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12年造就90億神話 美女老闆如何用一輛手推車把拉麵「賣上市」?

12年造就90億神話 美女老闆如何用一輛手推車把拉麵「賣上市」?

她做過財務、外貿,一路折騰,總想找到一個不賒賬、賺快錢的行業。偶然一次異國吃面,她一腳踏進餐飲業。12年間,她用一輛手推車把一碗拉麵賣進內地市場。她是潘慰,味千中國的創始人。

1969年,潘慰出生於山西太原。小姑娘從小非常懂事,5歲不到就幫媽媽洗碗、洗衣服。一條打補丁的藍褲子一穿就是8年,直到最後藍褲子補成了花褲子。

由於穿得樸素,在學校潘慰是醜小鴨,「姥姥不疼舅舅不愛」,沒有發小一起玩。不過,潘慰卻並不在乎,她經常扎進爸爸的書房裡,一個下午都不挪窩。

1987年,就讀高二的潘慰跟隨父母來到香港,一家人擠在不足30平米的「鴿子籠」里。

1988年,考大學前夕的一天深夜,潘慰迷迷糊糊聽見媽媽嘆氣「孩子要考上了大學,幾萬塊學費可怎麼辦?」爸爸很樂觀,「就是砸鍋賣鐵也要供孩子上學,再說賣一次血就能得好幾百塊。」

那天晚上潘慰躲在被窩裡哭了整整一宿,第二天一大早就跪在爸爸面前「打死也不上大學了,我自己學!」一家三口抱頭痛哭。

後來,潘慰找到一家舊書市場,找到幾本《會計基礎》、《市場營銷》等英文舊書。要說還是好人多,看著潘慰從小口袋裡費勁巴拉掏出一把幾分、幾分的毛票,小老闆手一揮「妹子,好好學,就當大哥做公益了。」

書是淘到了,可是,幾乎零基礎的潘慰要看懂那些晦澀的管理理論,談何容易,第一關的語言就過不去。不過,潘慰沒有灰心,每天雷打不動的就是看半個小時電視新聞。僅僅半年後,她就能大概看懂書中的意思了。

不過,光在家啃書本,潘慰心裡過意不去,她就去了人才市場「找個工作減輕媽媽負擔」。「會記賬嗎?」「會」,「會出報表嗎?」「會!」人力資源問什麼,潘慰都是滿口答應「為了早日賺錢,豁出去了。」

一個星期後,潘慰就進了一家食品貿易行做財務。可她哪裡會記賬?沒有辦法,潘慰就自創符號「記下賬目往來」,確保每次彙報能對答如流。一到家裡,她就翻書惡補,搞到後半夜也要把賬目一條條理清楚。

要說潘慰真是聰明,三個月後竟然就能獨立做財務報表了。

但是老闆很黑心,不斷給潘慰加任務,最多的時候一個人要兼5個崗位,工資卻一分錢不給漲。

1990年夏天,老闆派她和一個銷售去內地收購玉米「要確保玉米質量」。

隨同的銷售就是做做樣子,但是潘慰死心眼,到了佛山一個村子,全村50多戶人家,她真就一家一家吃生玉米「比較產品質量」,結果當晚就拉稀,最後是含著消食片確定購買數量和價格。

不算賬不知道,一算賬嚇一跳。「老玉米每斤0.5元收購進來,簡單加工包裝後出售,價格就到了1.5元」半年後,潘慰果斷辭職「必須自己做食品貿易。」

沒有貨源怎麼辦?潘慰就到山西沁縣等地的農村挨家挨戶收小米。一年以後的1991年,她就結識了一批來自山西、陝西等地的農產品供銷商。

食品貿易,潘慰一做就是4年。

到了1994底,潘慰第一次積累了500萬的積蓄。剛想喘口氣,不料1995年春節當潘慰把120噸植物油送到宜昌一家糧油公司時,400萬貨款卻沒有按時收回。

結果賬上資金一下子吃緊,導致當年二季度的土特產收購都沒法下訂單。

「有沒有不用賒賬、每天都有大量現金流的生意?」那次現金荒把潘慰嚇個半死。

1995年秋天,潘慰參加香港的日本商業考察團。那天,她在九州島熊本街轉悠,看到一家拉麵店門口排滿了人,潘慰好奇,也擠過去排隊。最後等了一個半小時,終於吃到一大碗「味千拉麵」。

一個日本人能把拉麵做得那麼正宗,潘慰動了心思,「能不能做國內的味千品牌代理?」找店小二一問,「味千拉麵」的老闆叫重光克昭。

等潘慰費勁巴拉找到重光家,重光卻不在。一扭頭潘慰看到一個6歲的小女孩站在馬路中間,對著汽車哇哇大哭。潘慰衝過去一把把孩子拉到懷裡。直到保姆買菜回來,才知自己冒險救下的女孩正是重光克昭的孫女。

就這樣,潘慰一舉拿下了味千拉麵的香港及大陸代理權。1996年,第一家「味千拉麵」在香港銅鑼灣開業。

開業前一個星期,潘慰印製了1萬份廣告傳單,「計程車的哥8折優惠」。結果,一開張就涌過來2000多名的哥,中午排起1000多米的長隊,當天就賣出1500多碗拉麵。

「10元吃飽,20元吃好」 味千拉麵一下子成全港的哥首選午餐,到了年底實現了60多萬的盈利。此後,潘慰趁勢又開了15家門店,「味千」很快在香港站穩腳跟。

1997年春節,潘慰組織員工去內地旅遊。在深圳世界之窗,臨近中午,潘慰一行轉悠三、四圈也沒找到能填飽肚子的食物「我餓,別人也餓,不如在這裡賣賣拉麵。」

第二天,潘慰真就租了3輛手推車,6人一組在公園裡叫賣。結果當天小推車被擠得水泄不通,只好請來保衛維持秩序,負責配菜的潘慰手指關節都磨出了水泡,「偷空數了排隊人數,起碼不低於200人!」

那個春節7天小長假,潘慰的拉麵流水達到了20萬「平均一天賣出2000碗拉麵」,等於到深圳白吃白喝白玩一趟。

回到香港,潘慰一把抱住老公大喊「開店!在內地開店!」

1998年6月,第一家「味千拉麵」開在深圳華強北路,與肯德基、麥當勞相毗鄰。

開業第一個月,每天前20位顧客享受半價優惠,華強店很快就火了,每日流水高達60萬,當年實現凈利潤150萬。

這邊深圳華強打響第一炮,那邊潘慰就被勝利沖昏了頭,此後4個月就開出5家店。

「這裡錢多、人傻、速來」,潘慰感嘆,「賺錢如此簡單」。不過,沒有想到的是,三個月以後,那5家店卻一家比一家悲慘,最好的一家一個月都要賠12萬,半年以後,「味千」拉麵更是門口羅雀。

怎麼回事?潘慰把自己關在南山寺思考了半個月,出關後她決定下狠手「自己革自己的命」。

首先是要保證味道正宗。重光在日本經營「味千」30多年,憑的就是湯「一碗湯要經過30多道生產流程,光原料生產廠房就占幾十畝地。」

所以,潘慰決定投資1000萬做原料加工,「再造中央廚房」。資金不夠,就盤出去香港4家店,最後還差錢,潘慰就跑到深圳一家銀行,把給父母買的養老房抵押貸出100萬。

從此,原料隨用隨取,瓶頸一下子解決了。

接下來就是改變服務模式。起初味千門店規模都不大,只能容納二三十人進餐,品種也少。2000年7月,潘慰陪同父母去深南中路西餐店,突然蹦出個新想法「為何不在味千店裡融入西方快餐式服務?」

此後,「味千」就成了介乎中餐與西餐之間的休閑快餐,「既具備西式『飯等人』的特點,又具備中式的口味與營養」,潘慰一口氣把5家味千門店規模擴大3倍「可容納100多人同時用餐」。

效果立竿見影,深圳的那5家門店當月就扭轉局面,1999年盈利超過200萬。

最後是菜品不斷創新。當時一個怪現象就是「新開張的門店前3個月都是顧客盈門,就是兔子尾巴長不了,此後一月不如一月」。怎樣才能留住顧客、吸引回頭客呢?

潘慰開出的藥方就是菜品不斷推陳出新。「每半年更換1次菜單,每年菜品更新率達40%」 。

總部每隔一月舉辦一次「試吃大會」,高層主管聚在一起吃面嘗菜,順帶點評。最後的結果是,後勤主管覺得啥都好吃,半年下來吃胖了20斤。

潘慰還會在用餐高峰去各個門店體驗用餐情況,詢問顧客菜品口感。有一次在福田店,她光顧盯著一個女孩兒看了,結果把那姑娘嚇得飯都沒吃完就逃走了!

2001年,味千拉麵揮師東進,在上海淮海路開出第一家店,此後全國遍地開花。至2007年,味千已在全國40多個城市開設200家門店。

不過,潘慰卻一直對風投敬而遠之,「味千並不缺錢,不需要接受投資稀釋股份」。直到2005年,潘慰偶然間看到一篇有關「福記快餐」的報道,她動了心思「福記能把快餐做成幾十億的規模,味千為什麼不可以?」

於是2006年,潘慰決定上市。

很快,美國的布魯克賽德私募基金找上門來。據說那項目經理早在1996年就在香港銅鑼灣看到「味千拉麵」門口排起長隊。10年後的2006年五一,他又在上海的南京路看到相同的場景。「10年了,生意還這麼好!不投這樣的公司投還什麼?」

2007年3月30日,味千中國在香港聯交所主板成功上市,潘慰憑著一碗拉麵製造出90億估值的神話,個人身價也飆至50億,她也一舉打破內地連鎖餐飲從未在香港上市的僵局。

不過四年後的2011年,「濃縮骨湯粉勾兌」事件讓味千拉麵一下子跌到冰點,凈利猛降56%。

「當年能把味千拉麵做起來,今天就不能讓它消失!」潘慰帶領公司全體管理層就勾兌事件真誠道歉「向顧客說明原料生產過程,保證湯料營養不存在問題」。

前後歷經5年,到了2014年,「味千」門店終於重新站上600家。

此時,正趕上餐飲外賣的風口「一個電話就能叫來好吃的,誰也不願意出門」。於是,潘慰果斷調整方向「將目標鎖定外賣業務」。

2015年7月底,「味千」 以6000萬美元投資百度外賣,雖然股權不到10%,但僅過半年就為公司帶來7.46億港元的盈利「這步棋走對了!」

嘗到甜頭後,潘慰將400家門店全部接入外賣服務,進駐餓了么、美團等外賣平台,並在上海、北京開設專門提供外賣餐品的門店。

同時,潘慰還準備進軍低端拉麵市場,「籌備定價10元以下的拉麵連鎖模式,做出一款便宜好吃的拉麵來。」

到了2016年,「味千拉麵」開出662家連鎖,共有5家原料加工廠。

除了拉麵產品,潘慰已在廣州推出日式炭烤連鎖「味牛」品牌,並在上海、北京推出日式甜品「麻布十番」。

顯然,潘慰正帶領「味千」朝著多品牌餐飲的方向發展,讓我們翹首等待更多美味降臨吧!

本文來自服飾繪,創業家系授權發布,略經編輯修改,版權歸作者所有,內容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 下載創業家APP,讀懂中國最賺錢的7000種生意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創業家 的精彩文章:

賣醬油做到千億市值,一年狂賺35億…│生意
全球首次無人車致人死亡事件不幸發生,這次又是 Uber 闖禍

TAG:創業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