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道德規範的「活教材」——廬州胡氏木雕

道德規範的「活教材」——廬州胡氏木雕

木雕是雕塑的一種,在我們國家常常被稱為「民間工藝」。木雕可以分為立體圓雕、根雕、浮雕三大類。木雕是從木工中分離出來的一個工種,在我們國家的工種分類中為「精細木工」。以雕刻材料分類的民間美術品種。一般選用質地細密堅韌,不易變形的樹種如楠木、紫檀、樟木、柏木、銀杏、沉香、紅木、龍眼等。採用自然形態的樹根雕刻藝術品則為「樹根雕刻」。木雕有圓雕、浮雕、鏤雕或幾種技法並用。有的還塗色施彩用以保護木質和美化。

木雕藝術起源於新石器時期的中國,距今七千多年前的浙江餘姚河姆渡文化,已出現木雕魚。秦漢兩代木雕工藝趨於成熟,繪畫、雕刻技術精緻完美。施彩木雕的出現,標誌著古代木雕工藝已達到相當高的水平。

唐代是中國工藝技術大放光彩的時期,木雕工藝也日趨完美。許多保存至今的木雕佛像,是中國古代藝術品中的傑作,具有造型凝練、刀法熟練流暢、線條清晰明快的工藝特點,成為當今海內外藝術市場上的「寵兒」。明清時代的木雕品題材,多見為生活風俗、神話故事,諸如吉慶有餘、五穀豐登、龍鳳呈祥、平安如意、松鶴延年等木雕作品,深受當時社會歡迎。

一塊木頭,外加小鋼刀,經過木雕師的一番雕琢,就能成為價值百萬的藝術收藏品。

廬州木雕作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門派也有好幾類。今天皖小文就著重帶大家了解一下廬州的胡氏木雕吧~

廬州胡氏木雕,實在傳統徽州木雕的基礎上,將嶺南民間雕刻技藝慘揉進去,所創造出的更立體獨特的雕刻手法,畫面感強。除此之外,胡氏木雕還注重把儒學經典注射於人們日常生活之中,達成形象直觀的藝術效果。讓鄉親們尤其是讀書不多的婦孺能夠在所接觸到的住宅、門窗、飛檐、桌椅、床緯、書案等,潛移默化地接受熏陶和教化,傳承這種淳樸的民風,侵染著這種濃郁的文化,讓一件件木雕藝術成為一本本道德規範的「活教材」。

64歲的胡錦良是胡氏木雕的傳承人之一,從19歲開始學習木雕,他對傳統工藝充滿了感情。據他介紹,胡氏木雕最大的特點就是全手工雕刻,每一件作品都是獨一無二的。

「每一個產品都是要精益求精,不能夠馬馬虎虎的,這個是師傅教的,干這個要手快,使用工具要有力。」據胡錦良介紹,作品需要經過烘烤、鋸木、雕刻、裝配、上蠟等環節。胡錦良最擅長的是紅木的浮雕和透雕,講究立體感。

胡錦良表示,做木雕好像讀書一樣,要讀到大學、碩士和博士,一路讀上去,學無止境,做到老學到老。

為了傳承傳統木雕技藝,胡氏家族還自建了廬州民間木藝博物館。走進展館,一件件老床、老神像、老花板、老擺件,記錄著廬州傳統木雕的輝煌。

據胡氏木雕傳人胡汝建介紹,他們曾經多次前往徽州和全國各地鄉村,尋找老一輩木雕匠人的作品。然而許多都已經被破壞,現在收集的這些老木器跨越明清時空,展示的是民間木藝的博大精深和民俗文化的源遠流長。未來,他們將通過產業化的方式,接力傳統的木雕工藝,將「工匠精神」代代傳承。

部分文字來源於:中國新聞網

小貼士,關注安徽公共文化雲,了解更多最新的消息通知。還有好看的節目等著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安徽省文化館 的精彩文章:

TAG:安徽省文化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