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虎門之戰:大東亞第一要塞和歐洲三流艦隊的曠世對決

虎門之戰:大東亞第一要塞和歐洲三流艦隊的曠世對決

1841年1月7日,大英帝國14艘戰艦446門大炮以及艦載的2000多名英軍朝珠江入海口進逼,試圖溯河西上威脅廣州城。虎門要塞首當其衝,駐守此地的是要塞的總設計師兼水師提督關天培,連同8000多名清朝士兵和近500多門大炮。令人難以置信的是,虎門要塞這座堪稱當時東亞第一的要塞實際上竟然在數天之內就淪陷了,關天培戰死清軍折損數千,而英軍方面除5人受傷外無一人陣亡!


1·必然爆發的戰爭

1834年英艦闖虎門

1840年爆發的鴉片戰爭和結果不是某然的和不可預見的,這一點在1834年英國威廉姆男爵率領兩艘英艦強闖蕩虎門炮台便可見端倪。1833年威廉姆男爵被英王陛下授命為對華貿易總監,肩負和平使命的他於1834年抵達廣州,向駐廣州的清朝總督遞交了國書提議中國允許英國政府在廣州設立了領事館,並希望中國能一改過去遇上糾紛英國外交人員只能通過行商和清朝官吏進行間接溝通的糟糕情況,最後還表達了雙方就擴大現有中英貿易是否有可能性予以磋商的願望。以現代人的角度去看待這份國書的內容顯然是無可指摘的,但被清朝官吏用他們一以貫之的高傲態度否定了,他們將平定邦交視作外夷對天朝上國的侮辱,他們以會議議席問題威脅中英貿易和在華英國人的人身財產安全,迫使威廉姆男爵命令兩艘英國輕型戰艦強闖虎門炮台要塞群駛達黃埔保護那裡的英國商館。

該次衝突的結果以英國死傷10多人,廣州官吏恢復重開中英貿易告終。雖然英國人遠沒有達到和中國實現平等邦交的目的,但英國人已經意識到了只有用武力才能使清朝官員冷靜下來和他們溝通,特別是中國海防的虛弱被英國人一目了然的情況下,用巨艦大炮遠比過去用卑躬屈膝的態度和清政府交流有誘惑力。

道光皇帝

衝突的消息一經傳到汗八里,京師朝廷上下一片嘩然。道光皇帝震怒,他將衝突的原因認作英國人對中國東南沿海海防虛疲的放肆,而沒有重新審視清帝國自開國兩百年以來對外政策。他任命林則徐為欽差大臣南下坎通督辦夷務整備海防,還撥下「巨款」在整個中國沿海地區募兵建船鑄炮修台,有史可考1834年到1841年的7年時間裡中國各地共新鑄造了4000多門紅夷大炮。儼然,中英戰爭的爆發只是時間問題了。

此後在第一次鴉片戰爭爆發前夕的數年裡,中英雙方的矛盾日益升溫,彼此之間的齷齪不斷。南下廣州的林則徐以忘我的精神瘋狂加強坎通武備,他通過購買、走私、勒索、詐騙、打撈外國沉船的方式獲得了200多門普遍在可以12磅炮彈以上的外國大炮,並在廣東佛山鑄造了300多門成功試射的舊式前膛加農炮,除此之外還從美國手中購買了原籍英國、載有18磅炮和32磅炮共34門的商船,用作水師練習跳幫戰術的演習船。林則徐將新舊大炮全數部署到廣東沿海各個炮台,虎門炮台要塞群得到著重加強。

虎門硝煙的大英雄林欽差林則徐大人

與此同時,林則徐對英商的態度越來越強硬。1839年7月7日香港港口尖沙咀一座中國酒館裡發生了一起酗酒鬥毆案造成多人受傷一名中國人死亡,參與者有多國水手和中國人,林欽察在沒有確切證據的情況下堅持殺人者為英國人,要求廣東地區的英商管事義律大佐交出一個英國人抵罪,遑論其有罪無罪,因為此事涉及天朝上國顏面。義律拒絕了。林欽察先是終止了中英貿易,緊接著又在當年11月3日上午派出29艘戰船組成的艦隊向兩艘停泊在穿鼻洋上的英國戰艦進攻,中國艦隊在損失了4艘戰船後狼狽而逃。

戰爭終於爆發了。


2·1840年南中國海上的英軍兵力

1839年冬季和1840年的春季,義律大佐將旅中國大陸的英商以及他們的家眷用船隻轉移到銅鼓,以免他們落入中國手裡成為人質。銅鼓的環境很糟糕,該處的船主和商人一致向義律發出抗議要求返回香港島的泊點,但義律不同意,因為香港島泊點的英國軍艦僅有數艘小船,不足以保護那麼多人。這些船在從香港移出時遭到九龍方面的清軍炮擊,在銅鼓被清軍火船圍攻,到了1840年四月季風季,它們轉移到急星門又一次遭到不下10艘清軍火船的攻擊。不過,清軍這些針對非戰鬥人員的襲擊沒造成任何傷害。

來華的英國戰艦雖沒有一級艦,但有70多門炮的三級艦三艘

總得來說,1839年冬季和1840年的春季,中英雙方都沒有什麼值得稱道的大規模軍事行動。

打破中國南海平靜的是1840年6月英國艦隊抵華。這支艦隊實力如下:戰艦14艘,大炮540門,武裝輪船4艘,運兵艦1艘,運輸船27艘,英印陸軍4000餘人。布爾利上校負責指揮陸軍,奧格蘭德上校是他的副手。義律大佐的堂兄、海軍少將喬治·懿律負責指揮海軍,也是這支海陸聯軍的總司令。隨艦隊而來的還有一封委任狀,該委任狀任命海軍少將懿律和義律大佐為英王在華的代表和全權公使。

馬德拉斯土著步兵團

義律儘管向他的堂兄一再提議率先虎門炮台要塞群和廣州雪恥,但受限於英國本土方面要他們在中國北方作戰的指令,兩位全權公使只好在6月30日北上,並於7月5日佔領長江出海口附近的舟山群島和定海城。毫無準備的清軍被打得措手不及,定海知縣姚懷祥投水而死。在珠江虎門方面,英軍暫時只停留了4艘艦艇,封鎖進入經虎門進入廣州的航道。

綺善和義律經歷一個多月的談判無果後,英軍方才制定進攻虎門要塞威脅廣州的作戰計劃。1841年1月5日,停泊在虎門外海的英國艦隊升起了紅旗,宣布開戰。此時虎門外海上有海軍14艘戰艦446門大炮,武裝輪船4艘載有重炮4門,運輸船若干;陸軍有馬德拉斯土著步兵37團,皇家步兵第18、26、29團各一部,連同工兵和炮兵共計2000人。這樣一支艦隊就其實力而言,在歐洲不過三流水平,連美國都無法震懾。清朝有四萬萬人民有百萬大軍戰艦千艘,真的會不敵這樣一小撮蠻夷嗎?

英國陸軍單兵主副輕武器

3·「名副其實」的東亞第一要塞

虎門炮台火炮部分是老式紅衣炮,另有少量洋炮

虎門位於珠江入海口,外瀕伶仃洋,內連獅子洋,洋船從虎門西溯50里便可駛抵廣東省省城廣州。虎門有小島若干,江心有大島大虎山島,虎門因此得名。虎門沙角和武山之間另有一條水道名三門口,入該水道繞武山向東北航行數里便有小鎮太平,再向東北行數百米可到達虎門寨。

虎門要塞部分一覽圖

虎門作為廣州的第一門戶,自1834年起就先後有關天培、林則徐、盧坤等人在此地苦心經營,在總設計師水師提督關天培的指導下,虎門打造了一座在火力和規模上可以堪稱當時東亞第一的要塞。共有13座炮台支撐起了虎門要塞的防禦體系,炮台建址大多依山傍水形勢險要,每一座炮台都是一座單獨防守的城堡,內有炮洞、營房、官廳、演武場、火藥局、神廟等建築、外圍用圍牆和壕溝覆蓋。建築材質主要為傳統的磚石,部分為當時最先進的三合土。大清帝國在各炮台內外部署了兵丁共8000餘人、500斤以上火炮近500多門,海上林則徐則部署大號米艇、紅單船、拖風船等60多艘戰船有兵勇1000人。

虎門要塞火力統計圖

水師提督關天培不僅設計了虎門要塞,也為虎門要塞制定了海陸協同作戰計劃。根據關天培的作戰計劃,虎門要塞設置了三條防線。第一條防線是瀕臨伶仃洋的大角、沙角炮台,第二條防線以橫檔為一線加固橫檔和鎮遠兩炮台、最後一條防線是江心虎門大島的大虎炮台(靖遠炮台)。舟師作為輔助力量,負責支援各炮台並騷擾遲滯英艦。關天培對自己的要塞和作戰計劃很有信心,自己親自坐鎮靖遠炮台指揮戰鬥。

為提升部隊士氣cos關公的水師提督

作為凝聚數千年來中國軍事工程學精華的結晶,虎門要塞其火力之猛、城池之堅、規模之大不僅遠超前代,就是放眼當時整個東亞也無出其右。縱然如此,英國人還是毫不留情地指出虎門要塞的7大缺點:

A·炮台台身為磚石結構,一經炮擊磚石橫飛,殺傷威力尤甚於炮彈直接命中的傷害。

B·上層建築裸露無頂蓋工事,桅杆上或山上的英軍可以居高臨下將炮台內部一覽無遺。

C·炮台建址過高或過低,存在大量射擊盲點。

D·炮台設置只顧攔江阻海並無縱深防禦,炮台側面和後方除一道牆幾無防禦。

E·各炮台之間間距過大,難以互相依託支援,又受限於射程有限,一但水道或陸路被切斷便成孤島一座。

F·清朝炮台炮眼要麼開口過大要麼開口過小,過小影響射擊界面,過大則容易遭受攻擊。

G·舟師無用。部署虎門的清朝舟師大多為數百噸的小船,船體無法承受得起重型大炮發射時的后座力,各船所載的火炮大多為2、3千斤以下不能毀損英艦船殼,火船戰術則根本不值一提。

清朝舟師


4·大角、沙角之戰

1月7日上午8日,復仇女神號等4艘武裝輪船以及其他小型運輸船將1419名英國陸軍運輸到穿鼻灣登陸,該登陸點距離不過第一重門戶的沙角炮台不過數里,但清軍此處並不設防,英軍設想中的灘頭激戰並未出現。登陸後,英軍攜帶3門輕型加農炮火速朝沙角炮台背後的山上進攻。

英軍登陸艇

沙角炮台的清軍對登陸的英軍毫不知情,他們集中精力和正面駛來的四艘英國小型戰艦打了不亦樂乎。這四艘戰艦最大者不過載炮28門,小的載炮唯有10數門,在歐洲海戰上都不配進入戰鬥序列。但它們船上裝載的18磅炮和32磅炮以及讓沙角炮台疲於應付,尤其是英艦炮手從桅杆上發射迴旋炮居高臨下地點燃了炮台內的木製建築,清軍不得不忍受烈焰和濃煙的折磨。

沙角炮台

登陸的英軍行進速度非常快,10點鐘就佔領了一條可以俯視清軍陣地的橫向山脊,英軍在那裡建立了一個簡單的炮兵陣地,居高臨下地點射山下的清軍軍營。清軍很快地拋棄了他們的營地,四散逃去。英軍趁勢猛攻奪取了沙角上炮台,聯合山脊的野戰炮兵陣地一同猛轟沙角正炮台。沙角炮台的清軍已經在三個多小時的炮戰里損失了一半人馬,他們的陣地被濃煙和烈火包圍,現在又遭到背後一擊,士兵不顧軍官的阻擾開始爭相逃竄。炮台遂落入英軍手裡。

背入一擊

在沙角炮台淪陷之前,它的姐妹炮台大角炮台更是早已土崩瓦解。英軍集中4艘體量較大的軍艦——26門炮的薩瑪蘭號、44門炮的都魯登號、18門炮的哥倫拜恩號和摩底士底號對大角炮台狂轟濫炸,一時之間大角炮台內彈片磚石橫飛,清軍死傷無數。清軍炮手試圖還擊,但他們不是被從天而降的迴旋炮彈打得血肉模糊,就是他們的大炮已經被從炮口鑽入的英艦炮彈所摧毀。四艘英艦輪番在大角炮台射程外的距離內轟擊了數小時後才駛到近處抵近射擊,打得大角炮台基本啞火後,才放出裝載陸軍的小艇登陸,從圍牆缺口處佔領「空無一人」的炮台。

英軍所用的大口徑艦炮

沙角炮台戰鬥結束後,英國艦隊趁勝追擊將戰果擴大到虎門要塞第二重門戶的橫檔一線外圍,包圍了橫檔炮台,駐紮在附近清朝舟師徒勞出擊,戰況慘不忍睹。

此戰英軍完全摧毀了大角、沙角兩座炮台,擊斃擊傷俘虜清軍774人,擊沉清朝戰船11艘,繳獲各式大炮100多門。


5·三道水門之戰

丟失了大角、沙角炮台後,督辦廣東軍務的琦善又一次重啟和義律的和談,不過這仍舊是虛與委蛇之計。清軍趁和談間隙正在虎門要塞第二道防線橫檔和三門水道大興土木,在三門水道附近新修了一座大型的隱蔽式暗炮台,炮位共計80門已部署20門。同時,三門水道處的清軍小艇密密麻麻的,汗流浹背的他們是在打樁下排企圖堵塞住航道。

一鴉戰爭時期中國沿海炮台形制

英軍似乎也樂得如此,上次進攻虎門要塞的不過是分艦隊,他們順道等待主力艦隊的到來。2月19日,虎門外口的英國艦隊得到從香港開來的援軍加強。2月20日,英國艦隊基本集結完畢。

炮台爭奪戰

2月23日,一隊英國小艇前往三門水道偵察那裡的通航情況。正在那裡幹活的清朝戰船和民夫一炮不發就丟下工具和材料逃走了,不過英軍還未來得及嘲笑中國人的懦弱,他們就突然遭到該處的隱蔽炮台射擊。這讓英國人十分生氣,大罵「中國人是狡猾的騙子。」小股英軍劃著艇帶著滿臉的憤怒靠岸登陸,佔領了清軍隱蔽炮台,然後把用清軍的火藥把炮台和20尊大炮炸得稀巴爛。三門水道的堵塞物也被英國人輕鬆地用繳獲的清軍劣質火藥炸掉了。

虎門要塞部分炮台形狀

航道開闢完畢,英國復仇女神號帶著數條附屬小艇進入三門水道向東北方向行駛,試探該處的清軍兵力,武山軍營的清軍發炮攻擊,但不是因為距離過遠無法打穿英艦船殼,就是因為射技不精全掉落到水裡呢。復仇女神號伴隨著清軍的禮炮聲在三門水道轉了一圈後,返回主力艦隊的泊點。

清軍不願也無力阻擋英軍登陸

復仇女神號的船長向義律大佐報告:「三門水道通暢無阻。」


6·虎門要塞徹底淪陷

關老爺決不妥協

2月24日,英軍司令向坐鎮靖遠炮台的關天培發出了最後通牒,要求他交出剩餘的炮台退出虎門要塞,英軍保證撤退的清軍安全。已經見識過英國船堅炮利的關天培不為所動保持了沉默,以這種態度向英軍司令表達了他將會戰鬥到底的決心。

中國漁民氣定神閑地觀望著戰爭

2月25日中午,復仇女神號戰艦護送炮兵和130名英軍步兵在下橫檔島南側登陸。這次,清軍布置在海灘上的斥候及時將消息傳達到附近的橫檔炮台和永安炮台,兩炮台立即發炮,不過一如既往地這些炮火對於登陸英軍而言只是禮炮和煙花。晚上,英軍已經在橫檔島的制高點建成了一個擁有3門重炮的野戰炮兵陣地。

26日清晨,下橫檔島上的英軍炮兵陣地開火了。上橫檔島上的清軍炮台、軍營接連被命中,被動挨打的清軍根本無從反擊,大角、沙角炮台的混亂重現。在這危難的時刻,上橫檔島部分清軍將領本著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的精神帶著他們親兵開始乘坐舢板撤退,尚在炮台堅持的兵勇們調轉炮口用炮彈向他們的軍官告別。

在輪船面前逃竄的清軍

上午10點,英艦出動。伯蘭漢號、威爾威厘號、輪船皇后號以及三艘小型船隻共6艘戰艦沿晏臣灣海岸航行,躲避威遠炮台和橫檔炮台的正面火力。伯蘭漢號和威爾威厘號安全地繞道到威遠炮台和靖遠炮台的側面幾百米處,誠如上述所言,清軍炮台根本沒有應對側面來敵的準備。單方面的大屠殺開始了,威遠炮台和靖遠炮台的圍牆被英艦的精確點射打得千瘡百孔,炮台內的清兵無從還擊就紛紛斃命倒地,柱柱黑煙從兩炮台內部升起幾要遮蔽天空。關天培竭力維持靖遠炮台守軍的士氣,但大規模崩潰以及近在眼前。6艘英艦經過長時間的炮擊後,才派出了300名士兵登陸輪流佔領了靖遠和威遠炮台,掄著大關刀向登陸英軍猛撲過去的關天培被英國卑鄙地用槍打死了。

」頑強抵抗「的威遠、靖遠炮台

威遠、靖遠炮台淪陷後,虎門各處炮台出境更為艱難。他們失去了自己的指揮官,只是茫然地試圖逃竄或者繼續以大無畏的精神固守崗位,直到英國用炮彈和刺刀消滅他們為止。戰鬥戰至下午5時結束,虎門要塞除了兩座不在英軍進攻目標內的炮台其餘11座炮台盡數被摧毀殆盡,戰死受傷被俘的清軍接近2000人。

現在通向廣州大門向英軍敞開,英軍所付出的代價不過是輕傷5人。虎門之戰的場面還會在鴉片戰爭中的福建廈門,浙東吳淞等地出現。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日日節 的精彩文章:

康拉德·舒曼的自由跳躍——第一個翻越柏林牆的東德士兵
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的動物——機槍戰象

TAG:日日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