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經濟出現了一個危險信號 極少有人注意!

經濟出現了一個危險信號 極少有人注意!

本文源自鳳凰網財經,記者楊芳

李揚,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理事長

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理事長李揚在博鰲亞洲論壇上談到中國槓桿率時對鳳凰網財經表示,「中國現在的槓桿率已經得到有效控制,有望2018年在非常強的政策指引下會有進一步的下降,所以,中國總債務問題不是非常的突出。」不過,李揚提醒,去年底居民儲蓄存款增長率首次為負,這是一個非常危險的信號,如果再繼續發展下去,中國居民有可能變成負債部門,問題就大了,美國2008年債務危機就是因為它的居民開始負債

金融開放話題是此次博鰲論壇關注的焦點,李揚表示,下一步金融開放步伐會加快,開放包括兩條線,一條線是外部資本進入中國金融領域,有些領域可以占控股地位甚至可以獨資,路線圖給了,時間表還沒有最後確定下來。第二條線是允許外資進入人民幣定值的資產市場、股票市場和債券市場。目前,債券市場已經逐漸放開,一些外國機構可以經營中國債券,股票市場也在各種各樣控制下逐漸進入,這涉及到人民幣兌換問題,所以速度會慢一點,但是路線圖比較清楚了。

去年居民儲蓄存款增長率首次為負

去年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打好防範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重點是防控金融風險,要服務於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條主線,促進形成金融和實體經濟、金融和房地產、金融體系內部的良性循環,做好重點領域風險防範和處置,堅決打擊違法違規金融活動,加強薄弱環節監管制度建設。

李揚認為金融風險的根源在高槓桿。他提到,去年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啟動中國金融風險狀況的季度分析,數據顯示,中國總體槓桿率去年只是略微升了2.6左右,比較平穩。從2008年以來,中國槓桿率上升得比較快,2009年,中國啟動了四萬億財政刺激計劃,同年中國信貸增量接近兩位數達到9.6萬億,此後新增信貸一直高位運行。按照中國的金融結構,新增信貸到了企業手裡全是負債,因為銀行不許做投資,因此導致了中國槓桿率不斷攀升。2015年首次提出去槓桿,三去一降一補,第三「去」就是去槓桿,當時並未獲得共識,所以2015年沒有什麼變化,2016年還繼續上升,2017年才開始穩定。「中國現在的槓桿率已經得到有效控制,有望2018年在非常強的政策指引下會有進一步的下降,所以,中國總債務問題不是非常的突出。」

從結構上看,各個部門的槓桿率中,李揚認為,地方政府債務率比較高,2015年,地方政府債務水平受到了一次抑制,財政修改了債務相關法律,這之後法定債務已經平穩了,但是地方政府依然在負債,包括委託代建、後期政府購買、PPP等漲得較快。2017年,中央政府採取了中國式殺手鐧,把地方債務增長和地方官烏紗帽連在一起,倒查責任和終身問責,果然2017年地方債務比較穩定了。

企業方面,李揚認為,中國企業槓桿率水平在世界上是比較高的,但中國儲蓄率很高,金融結構以銀行為主,銀行放出來的資金都是債務,略高一點問題不大。但是企業結構有很大的差別,民營企業下降得比較快,但是國企特別是央企,加上很多上市公司槓桿率上升很快。我們國家的刺激政策都是由國企和上市公司在承接,它們拿到手裡有時候去炒房地產。這些問題決策者是很清楚的,由於國企很複雜又涉及到意識形態問題,承擔了一部分社會保障的功能,所以動手是比較謹慎的。但去年底的全國經濟工作會上已經明確,下一步要破力破除無效公益,主要是破除國企尤其是國企的殭屍企業,力就是科技型企業,降就是全面降成本。希望整個企業中國企部分的槓桿率在2018年能得到有效的控制。

對於居民部門的負債率,李揚分析道,居民加槓桿兩條突進,一是買房子,二是消費貸款。去年銀行住房信貸受到了控制,消費貸款異軍突起。「去年底有一個讓我們很擔心的現象出現了,居民儲蓄存款增長率首次為負,這是一個非常危險的信號,如果再繼續發展下去,中國居民有可能變成負債部門,問題就大了,美國2008年債務危機是因為它的居民開始負債。」

李揚分析道,三大部門中,企業肯定是負債部門了,政府大多數情況下也是負債部門,那麼總的債務由誰來支撐呢?居民的盈餘,這一個盈餘部門支撐了另外兩個負債部門,這樣宏觀經濟可以運行平穩了。「美國的問題在於居民一下變成了負債部門,如果三大部門都是負債部門,經濟增長只能靠通貨膨脹,只能靠金融泡沫,最後就變成了金融危機,這是我們要高度警惕的。「我們不怕企業負債,也不怕政府負債,怕的是居民負債,整個經濟增長增量只靠中央放水了,說明這個經濟已經高度不平衡了。」

金融開放分兩大主線

今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開放也成了此次博鰲的熱議話題之一。近日,新華社發文稱,外界將從博鰲亞洲論壇聽到一系列新的改革開放重要舉措。此前央行行長易綱在兩會期間也表示,博鰲期間將會公布一些新的開發措施。近年來,金融、新能源、服務業等領域正逐步推進開放措施和推進時間表。

李揚表示,下一步金融開放步伐會加快,包括兩條線,一條線是外部資本進入中國金融領域,有些領域可以占控股地位甚至可以獨資,路線圖給了,時間表還沒有最後確定下來。第二條線是允許外資進入人民幣定值的資產市場、股票市場和債券市場。目前,債券市場已經逐漸放開,一些外國機構可以經營中國債券,股票市場也在各種各樣控制下逐漸進入,這涉及到人民幣兌換問題,所以速度會慢一點,但是路線圖比較清楚了。

近期,中美貿易摩擦不斷升級,一些專家擔憂,貿易保護主義抬頭是否會影響中國開放的步伐。李揚認為,美國啟動301調查已經是第六次了,前五次他得手了。但我認為這次不同了,我們會按照自己的步調穩步開放。特朗普的理論實際上是有問題的,美國從1971年就開始出現赤字,那時候中國還比較貧窮落後。最初,美國的赤字矛頭指向德國、日本、中國台灣和中國香港,最近一二十年比較集中指向中國。美國赤字是長期的、持續逆差,把它歸咎於中國是不現實的。

在美國的持續施壓下,中國是否會像當初日本一樣不斷讓步。李揚強調,「不可能」。他認為當今中國對外依賴度已經沒有那麼高了,本世紀初,中國進出口佔GDP比重66%,三分天下有其二,那個時候如果美國對中國有貿易制裁,壓力很大。現在,中國進出口總額佔GDP比重不到30%,已經相當低了,所以壓力不大。「可能大家擔心資本外流問題,其實資本外流要看資本是怎麼形成的,當時如果是通過遊資進來出去,這對我們衝擊會比較大,如果是自己的錢通過經常帳戶積累的,而不是通過資本與貨幣帳戶形成的,它的衝擊是不一樣的,我們頂多損失一點財富。所以,從經常帳戶的狀況和資本帳戶的狀況來看,現在對衝擊力的承受要比以前大很多。」

李揚認為,目前為止基本上還處在權術範疇,真動手的話雙方都受不了,到目前為止,還沒有搞到不可收拾的程度。美國問題比較大,1971年以來一直是世界第一大負債國,它的負債主要是靠全世界接受美元為支撐的,如果某天大家都不接受美元了,或者接受少了,作為一個債務國日子不好過,美國有識之士是算得清楚這帳的。「所以還要談,比如知識產權問題、市場開放等各自推進自己的改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經濟學家圈 的精彩文章:

斯蒂格利茨談中美之爭:中國仍需要摸著石頭過河
姚洋:中國政府做對了什麼

TAG:經濟學家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