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9種關於價格的「陰謀詭計」,你不看一下嗎?

9種關於價格的「陰謀詭計」,你不看一下嗎?

前言:整理了一部分關於價格的「陰謀詭計」,相信大家多多少少都遇到這些「詭計」,這個時候,數學老師也不管用了。

一、錨定效應

指的是人們在做出判斷時,易受第一印象或第一信息支配,就像沉入海底的錨一樣把人們的思想固定在某處。例如,在1000元鞋子邊上的800元鞋子,比在200元鞋子邊上的800元鞋子要更容易銷售。實際應用如:部分商品的標價存在比「某東」低50之類的表述;將新商品在高一點的商品邊上,則更容易讓客戶將其歸為一類。

二、多餘選項

一般而言,大家會認為選項越多,那麼,選擇權越大,就更加能選擇到最合適的選項。不過,部分情況下,選項越多,其實選擇權反而越小。比如一本書,有電子版、紙質版兩個版本。考慮一下下面兩個銷售方案,有什麼區別?

方案一:A:電子版20元,B:電子版+紙質版50元

方案二:A:電子版20元,B:紙質版50元,C:電子版+紙質版50元

雖然,方案二的B選項顯得非常多餘,不會有人選,但是,由於存在B選項,將會大幅提示C選項的選擇人數。

三、稟賦效應

人一旦擁有某項物品,那麼他對該物品價值的評價要比未擁有之前大大增加。比如,通過活動開展時,直接贈送給客戶的5折券,要比商品直接打5折的效果要好。由於優惠券的存在,讓客戶自然而然地認為這個優惠券是屬於自己的,提升了購買時的評價。

四、九九定價

在零售行業已經被用爛的定價方式,通過尾數99來降低客戶對商品的真實價格的感受,比如100元對比99元,後者更加容易銷售成功。

五、心理賬戶

在人們的心裡,錢並不是等價的對不同來源,不同時間,和不同數額的收入做出的不同的消費決定。中獎得到的1萬元相比辛苦工作賺到的1萬元更加容易為自己的高消費買單(比如平時不買的包包),微信紅包搶到的一元錢比地上撿到十元錢要開心(我基本不搶微信紅包的原因之一)。由於人們在消費過程中,每個月投入到相應科目(衣食住行網購外賣)等都會有一個賬戶,銷售大額商品時,如果做分期,則銷量更容易上升,比如分期買蘋果手機。延誤險一次性賠付100元,不如分成10元一次的微信紅包賠付。

六、折扣效應

通過折扣促銷要比低價促銷要更成功,比如2000元手機,對比打5折的4000元手機,後者的吸引力更大。打折銷售給與客戶兩個信息:1、這個商品的真實價值較高,不是低價劣質的商品。2、折扣銷售並不是一直都有,因此買到折扣的商品是賺到。因此,新商品上市的時候,定價可以稍微高一些,後續通過各種促銷方式進行打折銷售。

七、價格替代

對於新商品,接觸少的商品,客戶對價格難以進行對比,可以通過常見的商品對價格進行替代說明。比如「只花一杯咖啡的錢,就能上三節法式甜品課」「一頓午餐錢換安心旅途」

八、日均月均

一些價值較高的商品,通過將價格的日均或者月均,讓客戶更加容易接受。比如」日供23元起英菲尼迪鉅惠瘋潮來襲!」;「白天上網通寬頻 每天只要一元錢 」。客戶在內心更加容易接受一個小金額的價格換取大的服務。

九、取大效應

客戶在對價格進行衡量的時候,更加容易相信直覺,因為計算需要消耗不少的腦力、精力。因此,可以將優惠方案通過各種方式更改為讓客戶認為更優惠的表述。

比如「降價40%」對比「加量50%」,多數人會更容易選擇後者,實際上,前者更加划算。

比如4125元手機,「直降400元」對比「八五折優惠」。

比如12.5元的書本,「降價3元」對比「八折優惠」。

關注本公眾,回復「京東」,看看京東六六互懟背後的互聯網競爭思維?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產品運營五分學舍 的精彩文章:

TAG:產品運營五分學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