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房山城是什麼時候建的?又是因何而建的?

房山城是什麼時候建的?又是因何而建的?

前陣子,我們給大家發出了:不開眼的房山縣?錯!這才是正確的打開方式今天,我們還要說說房山城這些事兒!

房山城,高一丈有餘,周長1440步,城牆由花崗石包砌而成有東西南北四座城門,各有城樓。如今,這些建築早已不見,只西北角還可看出城牆殘土的遺迹。房山城是什麼時候建的?又是因何而建的?

房山這個地區在金代之前隸屬於范陽郡涿州良鄉縣等,金朝第四個皇帝完顏亮遷都北京後,於1155年開始便在房山縣城西北大規模修建了完顏氏的皇家陵園,並責成涿州刺史提點山陵事務。由於涿州距房山山陵路途遙遠,山陵事務繁多,管理不便,所以金世宗完顏雍死後,其嫡孫完顏璟即位之初,便於大定29年(1189年)在大房山陵旁設置萬寧縣,以奉山陵。

金陵遺址

萬寧的作用只是管理陵寢事務,不作為行政縣,後又改萬寧為奉先縣,即取萬世寢皆遷葬於此之意。奉先之名一直沿用到至元二十七年(1290年),因奉先縣西北有高聳入雲、巍峨險峻的大房山,遂改名為「房山縣」。從設萬寧縣到如今房山已有800年的建縣歷史。

老城門 來源:新浪博客

房山縣城最初修建在洪寺村東的兩山之間,是座土城,扼守著西去陵區的大門,有四座城門:東叫朝曦,南叫迎恩,西叫仰止,北叫拱極。(從西門、北門的名稱看也與山陵有關。)

古道石階 來源:新浪博客

這座小小的金代土城經歷了幾百年的風風雨雨,一直到了明朝,由於長城外的少數民族趁明朝微弱之際,從紫荊關闖到北京附近搶掠騷擾,房山便又成了北京西南的門戶。所以,在明隆慶年間對房山城進了徹底的整修,城牆增高加厚,同時加寬加深了護城河,又用本地產的花崗岩石包城。這樣,房山城就從一個看守皇陵的土城就變成了保衛北京、易守難攻的石城。

古城遺迹

現在,房山地區還流傳著當年選城址時的一句話——「三山不露,四水不流」。說的是房山城的位置是建在三個小山包上,四個城角有四個大坑,城外東、西沙河,像兩條龍環繞著房山城,兩條河又同時注入琉璃河。

琉璃河大橋 來源:新浪博客

房山縣在金代確與眾不同,它受金朝皇帝直接管轄,專處陵寢事務,在皇帝和皇帝祖先的陵前是不會設筵招待百官的,於是就有了「不開宴的房山縣」之說,後來,又演變為「不開眼的房山縣」。當年金朝皇帝一年中不知要來山陵多少次,更別提到山陵下葬的皇后、嬪妃、諸王及完顏氏族成員了。

房山縣車水馬龍,熱鬧非凡。但後來因為明末天啟皇帝的搗毀,金陵從此在地表上消失,房山縣也因此冷落。清順治、康熙時期,對金太祖、世宗等陵進行整修,還開出了一條新路,但即使這樣,也沒有給房山縣城帶來多大的變化。

民國時,房山縣山區盜賊蜂起,有明顯特徵的陵墓全被盜壞,金陵也算因禍得福,免遭一劫。解放後,房山城的市容市貌發生巨大變化。城牆逐漸被拆除,房山又換了一種方式紅火起來了

資料來源:

UC客戶端,作者:慕容紹宗,

新浪博客,作者:北京房山獨孤走、大俠--真情永駐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青春房山 的精彩文章:

TAG:青春房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