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不踐古人,自出新意 蘇東坡行書法帖

不踐古人,自出新意 蘇東坡行書法帖

《題王詵詩帖》行書,縱29.9cm,橫25.7cm。

釋文:

晉卿為仆所累,仆既謫齊安,晉卿亦貶武當。饑寒窮困,本書生常分,仆處之不戚戚。固宜。獨怪晉卿以貴公子罹此憂患而不失其正,詩詞益工,超然有世外之樂。此孔子所謂可與久處約,長處樂者耶。元祐元年九月八日蘇軾書。

北宋元祐元年(1086年)蘇軾年49歲。

本帖有卞永譽等藏印四方,左右各有「式古堂」等半印六方。

該帖是蘇軾為王詵自書詩所作的題跋,記述了王詵因受其累而貶至武當,然仍醉心於詩詞,有世外之樂。此跋在《東坡集》卷六五有記載。《東坡集》卷一三中還有蘇軾另一跋「和王晉卿詩、並敘」的記載:「元豐二年,予得罪貶黃州,而駙馬都尉王詵亦坐類遠謫,不相聞者七年。予既召用,而詵亦還朝,相見殿門之外,感嘆之餘,做詩相屬。詞雖不慎工,然托物悲慨厄窮而不怨,泰而不驕,憐其貴公子有志如此,故和其韻。」以上兩段跋文再結合《宋史》卷二四八《公主傳》中的史料,證明了王詵的貶官一方面是受蘇軾的牽連,另一方面是因為得罪了他的妻子魏國大長公主。

該帖筆豐墨滿,結體長短交錯,縱橫抑挫,富有動感。雖是敘事而兼有議論,充滿感情色彩,是為知己而作。

《歸院帖》行書,縱35.1cm,橫12.4cm。

釋文:

此雖雲同歸院,亦不雲宿於院中。不知別有文字,證得是宿學士院為復。只是公家傳說如此,乞更批示。軾白。

今當改雲宿學士院為復,且只依舊雲宿待漏舍,幸批示。

鑒藏印鈐「宣統御覽之寶」、「子孫永保」、「項氏子京」等。

此帖是《宋人法書六種》卷之一,敘述了批示「同歸院」、「宿學士院」、「宿待漏舍」三個名稱統一之事。從帖文中可知,該帖是蘇軾做翰林學士時所書,時間應為北宋元祐元年至四年之間(1086―1089年),蘇軾時年51至54歲。

前人雖雲蘇軾書學顏真卿、楊凝式,但實際受徐浩行書的影響最深。此帖筆致蕭散,結態隨意,似不經意而筆到法隨,已不見學古痕迹。誠如蘇軾自己所說:「不踐古人,自出新意。」雖短短五行,已臻化境。

《春中帖》行書,縱28.2cm,橫43.1cm。

釋文:

軾啟。春中達,久不聞渴仰增積。比日履茲餘尊候何似,眷聚各無恙。軾蒙庇如昨。二哥,春有書問往還,甚安也。子由不住得書,甚健。會合何時,惟祝倍萬保嗇,不宣。軾再拜。德孺運使金部老弟左右。七月廿六日。

本帖鑒藏印有「奎章閣鑒書博士」、「柯氏清玩」、「柯九思鑒真跡」、「江恂」、「王禹卿氏」。

此帖是蘇軾寫給范純粹(德孺)的信札。范純粹是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學家范仲淹的第四子。帖中「二哥」是指范純仁(范仲淹次子)。

此帖筆法自然流暢,寓巧於拙,儀態淳古,有渾厚凝重之韻致。雖有缺字、殘損,仍不失為蘇軾中年時期的上乘作品。

《治平帖》行書,縱29.2cm,橫45.2cm。

釋文:

軾啟:久別思念不忘,遠想體中佳勝,法眷各無恙。佛閣必已成就,焚修不易。數年念經,度得幾人徒弟。應師仍在思蒙住院,如何?略望示及。石頭橋、堋頭兩處墳塋,必煩照管。程六小心否,惟頻與提舉是要。非久求蜀中一郡歸去,相見未間,惟保愛之,不宣。軾手啟上。治平史院主、徐大師二大士侍者。八月十八日。

此帖是蘇軾書寫的信札,內容主要是委託鄉僧照管墳塋之事。時年約30餘歲。該帖筆法精細,字體遒媚,與蘇軾早年書法特徵吻合,正如趙孟頫所稱「字劃風流韻勝」。

《新歲展慶帖》行書,縱30.2cm,橫48.8cm。

釋文:

軾啟:新歲未獲展慶,祝頌無窮,稍晴起居何如?數日起造必有涯,何日果可入城。昨日得公擇書,過上元乃行,計月末間到此,公亦以此時來,如何?竊計上元起造,尚未畢工。軾亦自不出,無緣奉陪夜遊也。沙枋畫籠,旦夕附陳隆船去次,今先附扶劣膏去。此中有一鑄銅匠,欲借所收建州木(此字旁註)茶臼子並椎,試令依樣造看兼適有閩中人便。或令看過,因往彼買一副也。乞蹔付去人,專愛護便納上。余寒更乞保重,冗中恕不謹,軾再拜。季常先生文閣下。正月二日。

另紙行書:子由亦曾言(此字旁註),方子明者,他亦不甚怪也。得非柳中舍已到家言之乎,未及奉慰疏,且告伸意,伸意。柳丈昨得書,人還即奉謝次。知壁畫已壞了,不須怏悵。但頓著潤筆新屋下,不愁無好畫也。

此帖下筆自然流暢,勁媚秀逸,筆筆交代分明,精心用意。雖為書札,卻寫得非常精緻,字的入筆、收筆、牽連交代分明,是蘇軾由早年書步入中年書的佳作。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正廣文化 的精彩文章:

騎馬閑逛,泛舟湖上,不負春光不負己
王家訓畫仕女:不著脂粉,平淡矜逸的東方美

TAG:正廣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