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中大科鑒永樂瓷器鑒定方法

中大科鑒永樂瓷器鑒定方法

中大科鑒永樂瓷器鑒定方法主要從造型特徵、釉面特徵、青花用料特徵、圖案紋飾特徵、款識特徵等多方面進行鑒別瓷器的真偽。

永樂瓷器鑒定方法:

1、造型特徵:明代永樂瓷器的造型圓潤、靈巧、清秀,不但繼承了前朝器形,還吸收了大量外來的元素,製作出了許多創新器物。永樂時期創新的器形有大型天球瓶、尖底蓮子碗以及雙系、三系或四系蓋罐或多系把壺、帶蓋瓷豆、高足盞托、雞心碗、卧足碗、卧足碗洗、筒形器座等。雙系小罐,線條圓潤,附蓋,並有雙圓形小系,造型亦很別緻。壓手杯,是永樂時期的名品,杯小而胎厚,圈足較寬,置於手中,有厚重感,明清歷代有仿製。

2、胎體、底足特徵:明永樂時胎土淘煉精細,胎體輕重適度,靈巧凝重,較之洪武朝普遍輕薄一些。講究修胎,器形十分規整。瓷胎由於注意淘煉,胎質純,含雜質少,胎質細膩,胎色潔白,尤其以白砂底之細膩而著稱。琢器胎體接痕微露,不及元代與明初時期明顯。

3、釉面特徵:永樂時期由於燒造溫度的提高,釉面肥厚、細膩、光滑、瑩潤、平凈,絕無橘皮釉紋,有少部分器物釉面開片,以脫胎器名傳於世。釉色大多白中泛青,有些呈現潔白色,接近甜白釉,釉汁廢后處閃現蝦青色。口沿和底部釉薄處大多為白色或黃色,器物里外釉面較均勻。民窯器普遍有縮釉現象。

4、青花用料特徵:明永樂瓷器青花主要用「蘇麻離青」鈷料,燒造時有自然的暈散現象。由於蘇麻離青含錳量低、含鐵量高,降低了呈色中的紅、紫色調,在適當的火候下就能燒出濃艷的青藍色,猶如寶石藍一般的光澤,色彩雅緻凝重,鮮艷奪目,層次分明。不過由於青花含鐵量高,往往會在青花燒成部分留下黑疵斑點,一條紋理中常見的鈷鐵結合晶斑,濃重處凝聚為黑色錫光,下凹深入胎骨,用手撫摸有凹凸不平感。

5、圖案紋飾特徵:樂青花圖案形式多樣、豐富多彩,紋飾疏朗秀麗、筆意自然,無論是粗筆寫意還是細筆描繪,均給人以清秀感,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徵。畫面多留白地。圖畫花紋多為雙勾填色,一改前朝大筆塗抹的筆法,繪筆用小筆觸,往往出現深淺不一的顏色。圓器內外加花,並廣泛採用器心繪畫的裝飾手法。青花紋飾的線條中常有鈷鐵的結晶斑,這是由於鈷料研磨不細所致。明永樂瓷器的裝飾紋樣除用青花繪製以外,還有少量用金彩描繪及刻劃方法表現的。

6、款識特徵:永樂青花瓷一般無款識,只有極少數有年款。只有官窯壓手杯中見有「永樂年制」的四字篆字款,寫在器裡面中心,圍以雙圈線、單圈線和花瓣飄帶。最寶貴的是青花雙獅繡球心款、花心款、鴛鴦圍款。民窯產品偶有「福、錄(祿)、壽」等款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廣州中大科鑒 的精彩文章:

玉器鑒定號外!玉石鑒定新法則
明代永樂瓷器有哪些特點?

TAG:廣州中大科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