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澳優乳業發展猶存四大難題,聯姻「中信系」能否突出重圍?

澳優乳業發展猶存四大難題,聯姻「中信系」能否突出重圍?

澳優乳業(01717.HK,以下簡稱「澳優」)的「國企合伙人」身份終於塵埃落定。近日,澳優發布公告稱,中信集團旗下的中信農業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信農業基金」)斥資約19.62億港元獲得澳優25.18%的股權,成為其第一大股東。

這意味著,繼麥當勞後,澳優乳業也變身為「中信系」一員。

「澳優有著傲人的業績,中信農業基金有著強大的國企背景,這次股權交易屬於強強聯合。」乳品專家王丁棉對《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隨著國產乳業的快速崛起,澳優面對如飛鶴這樣的競爭對手,必須做出積極應對。」

牽手中信系

公告顯示,澳優在4月4日收市後與中信農業基金簽署發股協議,募集資金共12.89億港元。

同時,澳優收到原第一大股東晟德大藥廠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晟德大藥廠」)通知,晟德大藥廠已與中信農業基金簽署一份股份轉讓協議,轉讓價為6.73億港元。上述兩筆交易中,中信農業基金擬斥資共約19.62億港元。

香頌資本執行董事沈萌向《國際金融報》記者透露,中信農業基金是一家專註於農業生物科技以及品牌消費品領域的投資機構,專門尋找有影響力的企業進行投資。目前,中國乳製品行業具備良好的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尤其是國內嬰幼兒奶粉市場發展前景廣闊,業績增長中的澳優,無疑符合中信農業基金尋找的投資標的。

「而從澳優乳業方面來看,作為民營企業,面對競爭激烈的市場環境,使得它必須加大戰略資金投入。而中信農業基金的加入,不僅可以使其得到戰略資金,而且對企業的管理和戰略規劃不會造成影響,同時規避了因戰略合作而被兼并的風險,比如貝因美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因此,對澳優來說,這是最好的選擇。」沈萌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經過此輪股權稀釋,原第一大股東晟德大藥廠最終持股24.98%,與新晉的第一大股東中信農業基金的25.18%股權,僅差0.2個百分點。澳優董事長顏衛彬及CEO Bart van der Meer 在公司的股份數保持不變,將分別持有澳優本次增發之後的7.11%及10.8%的股份。

沈萌表示,無論是偶然巧合還是有意為之,這表明晟德大藥廠減持澳優乳業的股份並非是為了套現走人,而是引入重要戰略合作夥伴共同做好澳優。

澳優方面表示,擬將大部分所得款項凈額用作償還銀行貸款及未來投資。

CIC灼識諮詢執行董事朱悅對《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近年來,澳優為了拓展全球供應鏈體系以及布局全球化的生產和銷售網路,進行了多次收購,這些收購都涉及大量的前期資金投入,花費了公司較多的財務資源,背負了較多的銀行貸款。由於工廠建設和產能擴張的周期較長,澳優需要先通過增資來償還一部分銀行貸款。

難題猶存

澳優董事長顏衛彬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此次通過引進實力強大的股東,將讓公司的股東結構更加多元化,凝聚各方力量實現公司更長遠的發展。

資料顯示,成立於2003年9月的澳優於2009年登陸港交所,主要從事乳製品研發、奶源收集、加工、生產及包裝乳製品等活動,並於中國、歐洲、北美等國家和地區從事營銷活動。近年來,一直致力於打造高端化品牌形象,特別是牛乳與羊乳配方奶粉。澳優財報顯示,2017年全年,以佳貝艾特為代表的嬰幼兒配方羊奶粉銷售額同比增長60.2%至12.8億元,繼續保持全球羊奶第一品牌地位。

2008年,國內乳製品行業爆發三聚氰胺事件,國產奶粉集體遭遇重創,在這樣的大環境下,因為奶粉產品主要從澳洲進口,澳優趁機打開了中國市場,銷售額高速增長。

為了繼續擴大市場,成功實現「走出去」,短短7年時間,澳優斥巨額收購了多家公司。2011年,澳優收購荷蘭乳企海普諾凱; 2014年,澳優在荷蘭投資興建Pluto 工廠和Hector 工廠;2016年,澳優收購澳洲Nutrition Care與Westland,合資新建PNL工廠;2017年,澳優收購澳洲ADP奶粉工廠及澳洲第一媽媽奶粉品牌OzFarm。截至目前,澳優在全球共有10個工廠,中國2個,荷蘭5個,澳大利亞2個,紐西蘭1個。

宋亮指出,儘管澳優現在發展勢頭強勁,但仍面臨一些挑戰:第一,中國嬰兒奶粉市場競爭將更加激烈,澳優的競爭對手會增多;第二,澳優的產業鏈雖然布局完整,但是仍面臨產能過剩的現狀;第三,澳優在整個產品創新能力方面略顯不足;第四,澳優渠道營銷能力強,但是渠道處於不穩定的狀態,與渠道商之間的關係並不是特別穩固。

乳品專家宋亮表示,澳優高端、超高端羊奶粉價位都較高,特別是羊奶粉佳貝艾特,售價均在380元以上,毛利率均超過50%。而高利潤勢必引來資本逐利,行業競爭不斷加劇,各路對手紛紛進入,搶佔市場。澳優在此時引進外來資本,有利於儘快執行規模擴張計劃。

「通過引進這次投資,澳優可以全品類發力,不單單是在羊奶粉這部分,還包括牛奶粉、保健品等,以打造澳優的『大健康』戰略。」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表示。

見習記者 黃林夕 實習生 馬雲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際金融報 的精彩文章:

「巨無霸」A380訂單減少,空客計劃裁員3700人
關注「3·15」那些2017年曾經陷入「質檢門」的化妝品品牌,你知道幾個?

TAG:國際金融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