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寺院的齋飯簡單美味,吃過的人都很喜歡,聽說寺院製作飲食的地方叫「香積廚」,請問這個名稱從何而來?有什麼特別的意涵嗎?

寺院的齋飯簡單美味,吃過的人都很喜歡,聽說寺院製作飲食的地方叫「香積廚」,請問這個名稱從何而來?有什麼特別的意涵嗎?

編輯說明

現在社會信息複雜,價值觀模糊,很多當代問題找不到確切的回答,經常道聽途說,所以上海大覺文化傳播特別推出「如是覺」專欄,針對微友們所提的問題答疑解惑,並引用星雲大師的智慧語錄來領航重啟人生模式。

Q

寺院的齋飯簡單美味,吃過的人都很喜歡,聽說寺院製作飲食的地方叫「香積廚」,請問這個名稱從何而來?有什麼特別的意涵嗎?

許多人到了寺院,一定要吃個素齋以求平安,而吃過的人也都覺得:寺院的齋飯食材雖然簡單但美味可口,自己回到家裡後用同樣的食材卻沒有辦法做出相同的味道。

星雲大師表示,在佛門掌理大眾飲食的人稱為「典座」,製作飲食的地方稱為「大寮」又叫做「香積廚」,協助幫忙的義工做稱為「香積菩薩」。

根據《維摩詰所說經?香積佛品》的紀載:在上方世界過四十二恆河沙佛土,有一位香積佛的眾香佛國,人民所吃的飯都是芳香馥郁,無比美味,任由你怎麼吃也吃不完,而且吃了之後,毛孔會生香,道心會增加,這在修行上,也有很微妙的意義。所以平時我們讚美菜肴豐盛可口,都以「香積佛飯」來形容。

佛門有句話說「三千諸佛皆出在廚中」。這是因為典座工作繁雜又辛苦,自古以來有許多大德都從中淬礪身心,甚至開悟見性,成為佛門龍象,住持正法。可見得如何煮好飯菜是一門大修行。

明朝紫柏真可大師在撰述的「示廚」里提到:「佛言:凡三寶之地,辦造飲食供養佛、法、僧之所,謂之香積廚。故辦造飲食者,三德不解,六味不辨,兼自己身、口、意三業不凈,則辦食之所不名香積廚,謂之穢積廚矣。」

這是紫柏大師勉勵典座修行者,需以辦道之心備辦飲食供眾,若無道心,不僅徒勞無益,且因果昭然;反之,若能惜福愛物,注重潔凈,如法調配,資益大眾,即是「慈悲大菩薩」。

「香積廚中好用心,五湖龍象在叢林,瞻星望月雖辛苦,須信因深果亦深。」發心在大寮服務的香積菩薩,因為心中只想著以酥酡妙味供養大眾,縱使被悶在高溫油煙的廚房,也心甘情願。

因此,香積佛飯的供養也象徵著要人以身心供養、恭敬供養、說好話供養、精神支持供養、培養因緣供養、莊嚴清凈供養,乃至人格尊重之供養。

如是解

香積佛飯難思議

根根毛孔出妙音

碗碗白飯身心泰

盤盤蔬菜福慧增

白水菜根香味淡

無盡法善心裡香

三德六味諸飲食

一心九品蓮華生

——摘錄自《佛教叢書7》儀制

本專欄為微友開放提問通道

有任何問題請記得在留言板留言

我們會有專人為您陸續解答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上海大覺文化 的精彩文章:

【如是覺】過去的寺廟都有「香會」,佛光山每年也都會在農曆二月一日舉行「信徒香會」,請問有什麼特別的意義嗎?
過去的寺廟都有「香會」,佛光山每年也都會在農曆二月一日舉行「信徒香會」,請問有什麼特別的意義嗎?

TAG:上海大覺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