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我所理解的鄉愁

我所理解的鄉愁

節氣清明

清明,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之一。中國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曆書》:春分後十五日,斗指丁,為清明,時萬物皆潔齊而清明,蓋時當氣清景明,萬物皆顯,因此得名。

清明節那天定下的推送主題,再拖下去就要沒有寫的慾望了。

我現在有點納悶,我為什麼在清明節選擇了「鄉愁」為切入點,其實我更想聊的是關於祖先的故事,追本溯源。如果人心裡可以裝下更大的東西,就不會狹隘到只能看見自己。這個主題就留著日後再寫吧。

有關鄉愁的話題,最膾炙人口、家喻戶曉的便是余光中老先生寫的《鄉愁》一詩。

可是很羞愧地說,那首詩我根本沒背下來。對於我們這一代人,《鄉愁》關乎時代背景、政治背景,其中複雜而深沉的情感非現在的心智所能體會和共情。

那我只能跟你們聊一聊,我所理解的鄉愁。

我對故鄉真的沒有什麼概念,因為蹣跚學步,咿呀學語之時就隨著父母在外工作漂泊,回老家的次數少之又少,加之外公和爺爺那一輩生了許多小孩,父母從其得到的關愛都尚少,輪到我這更是「岌岌可危」了。當然其中也還有蠻多的家族矛盾,以及根深蒂固的重男輕女等封建思想,在此不多言。

因為自身性格的原因,自己能夠完成的事情,哪怕要盡十分力,我拼盡全力盡到九分,剩下的一分才會勉為其難尋求幫助,所以平常跟各個親戚之間的聯絡也不熱切。

曾經看過一篇文章:大致是作者在批判他身邊的一些親戚們,咬牙切齒到認為他跟親戚們「真該在葬禮上見面」,看的時候已經是幾年前了,當時沒有保存,現在有些可惜找不到了。

我身邊也不乏這些令我深惡痛絕的親戚,出身包括父母、親戚,這些都無從選擇。一路經歷的事情,常常去思考,心態經過了很多次的變化,不敢說現在可以完全做到不屑與之去爭,但至少可以清楚地明白,不該再為了那些小流之輩困擾於心,開始把這些當做生命安排的功課,那一定有它的道理,背後也存在著禮物。就算還是有憤慨有不平,但最重要的還是強大自己去擁有反擊的能力。

所以,在我的鄉愁里,沒有那些因生命際緣不得已有聯繫的親戚。

小學的時候,一天不回家見不到父母就恐慌。猶記得有一回表哥開車回老家問我要不要回去玩,心血來潮答應了,結果一上路,整個人都不好了,惴惴不安直想下車。在外婆家裡住的兩天里愣是清晨四五點就睜開眼看著窗外默默流眼淚,想念父母,想回自己熟悉的地方。那種不安的感覺延續到現在,找不到理由和解釋,也很難被安撫和治癒,或許是業力在作怪吧。

上初中了,可能青春期叛逆,不敢離開家的小女孩變成了一個只想逃離自認為可怕的熟悉之地,去一個陌生的地方生活的女生。叛逆期的各種掙扎,只在我的內心裡存在,我覺得自己始終做不了「壞女生」,那種可以自私到只顧自己的女生,可我覺得這並沒有什麼不好,相反,我做不到卻嚮往做到反而是一種折磨。

既然這麼想逃,於是高中便一個人回了老家念書。自認為已經成熟到可以一個人獨立生活了。我總是這麼自以為是,也總是在不在身邊的時候,才覺得父親對我愛之深切,其實我並不匱乏,可是為什麼,我總是在外索取。

我感覺不安和心慌快成我生命中的主旋律了 - - 調侃一下,別介。有篇文章提到快樂不是追求而來的,它應該是人生的背景音樂,可是作者怎麼不告訴讀者切換的按鈕在哪裡,真是生氣!

進入大學了,翻下日記本,剛開學就想回家- - 也是尷尬了。回想來學校之前還跟父親吵了一架,在父親眼裡,我很固執,在我眼裡,父親也很固執,但好在,我們都願意為對方妥協。

這個時候的鄉愁,就變成了回家的一份期盼。家人在的地方,才是家。

現在快畢業了,實習期,父親不願我一個人在外漂,但我對生活、生命的理解已經不再僅僅是一日三餐了,我渴望有更深刻的體驗來拓展生命的寬度,不論還要經受多少無法預知的挑戰和磨礪。

我像一隻風箏,家人拉著線,儘管他們不忍心我在風雨里飄搖,但為了我可以看到更寬廣的天空和景色,他們願意輕輕地把線拉長。

此時,鄉愁就是對開始的地方的念想,時刻提醒著我,走的越遠,越不要忘記來時的路。

下面的圖片是回老家縣城拍的一些,因為下雨,很多地方沒有去拍。

悄咪咪說一句:這是高中與初戀常來的地方 /害羞

這是高中,環境越來越美了。

寫的張牙舞爪,謝謝你看到這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將薪比心,低價高品又Made in Italy 的衣服,就是她了!
隔著一程程山水,一枕你的溫柔,守候如舊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