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楊瀾:不是賢妻良母,卻被最多的女人奉為「精神偶像」

楊瀾:不是賢妻良母,卻被最多的女人奉為「精神偶像」

楊瀾雖然被評為中國最具影響力的女性之一,但她並不是傳統意義上的「賢妻良母」,比如她從來不做飯,一個月差不多有7天都出差在外。她喜滋滋地拿了一個「最理想的好主婦偶像」獎,卻被父親「嘲諷」:「現在臉皮真是厚了,這個獎也敢拿。」

然而,像楊瀾一樣活得「有滋有味」,是現代主婦們的「集體夢想」。48歲的楊瀾讓人如沐春風。她輕鬆的調侃,讓採訪中間不時爆發出一陣陣愉悅的笑聲。

「與其迷戀成功,不如說成長更迷人,辛勞著、自由著、幸福著,工作中的女人就自然擁有了那份迷人。」

對楊瀾影響最大的女性,是她的外婆。

外婆1911年出生於浙江紹興。17歲那年,為了逃離包辦婚姻,半夜出逃,一路東躲西藏,終於來到上海,進入一家手帕廠打工,後來創立家庭作坊。她生了八個孩子,活下來五個。戰亂、運動、蒙冤、抄家,都沒有奪取她心中的信仰——「什麼都能被拿走,靠自己雙手換來的幸福,別人拿不走。」她的大女兒,也就是楊瀾的媽媽,憑藉自身的努力,從上海考到北京讀大學,成為20世紀40年代的知識精英女性。

1990年,英語專業的楊瀾進入主持行業,開始人生的第一次跨界。面對央視的「七輪面試」,既不算漂亮又不是科班出身的她,反問面試官:「為什麼女主持人都要青春貌美的?」

工作第四年,她就拿下了中國主持界的最高榮譽——金話筒獎。然而,1994年,風頭正勁的她卻選擇遠赴美國哥倫比亞大學讀國際與公共事務專業。

當楊瀾如願以償進入美國求學時,還未來得及在紐約站穩腳跟,哥倫比亞大學就給了這位來自中國的好學生一次下馬威。在基礎課摸底考試中,楊瀾得了一個不及格。經歷過這次魔鬼考試之後,26歲的楊瀾開始了一段瘋狂填補空白知識的學習歷程。

1996年,尚未畢業的楊瀾,與上海東方電視台合作電視節目《楊瀾視線》。此時,她已經懷有身孕,不僅要承擔著撰稿、主持人和製片人等多重角色,還要跟進選題策劃、聯繫拍攝再到後期編輯的全過程。這對她是一個非常巨大的挑戰。

懷孕中的楊瀾

與大人物的面對面,讓楊瀾忐忑不安、兩手出汗、大腦空空,問出的問題也顯得大而籠統,讓對方不知所云。因為帶著身孕進行著超負荷工作,楊瀾的神經性頭痛複發了,嚴重時需要靠止痛藥來緩解。但自從懷孕後,她就什麼葯都不敢吃了,頭痛的時候眼淚直流,但也只能咬牙挺著。

「其實在我的人生當中,走過很多很多的彎路,只不過我覺得一個人不應該用抱怨或者訴苦的方式來面對世界。我更希望能比較自由和輕鬆地來面對自己的過去和未來。」

楊瀾第一次採訪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時,自認為非常失敗:「那次的採訪太小兒科了。問題都是八竿子打不著的,無一例外地在結尾希望人家對中國觀眾說幾句話,或者是您在外交事業中最驕傲的是什麼等等,都是對任何人都可以問的問題。」

六年後的2002年,34歲的楊瀾再次遇到80歲高齡的基辛格。同樣的採訪對象,同樣的國際事務話題。採訪後,基辛格給楊瀾的打分是「amazing」(令人驚奇)。

截止到目前,楊瀾採訪了四、五十位國家元首,全球800多位著名人物,多次受到被訪者的高度稱讚。談到成功的「秘訣」,楊瀾說:「我這個人不算特別聰明,但從小比較喜歡讀書,知道凡事要做功課,下功夫。」

為了做好訪談節目,楊瀾開始儘可能多地閱讀相關資料。每次採訪平均「功課量」為10萬字,策劃會、準備、採訪、編輯等時間加在一起,有上萬個小時。

「與其迷戀成功,不如說成長更迷人,辛勞著、自由著、幸福著,工作中的女人就自然擁有了那份迷人。」這是楊瀾對於如何保持年輕,給出的答案,「整容可以將你的皺紋綁定,但是不能增加女性的魅力、社會價值以及被人喜歡和肯定的能力,所以女性持續學習和成長特別重要。」

現代社會普遍認為女性「幹得好不如嫁得好」。然而,要男人對自己的一輩子負責,女人就能幸福嗎?很少有男人承擔得起這麼大的責任,大難面前,他可能跑得比你還快。楊瀾打了一個比喻:「一隻小鳥站在樹枝上,不能把樹枝當做永久的安樂窩,而要有即使樹枝折斷也有隨時飛走的能力。所以,你的幸福不是別人的事,而是你自己的事。」

楊瀾說,對於職業女性,也不能事事都硬扛著,不要裝做自己什麼都行,一定要建立來自後方的支持系統,適時學會「示弱」,發出求救信號,並不遺餘力地讚美對方的付出。結婚20周年紀念日時,楊瀾由衷地對吳征說:「謝謝你擔待了這麼多年,讓我能夠開心地做我自己。你真是挺了不起的。」

「我既不是最美的人,也不是最聰明的人,事業和家庭的平衡,其實也是跌跌撞撞,只能說是在不斷地走鋼絲。」

1994年,楊瀾在一次朋友的家宴上,認識了吳征。當楊瀾面對吳征明亮、清澈、溫暖的目光時,心中不禁一動。自稱「遊俠」的吳征,18歲就開始週遊世界,從歐洲到亞洲,又到美洲,直到遇到楊瀾。

1995年的一天,吳征租了一艘小帆船,帶楊瀾出海。那天,天氣有些陰沉,海風有些涼意,海浪起起伏伏,吳征對楊瀾說:「我一直獨自闖蕩,今後我要和你一起去看世界!」這句話讓楊瀾怦然心動。相識不到一年,他們就結婚了。

愛情一路狂奔,無所顧忌,但是婚姻交給他們的最重要的一課,卻是沒有人是「註定」在一起的。

1999年,楊瀾離開鳳凰衛視,決定打造電視專業化頻道「陽光衛視」。創業期間,楊瀾正值第二次懷孕。有時候在開會和談判期間,她實在忍受不住噁心,只好跑進廁所嘔吐。吐完之後,她用胭脂遮蓋滿面的蒼白,塗上口紅,回來繼續談判。但是,由於商業模式和當時的市場規則不符合,楊瀾在創業中摔得頭破血流。

雖然吳徵用了很多辦法支持愛人的職業夢想,但是每天龐大的運營開支,讓公司一直處於虧損狀態,三年累積虧損超過2億港元。因為經營理念的巨大分歧,楊瀾和丈夫發生了多次激烈的爭吵。然而,最終公司還是被收購了。楊瀾哭得稀里嘩啦。給她巨大精神支撐的,仍然是先生。

在戀愛期間,楊瀾和吳征曾經手牽手來到希臘愛琴海上的桑托林島。這個小島每幾十年就發生一次火山和地震,島上一切支離破碎,但是島上的人們卻從來不願意搬走,而是忠誠地守護在此。他們在桑托林島相約:此生一起旅行,今後若在塵世煩惱的煎熬中過不下去,便一同再來桑托林,把靈魂掏出來放在碧空洗一洗。

從此,每年兩次的家庭旅行,是他們為「愛情銀行」做的投資。他們像收集寶石一樣把旅途中的浪漫回憶收集進「愛情銀行」。當繁雜瑣碎的生活快要將他們榨乾的時候,這些「愛情儲蓄」就會像綠色植物一樣從心底長出來,在不經意中滋潤他們、拯救他們。

2008年5?12汶川地震發生後的第五天,楊瀾跟隨全國婦聯的救援隊伍去重災區。吳征不放心,堅持陪她一起去。離開災區的那個夜晚,因為有強烈餘震的預警,所有人都不能留在室內。吳征和楊瀾就坐在一片小小的廣場上,商量著回京後如何為災區兒童多募集善款……夜深人靜,當楊瀾靠在愛人肩頭睡意漸濃時,吳征突然推了推楊瀾說:「你看,漫天的星星。」

楊瀾說,在東方文化中,很少有父母鼓勵自己的孩子:「要找,就找一個有幽默感的。」但是積極的思維方式、幽默輕鬆的人生態度,會提高一個人的幸福力,甚至由此形成的積極反應模式會改變部分基因,遺傳給下一代。所以,找一個幽默的愛人,就是提高自己的幸福力,這是人生只漲不跌的投資。

三歲前,孩子最需要的是安全感,她下定決心扔下所有工作,命令自己在家做了整整一年的「全職媽媽」。

美國前國務卿奧爾布賴特曾經對楊瀾說過:「每一位在職母親的名字中都有一個詞,叫guilty(負疚)。因為你總是在想,是否花了足夠的時間來陪孩子?」

楊瀾至今記得兒子一歲半時的一個場景。那是兒子出生後,楊瀾第一次出差5天。回家時,兒子先是把臉轉過去,憋了很久才委屈得大哭,楊瀾也哭了。

兒子的眼淚,重重地定格在楊瀾的心裡,她意識到孩子幼小時期不能離開母親,三歲前,孩子最需要的是安全感,她下定決心扔下所有工作,命令自己在家做了整整一年的「全職媽媽」。

2001年為了申奧,楊瀾給當時3個月的女兒早早地斷了奶。而她一直是母乳餵養的堅定支持者。這成了她心頭「不能彌補」的遺憾。

當楊瀾內疚地將這段經歷講給女兒聽時,女兒卻開了一句雲淡風輕的玩笑:「原來奧運會也有我的一份貢獻啊。」 這讓楊瀾若有所思,比起負疚感和焦慮感,母親對於生活「四兩撥千斤」的態度,才會更利於孩子身心發展。

楊瀾也犯過大多數母親的通病:為了虛榮心,兒子五歲時,楊瀾逼他學鋼琴。兩個人都經歷了苦不堪言的幾年。兒子7歲時,楊瀾和吳征帶他去奧地利的薩爾茨堡音樂節。回酒店的路上,楊瀾問他從剛才的音樂里聽到了什麼。兒子回答:「很多的大象在痛苦中奔跑……」

有一天,兒子對楊瀾說:「媽媽,我想把鋼琴砸了。」楊瀾才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她不再強迫孩子練鋼琴,而是鼓勵他向自己感興趣的畫畫方面發展。後來,他的畫作被選為高中生代表作品,在當代美術館和798的畫廊里展出。美國的一所藝術大學主動提出錄取他並發放獎學金。

生活中,楊瀾特別注重孩子幽默感的培養。在家時,只要孩子們說了什麼好玩幽默的話,楊瀾總會不失時機地報以開心的大笑,同時給予回應和讚賞。她後來發現,和孩子一起看卡通書和卡通片是個好辦法,能培養和強化幽默感,大家笑作一團時,互相之間的語言自然而然會變得機敏和幽默。

作為兩個孩子的媽媽,楊瀾說:「我鼓勵孩子們從事創造性的工作,做自己愛做的事情,如果再能補充一點的話,就是情商的培養。鼓勵孩子從小敢於做自己,去表達,去探索,去創造,無論在任何時代,都不容易被取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六一穿花裙 的精彩文章:

TAG:六一穿花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