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蒼蒼稽山 大禹之風

蒼蒼稽山 大禹之風

會稽山—— 一座閱盡千年風霜,屹立不倒,巍峨鎮守在神州大地南方的名山!一座孕育輝煌越州,底蘊深厚,珍藏著紹興古城最為久遠傳說的仙山!翻開竹簡鋪就的悠悠青史,去遙遠的洪荒,在水天一色的蒼茫中,一位胼手胝足的漢子——大禹,用智慧和血汗與上蒼抗衡,召集百姓,治理滔天洪水,消除了中原洪水泛濫的災禍,從此海清河晏,地平天成。這位先古偉人一生行跡中的四件大事:封禪、娶親、計功、歸葬都發生在會稽山,留下了世代祭禹的聖地——大禹陵。

從紹興冒雨去會稽山大禹陵,沿途縱橫交錯的道路、鱗次櫛比的樓房,大約一個小時就到達會稽山景區。景區道路兩旁是被垂柳環抱,雨滴擊打出無數漣漪的湖面,湖中游鴨嬉水,小船搖曳,儘管下著雨,景色卻依舊迷人。

大禹陵入口處牌坊前橫卧著一根青銅柱,名龍杠。龍杠上用篆體銘刻「宿禹之域,禮禹之區」的銘文。凡進入陵區拜謁者,上至皇帝,下至百姓,須在此下馬、下轎,步行入內,以示對大禹的尊崇。

穿過牌坊進入步行神道,神道兩旁依次可以看到由整塊石頭雕塑的辟邪、天鹿、龍馬、巨象、獬豸、神牛、石虎、黃熊、三足鱉、九尾狐、野豬、應龍十二對神獸,它們都曾幫大禹治水,留下了許多動人的傳說。

神道盡頭是祭禹廣場。祭禹廣場是舉辦祭祀大禹陵典禮的所在地。廣場上鍾、鼓二亭,水中祭壇、圖騰柱、九鼎台錯落有致,一派雄偉壯觀景象。

九鼎台浮雕牆介紹了大禹的生平事迹,禹得天書、塗山娶妻、三過家門而不入、禹會諸侯等千古稱頌的傳說銘刻其上。浮雕牆上方醒目地擺放著九隻大鼎,寓意大禹治水後分天下為九州,彰顯了國家一統,政令一統的王權。

越過告成橋來到大禹陵核心區域,雨中峰戀蒼翠,山川靜默,禹陵、禹祠、禹廟無聲地向人們敘述著大禹十三年茹苦含辛,十三年勞身焦思的豐功偉績。

禹陵居中,是大禹安葬之地,有禹冢、禹井和大禹陵石碑、享殿。享殿高十餘米,紅牆青瓦,飛檐翹角,正中供有「華夏聖祖大禹之神位」,陳列著祭器、祭品。大禹一生的豐功偉績可概括為治水、立國,兩旁牆上的大型彩繪壁畫就反映了這練劍大事。

禹陵的南側是禹祠,規模較小,是供奉、祭祀大禹及其後代的宗祠,前後兩進,內有一尊大禹塑像,四壁陳列著宗譜。

禹廟位於禹陵北側,坐北朝南,圍以丹牆,東西轅門相對而立,中軸線上依次為照壁、岣嶁碑亭、午門、祭廳、大殿,皆依山而建,逐級升高,兩廡偏殿,左右對稱。午門單檐歇山頂,次間樑柱用垂蓮懸柱。祭廳亦為歇山頂,抬梁結構。規模宏大,為歷代帝王官府和百姓祭祀大禹的地方。大殿正中的大禹塑像端莊嚴肅,兩旁金柱上四副楹聯由書法大師沙孟海、啟功、趙朴初、王蘧常書寫。

從享殿旁的小石門進去,沿著竹林相映的石階山路攀登九百五十七級,就到達建在石帆山頂的大禹銅像腳下。

銅像高21米,重118噸,是大禹治水時親躬勞作的形象,手持耒耜,腳踏巨舟,氣勢雄偉,屹立山頂。

大禹雕像擇勝而立,面向中原,居高臨風,赫赫英姿,豪氣如虹,巍巍禹像,蒼蒼稽山,大禹之風,山高水長!大禹啊,禹皇!你是中華大地當之無愧的君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海納斜陽萬頃紅 的精彩文章:

走進玻璃藝術的殿堂

TAG:海納斜陽萬頃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