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新零售」是偽命題嗎?

「新零售」是偽命題嗎?

據說零售的關鍵就是「人、貨、場」,而很多專家也信誓旦旦地斷言,新零售也脫離不了這三個要素,所以新零售的出路仍然應該在這三者的組合中尋找。可是,假如這是真的,這還能算是新零售嗎?

首先,為什麼會有「零售」這個行業?

我們可以看一下商業的價值流模型(參照劉潤《傳統企業,互聯網在踢門》,稍做了一些改動):

從這個模型中我們可以看出,零售業的功能就是傳遞價值。

「價值傳遞」的目的是為了克服創造價值端與使用價值端之間的距離。兩端之間的距離有兩類:空間距離與心智(認知)距離。只有同時克服了這兩者,價值傳遞才能最終完成。

我們通過物理位移解決空間距離,信息交互解決心智距離。傳統的零售可以同時具備物理位移和信息交互的功能(資金結算實際上也可看作為信息交互),在傳統商業背景下這兩者疊加使得價值傳遞的效率更高,成本更低。

「人、貨、場」本質上是在同時解決物理位移與信息交互問題。

然而,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使得創造價值端與使用價值端幾乎可以零距離信息交互,傳統零售業的功能正被蠶食,有更多的方式可以代替原來由零售業承擔的信息交互功能,且效率更高,傳統零售因此由於跛腳而失去優勢。

可以想像,從消費者的角度看,貼近社區、辦公場所的便利店和無人貨架等,在空間距離方面還有一些優勢,而大賣場、綜合百貨之類的終端在失去信息交互的優勢後,空間距離不佔優勢,跛腳就更明顯,所以會受到更大經營壓力。

我們還可以分別從廠商和終端兩個角度來看,它們各自會需要怎樣的「新零售」?

對廠商而言,實際上要解決的是高效傳遞價值的問題。縮短價值創造端與價值使用端之間的距離是最直接的手段。價值傳遞中的物理位移與信息交互可以分離後,為廠商提升價值傳遞的效率提供了更多的選擇(這是值得探討的另一個大話題)。顯然從廠商的角度看,價值傳遞並非一定要通過零售行業來完成,所以「人、貨、場」不應該成為一個繞不過去的概念。我們可以想像,如果由價值創造端來推動智慧家庭入戶以及智能辦公的話,就更有可能成為傳統零售業的掘墓者(只有信息匹配作用的零售電商應該也會被波及影響)。比如,智能冰箱就很可能廢掉菜場以及現在紅極一時的經營生鮮的「新物種」們的大半武功。

所以對廠商來說,從長遠看更要討論的可能不是「新零售」,而是要不要「零售」(行業)。也許物聯網、數據分析、物流效率提升等等,最後不是成就了新零售,而是廢掉了「零售」。

而對線下零售終端的從業者來說,要解決的實際上是「坪效」問題。解決「坪效」問題,人和場是必要因素,貨就不一定是了。也就是說,空間的效益可以從主要來自於消費物資,轉移為消費時間,或者是消費物資與消費時間的組合。所以「人、貨、場」的概念即使有用,也與現在的理解大不相同了。貨可能不再是消費的主要標的,也可能只是消費的媒介或道具。這樣,未來我們見到的也許只是空間經營者,而不見所謂純粹的零售業了。終端從業者的「新零售」應該就是不把零售當「零售」了

終端的從業者更應該關心的不是零售方式的新與舊(那只是在傳遞價值——當然,如何使價值傳遞的更有效率,是商業無論在線下還是線上的永無止境的追求),而是在這過程中怎樣附加甚至創造出新的價值(以後我們可以介紹如何根據商業價值的評估模型,找到努力改進的方向)。

飛馬星駒「言幾又」

飛馬星駒「言幾又」儘管還「假裝」是個書店,但從本質上說,實際上現在的經營方式是在為消費者提供空間,讓他們願意在此「消費時間」,是賣「書」還是其他什麼商品,其實並非那麼重要;當然在為消費者提供了逗留理由的同時,言幾又也為周邊空間起到了引流作用(而這才是更有意思的可變現途徑)。

「新零售」如果仍然只是在「人、貨、場」的概念上為「售貨」找出路的話,那很可能不過是一種過渡性質的不穩定態而已。

畢竟真正應該關注的是新消費,零售不過是手段而已。而新消費更應該將C端作為思考的起點,但現在我們見到的大多數關於新零售的討論,都是以B端為出發點。

所以,如果說「新零售」就是一個偽命題,這會讓很多人不舒服嗎?

飛馬旅,讓創業好馬擁有騰飛的翅膀

其他入駐平台:新浪微博 / 頭條號 /

搜狐公眾平台 / 企鵝號 / 網易媒體平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飛馬旅 的精彩文章:

TAG:飛馬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