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妙法蓮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10:信願行具足,才能得到佛法利益

妙法蓮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10:信願行具足,才能得到佛法利益

妙法蓮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10:信願行具足,才能得到佛法利益

觀音菩薩妙難酬,清凈莊嚴累劫修。

三十二應周塵剎,百千萬劫化閻浮。

瓶中甘露常遍灑,手內楊枝不計秋。

千處祈求千處應,苦海常作渡人舟。

【若有持是觀世音菩薩名者,設入大火,火不能燒,由是菩薩威神力故。】

1、大火在心中

大火是代表內心中的火,於是這個人被內心中的大火逼迫燒害,這個時候稱念觀世音菩薩的聖號,那麼就從心上解決, 消除外緣,種下清凈的種子就可以解決痛苦了。

那麼內心的火都是什麼呢?

我們的貪著是大火,我們的嗔恨是大火,我們的愚痴還是大火,我們的傲慢是大火,我們的疑惑還是大火,我們時刻都處在大火的圍繞和燒害中,而我們自己卻不知道。

2、三界火宅,內心熊熊大火

這樣一來,我們一抬眼看,哦,原來我沒在別的地方, 我在大火中啊 。

所以這就符合了法華經中的火宅三車喻的義理了, 我們在火宅中玩,不覺、不知、不悟、不倦。

能意識到自己的處境,而能升起勇猛的真切的出離火宅的願望,這就是離苦得樂的願。

而我們不知道苦的逼迫就在眼前,乃至就在當下,所以就對這些的苦難煩惱實在是沒有覺知的能力。

而能執持觀世音菩薩的名號,這大火就會慢慢的離這個人遠去,從而免除燒害和殞命的可能。

接引眾生往生極樂世界

念觀世音菩薩聖號,可以熄滅內心的大火、怨恨的大火、恐懼的大火、乃至嫉妒慳貪的大火。

我們只要還在這個3界中流轉,那麼我們就無法避免大火的燒害,於是稱念觀世音菩薩聖號,就可以免除燒害。

因為我們知道觀世音菩薩的12大願中,有一願如阿彌陀佛的接引願一樣的,就是接引眾生往生極樂世界。

於是我們在楞嚴經中,看到觀世音菩薩代表的是耳根圓通的修持法門,代表著正統的禪定修持,但是觀世音菩薩是西方極樂世界教主阿彌陀佛的肋仕。

這個關係大家思維一下, 微妙不微妙呢?

於是有的學佛人就會被人誤導,只有念阿彌陀佛的名號,才能投生到阿彌陀佛的極樂世界,念別人的名號是不行的。

這個理論不知道大家聽到過沒?說到這裡我們就會豁然明白,原來不是這樣的,起碼念觀音菩薩聖號也是可以往生極樂世界的。

那麼你能稱念25大菩薩的任何一尊菩薩的名號,只要能一心持名稱念,你就可以往生極樂世界。

並存圓融,念佛最方便

這25位大菩薩都是誰?

其實大家不需要知道這個的,為什麼呢?

我們讀到楞嚴經就會知道,這所謂的25位大菩薩,其實是代表25種修持法門的成就者,於是我們一看這個排班陣容,就會忽然間明白一個大大的道理。

這25種修法門都是什麼?

6根成就者、6塵成就者、 6識成就者、這是18種。

還有地、水、火、風、空、根、識這7大。

一共是25種修持成就的道路方法,所以很奇妙的是這一品觀世音菩薩普門品也是法華經的第25品 。

這個25代表修持的圓滿,所有的修行類型方法手段,不超過這25大類,沒有一個是能超越這25個的。

這樣一來我們就會理解, 原來往生極樂世界不只是念佛一個法門,原來是25種修持法門都有,並存圓融的。 只是因為我們修行其他的都很難,於是我們用念佛的法門來實現往生的。

我們知道觀音菩薩有一個化身,叫做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我們以為是有1000隻手,但是寺院的千手千眼觀世音卻沒有1000隻手,而是40隻手,因為這一隻手就代表圓滿的25種,於是40隻就代表1000種圓滿 。

5、共業招感:消除內心的火,才能不招感外在的火

於是內在的火可以消除,而外在的火呢?

這外在的火難是因為什麼而產生的呢?

我們都知道共業招感,如果我們沒有造作內心大火的業力,也就不會招感火災的傷害,其中以嗔恚的內力之火最為強烈。

這樣一來就是我們真正的能稱念觀世音菩薩聖號,熄滅內心的火,就不會招感外在的火,於是火災燒害的事情和我無關。

因地不真,果遭迂曲

我們常常聽到祖師大德說過,學佛的感應不可思議、學佛感應不可思議,這裡面是無盡的讚歎。

而我們沒有真正這樣去行做,就不會有感應。

於是這裡要求的都是能一心稱念, 或者制心一處, 這個門檻看上去是稍微有點高 ,不過如果我們面對種種的苦難,連這個堅定簡單的行做都做不了,那麼是不是這個出離痛苦的心也沒升起來?

這個心不真,那麼果必然也不會真。

如楞嚴經中提到的:因地不真,果遭迂曲。 種子是假的,果子就不可能是真的。

7、出題考眾生、靠菩薩,你就著魔了

所以這一刻,我們明白這個道理,就要反觀自己。

我的這個心是不是真的,我學佛的心、信佛的心是不是真的。

如果是真的,你決定不會出題考老師的,決定不會出題去考阿彌陀佛,決定會堅定的承受所有對自己的考試,而不去給別人出題 。

於是自己還沒怎麼樣呢,就想給別人出難題,這是魔的心。

如印光大師的開示里提到,真修行不見世間過,真正的修行人不會遇到世間人的過錯、是非、善惡。而如果遇到了那麼是我修的不好, 這樣的心是對的 。

而有的人沒有升起這樣的心,反而要升起給人出難題的心 ,這個豈不是有毛病嗎?

8、信、願、行都具足了,才能得到佛法的利益!!!

於是佛教里的利益就像一個大蛋糕一樣,誰看著都想咬上幾口,但是這個門檻還是有的,不是沒有門檻的。

門檻是什麼?

就是你是否真的信?是否真的願?是否真的能去行做?

沒有別的了,如果真的信、願、行具足,那麼這個大蛋糕都是你的,如果你缺少東西 ,你不僅吃不到,連摸都摸不到。

所以不要怪別人, 先反省,我的信願行是不是出了問題?我的信是不是偏差的?是不是迷信的?是不是盲目盲從的? 我的願是不是真切的?是不是純凈的 ?是不是把他放在第一位任何的事情都不可撼動的 ?我的行是不是不管外緣如何都會去堅持的呢?

翻遍佛經一切的法門,都是要藉由這信願行而行走,我們是否在這信願行中能具足能真切能篤行呢?

所以學佛很好,但是能回歸到智信,那就是最好不過的了。

因為佛教是教育,不是讓人越來越迷信、越來越奇怪、越來越愚痴、越來越亂七八糟的,而是回歸到清凈自在圓滿中。

一切和清凈自在圓滿向背離的,恐怕都要去思維一下,是否是出了狀態。

南無本師釋迦摩尼佛

南無妙法蓮華經

南無法華會上佛菩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人性本佛 的精彩文章:

佛說阿彌陀經11:阿彌陀佛這一聖號就是萬德洪名
地藏經略談11:學會發願,就可以成佛

TAG:人性本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