久,家中卻有父母若有若無的生活痕迹;在探索真相的過程中發現,球狀閃電原來是一種「宏電子」,一個有西瓜那麼大的電子。

父母的死因是電子的波粒二象性,呈現了波的性質,它們發生了共振,共振中兩者合為一體;而父母若有若無的生活痕迹,是由於電子呈量子效應,被擊中後「消失」的人或物,也處於量子態,在不確定中同時處於生和死兩種狀態,只有被觀察,才會坍縮到一個單一的結果。

宏原子是劉慈欣虛構的,但也無法證明它不存在。總之,按這套說法,世界上存在著鬼。而量子態聽上去也是很唯心的理論,突然有點明白物理和哲學、神學也是同源共流。

以下內容摘自知乎:

《球狀閃電》創作的一個秘密:05年的時候有次劉慈欣跟她說,之前他右肋下方劇痛,心想這肯定是得了肝癌,過於內斂的他沒去醫院,跟誰也沒說,而是咬牙忍痛伏案寫出了《球狀閃電》,作為最後的遺作。小說寫完了,還是去醫院檢查了一下,才知道其實只是肋組織增生,打兩針抗生素就好了的小病,簡直是黑色幽默。

古人云,死生亦大矣。正因為如此,劉慈欣當時把全部的生命能量都灌注到了《球狀閃電》里,這是他情之所至的作品,裡面充滿了冷酷的命運和頑強的抗爭,甚至寫出了量子態的彼岸世界。小說結尾處,主角桌上的紫水晶花瓶里出現了一朵藍色的量子玫瑰,看一眼就會消失,結合小說的創作背景看,這簡直就是劉慈欣對自己死後文學靈魂的寄託所在。

在《球狀閃電》之後,「以為自己死過一次」的劉慈欣就徹底豁出去了。三體故事是劉慈欣攢了多年的最宏大的構想,一直沒有實現的信心,然而重獲新生以後,還有什麼可顧慮的呢?於是我們看到了如此狂野的《三體》寫作方式:紅岸工程,智子工程,三體遊戲,ETO,宇宙社會學,面壁計劃,黑暗戰役,黑暗森林,執劍人,掩體計劃,黑域計劃,二向箔,小宇宙……隨便一個設定其實就夠支撐一部長篇小說了,他一下子就用了好幾十個,一點都不心疼,用大量的牛逼概念轟炸讀者,讓讀者的閱讀體驗在持續的震驚之中爬升到不可思議的高度。毫無疑問,《三體》系列是劉慈欣科幻思想的集大成者和最高峰,一下子把積累多年的庫存全用完了,後面不知道還要積累多久才能再寫出同等質量的作品。

所以,《球狀閃電》和《三體》是劉慈欣的兩個不同的巔峰,前者是他對人生的終極思考,後者是他對宇宙的終極思考,沒有前者,就沒有後者。所以雖然大眾讀者把《球狀閃電》當作《三體》前傳,然而對劉慈欣自己來說,有可能《三體》才是《球狀閃電》的後傳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是永是之阿 的精彩文章:

TAG:是永是之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