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再說新零售,產品、服務、效率才是王道

再說新零售,產品、服務、效率才是王道

前述文章提到,零售的商業模式是一直在演變的,也就是每個時代的零售都是新零售。只是互聯網,特別是互聯網使得零售終端的覆蓋邊界變得無限大。原來的零售不論如何變化,從消費者看還是被區隔在一定空間和時間內的,商家可以真對特定群體進行政策,價格歧視,但是互聯網的零售終端理論上是面對所有消費者的,打破了渠道間壁壘。不過最近曝出新聞,說是利用大數據現在不是真對特定群體了,而是對個體進行歧視,例如給好說話的顧客發送次品,價格不敏感客戶定價抬高等,互聯網反而將單個消費者置於差別化對待的盒子里。

這就要說到新零售到底是改善了消費者境遇還是惡化了消費者境遇,理論上消費者可以通過互聯網獲得完備信息,事實上根本不是,你走進一個shoppingmall,還是電商平台,注意力還是有限的,所以電商看排名和交易量,而實體店看展示,看和你心理價位的差距等等,藉助互聯網工具的新零售應該更能夠體察消費者的偏好和需求,但實際上呢,頭條讓你沉浸在自己的惡趣味,京東也被六六炮轟,普通人更可想而知,互聯網追求的是壟斷或者寡頭壟斷,至於是不是自然壟斷還不好說,滴滴費了吃奶的勁,美團又悄悄殺出來。說回新零售,從消費者來講,應該是滿足和引導消費者需求,實質還是服務和產品,服務跟不上,產品質量不行,即使藉助再大的平台流量,也是百搭。

新零售是O2O,是全渠道么?是也不是,從消費端我們已經說過,是藉助新的工具,更能體察到消費者個體的需求,即把消費者當作具體的,大寫的人,而不是傳統零售只能真對群體,也就是滿足個性化的需求,下來看看供應端。

從供應端來看,就是提升供應鏈效率,降低流通成本,儘可能擴大銷售,提升競爭力,市場佔有率,這個和傳統零售並沒有不同,只是電商出現後,線上,線下衝突,於是有了O2O,有了全渠道,而且因為電商平台的強勢,很多傳統企業迫不得已觸網,自己做不好,通過電商平台又衝擊自己原有渠道。其實原本供應端的渠道也是多渠道的,只是渠道之間能夠很好的區隔,大客戶,經銷商,代理商等等涇渭分明,本質上還是消費者區隔,但是能夠互聯網比價之後,零售店往往淪為體驗店。線上渠道成本是不是真的低,這個另外討論,但是帶來的線上線下的衝突是明顯的。

故而多渠道變為全渠道,即打通渠道間的壁壘,從供應鏈角度,這個和CPFR一樣,說易行難,供應商,經銷商,零售商之間本來就有很多衝突,現在又多了線上渠道,在供應鏈條中,誰擁有更多話語權呢?

新零售來了,從供應端來講,你要知道你服務的是消費者,核心是產品,從零售商來說,服務的也是消費者,核心是體驗,而中間的渠道無論是線上還是線下本質上都要求提升效率,渠道衝突不是第一天就有,一家企業也不可能覆蓋所有渠道,新零售的魂還是在服務的效率。

新零售只是一個概念,技術浮雲遮望眼,還是不要忘記關心你的客戶,不要利用技術上的某些便利作惡,儘管可能不會被察覺,舉個我最近裝修的例子,一家裝修公司在一期交付的時候做了聲勢浩大的活動,可惜後續各種工期質量問題,二期自然沒戲,另外一家老老實實做,不能說他們家一定是好的,只是在剛需能選擇的情況下,他家自然勝出。零售渠道的多樣性,無非是為了獲得獲得流量,在一個人人自帶流量的時代,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我們很多的企業不是輸在渠道上,而是輸在產品上,輸在供應鏈管控上,輸在對客戶的關註上,再舉個裝修的例子,走近宜家亂鬨哄的所謂體驗式銷售,我能看到設計的美感,我能感受到生活,而同樣做了展廳的很多傢具門店,什麼胡桃木,烏金木我感覺都是在浪費材料,也可能我不是他們的客群,但是當你的客戶花了很多錢,把你家的傢具搬進家裡,你有沒有想過他的生活理念得到些許升華,除了說你的材料有多好,其實也未必那麼好,你可曾關心過他住的是不是舒服?

從需求開始好好做功課,提升設計能力,做好產品和服務,狠抓供應鏈管理,才是真正要做的事情,新零售,舊零售,白貓黑貓!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葛仁講供應鏈 的精彩文章:

TAG:葛仁講供應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