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中國傳統「狗」文化 | 數數看,你身邊還有多少「二狗子」?

中國傳統「狗」文化 | 數數看,你身邊還有多少「二狗子」?

中國傳統「狗」文化 | 數數看,你身邊還有多少「二狗子」?

清 黃際明、李廷梁合繪 九犬圖軸 絹本設色 縱一四五厘米?橫六七·五厘米 故宮博物院藏

犬大概是人類最早馴化的動物,也是我們忠實的夥伴。因與人類的關係太過密切,犬影響到了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用犬來取名字,是其中比較獨特的一項。

犬與小名

小名,也叫小字、乳名,是一個人出生後不久取的名字。比起大名(官名)來,小名是非正式的名字,具有順口、隨意、記事性強等特徵,順口中透出親昵,隨意里洋溢著真愛,寄予了長輩對孩子無限的期望。宋人方勺在《泊宅編》卷四記載了一個用狗取小名的故事:「狀頭時彥,母懷之彌月,夢數人皂衣,肩輿一金紫人,徑入房中。明日,犬生九子皆黑,晚遂生彥,故小名﹃十狗﹄。」時彥,字邦美,開封人,是宋神宗元豐二年的狀元,因有同年同月同日生的九個「黑狗哥哥」,所以小名叫「十狗」。

中國傳統「狗」文化 | 數數看,你身邊還有多少「二狗子」?

北宋 王居正 紡車圖卷(局部) 絹本設色 全卷縱二六·一厘米 橫六九·二厘米 故宮博物院藏

犬是常見的動物,也是我們最可靠的朋友,用其來做小名,可謂源遠流長。西漢文學家司馬相如,小名犬子,後來因羨慕藺相如的為人,改名為司馬相如。因司馬相如名氣大,有出息,自此以後,人們便紛紛用「犬子」一詞,謙稱自家兒郎。有的人更進一步,乾脆用「小犬」與「豚犬」來謙稱自己的兒子。之所以這樣稱呼,最初不乏有希望自己的兒子能像司馬犬子那樣出色的暗示。

過去交通不便,通訊手段落後,老百姓囿於見聞,對於其他吉祥、長命之物,識見不廣。唯貓犬一類,隨時隨處可見,將其用作小名,也在情理之中。用犬命名,固然看中其與人親近,有親昵之情的一面,最主要的因素,還是取其身體皮實、耐磕打,容易養活之故。古時衛生與醫療條件差,嬰幼兒夭折率較高,撫養孩子長大不易。孩子沒病沒災,能像命賤的狗一樣結實,順順利利長大成人,是人們普遍的希望。

中國傳統「狗」文化 | 數數看,你身邊還有多少「二狗子」?

南宋 李嵩 貨郎圖卷(局部) 絹本設色 全卷縱二五·五厘米 橫七〇·四厘米 故宮博物院藏

宋代佚名的《道山清話》一書記載:有位出家人在歐陽修家,看見一個小名叫「僧哥」的孩子,就笑著問歐陽修:「公不重佛,安得此名?」歐陽修也笑著回答:「人家小兒要易長者,往往以賤名為小名,如狗、羊、犬、馬之類是也。」原來,素來對佛教有看法的歐陽修,用僧哥給孩子命名,就像用「狗、羊、犬、馬」一樣,也是取其命賤之意。在藏區,一旦孩子夭折,受宗教影響,人們便以為是有鬼魅作祟所致。於是在下個孩子出生後,便把幼兒抱到羊狗等家畜跟前,有的還把幼兒放在家畜的肚子下做做樣子,然後再抱回來,取其為名。其用意是告訴鬼魅,孩子是從狗羊等家畜那裡撿來的,不是人養的,不要再來糾纏了。過去滿族也有給孩子起名叫「狗子」(因達渾)的命名習俗,有的是因為小狗可愛,有的是因為狗好養活,還有的人以為這可以欺騙抓人的鬼怪,新生兒叫「狗子」,鬼怪聽了就信了,便不會把他抓走了。

中國傳統「狗」文化 | 數數看,你身邊還有多少「二狗子」?

新用戶註冊《紫禁城》APP即可免費獲贈2017年全年電子雜誌

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在用賤名保護孩子這一點上,古今中外是有共通之處的。晉陶侃小名溪狗。南朝梁叛臣侯景小字狗子。金世宗子鄭王永蹈,小名石狗兒。曾經盛行於江浙一帶的「阿狗」,西南一帶的「狗兒」、「狗娃子」,北方的「狗子」、「狗剩」、「狗蛋」、「狗不理」、「狗不吃」、「狗嫌臭」,蒙古族地區的呼和瑙海(青狗)、哈日瑙海(黑狗)、希日勾力格(黃狗仔),甘肅與青海的安多藏區的齊毛太(狗)、曲毛才讓(長壽狗)、其加(狗屎)、吉珠、屈格、齊車(小狗)等小名,都屬於這種情況。

中國傳統「狗」文化 | 數數看,你身邊還有多少「二狗子」?

明人繪 嬰戲圖頁 故宮博物院藏

當然,這些取名者也並非沒有意識到以犬作小名的不雅緻。對女孩子,就從不這樣取名。中國人認為:女孩需要纖細、柔美,因而應迴避粗俗與淺陋。而男孩的審美素質,則是只要粗獷,那麼,醜陋一點,也無關大局。

犬與大名

大名,也叫正名、學名、官名,是人成年後的正式名字。因其需要在正式場合使用,比起小名來,大名更端莊、穩重,用字也較雅馴。在我們的印象中,很難把正名與「犬」、「狗」這類俗物聯繫起來。可在歷史上,以「狗」作大名的人,還實有其人。據《南史·張敬兒傳》記載,南齊大將張敬兒本名苟兒(苟同狗)。據說其母偶卧田中,夢見一隻長著犄角的小狗舔舐自己,後來懷孕產下一子,就起名苟兒。幾年後又生一子,因苟兒之名,起名豬兒。等到張苟兒富貴之後,宋明帝劉彧認為苟兒這個名字粗鄙不堪,就在苟字右邊加反文旁,改其名為敬兒,他的弟弟豬兒也跟著改名為恭兒。

中國傳統「狗」文化 | 數數看,你身邊還有多少「二狗子」?

明人繪 獵犬人騎圖卷 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藏

張敬兒之外,以狗為正名的,亦復不少。春秋時期,晉景公名獳(發怒的狗)。鄭國有公子尨(多毛狗),堵狗,侯獳;衛國有司馬狗,史狗,歂犬(狗獾),獳羊肩;還有人叫瘈狗。西漢宗室有劉狗彘,劉狗。東漢梁冀子名胡狗。三國時東吳建鄴有工匠黃狗。北魏有被農民起義軍推為首領的秦州主簿呂苟兒,有咸陽王元禧國中的齋帥(即帝王齋宮禁衛長)劉小苟。北齊時有平原郡妖賊首領劉黑狗。南朝時,有小吏姓皇名太子,齊武帝蕭賾移其點於外,改太子為犬子。梁有大將齊苟兒。遼代有臨潢留守耶律赤狗兒。金海陵王時有刑部郎中海狗。金世宗時有尚廄局副使石抹青狗。金章宗時有宮中護衛花狗。金宣宗時有都統紇石烈豬狗,廣寧知府溫迪罕青狗,遼州總領唐括狗兒,蘭州西關堡都統王狗兒,大將完顏白撒有子亦名狗兒,左宣徽使移剌光祖原名八狗,後改名光祖。元初有山西翼城孝子郭狗狗,有山丹州孝子寧豬狗,元世祖時有契丹人萬戶大將石抹狗狗。元文宗時有宦官中政使黑狗者,明初,陝西武功有孝子周阿狗,有北平都指揮徐州人孫狗皮。明成化初年,有廣西潯州農民起義首領侯大狗。明萬曆年間,歸化城(今呼和浩特)白塔有崔腦害題記,崔腦害本是漢人,姓崔,用蒙古語「腦害」(狗)來命名。瀋陽東陵區有個村名叫「英達」,源自滿語「英達戶齊」,意思是「小狗兒」,也有活潑可愛的意味。

中國傳統「狗」文化 | 數數看,你身邊還有多少「二狗子」?

明人繪 貨郎圖軸 絹本設色 全幅縱一九六·三厘米 橫一〇四·二厘米 故宮博物院藏

以上所列名字,以春秋與金元兩個時段最為集中,這是受當時社會風尚影響的結果。春秋時期,距上古未遠,人們未被後來形成的條條框框束縛,民風淳厚,社會上洋溢著質樸清新之風,有時還會還夾雜幾許獷野之氣。在命名上,一般不會去咬文嚼字,刻意雕飾,名字簡單直白,卻自有一種純真天然之美。金元兩代,是北方民族建立的政權。入主中原之前,女真與蒙古民族,過著傳統的漁獵與游牧生活,古樸純真,並未受儒家思想的浸染。他們入主中原後,在某種程度上,還沿襲著原來簡單的生活習慣,命名時隨意真率,忌諱少,這才有了我們現在看到的所謂「俗名」與「醜名」。或許在當時人的觀念里,這些名字不俗,更不醜。


原文作者:李文君(中央民族大學歷史學博士,故宮博物院研究館員)

原文來源:《紫禁城》2018 年2月刊《犬與名字》

(因篇幅限制,原文有刪減)

《紫禁城》官方授權,歡迎分享!如需轉載,請私信聯繫!

你能想到嗎?被明人奉為麒麟的「天鹿」竟然是長頸鹿?!


想了解更多藝術推介與藝術收藏,歡迎關注【文藏】官方微信公眾號&微博&頭條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藏 的精彩文章:

傳世哥窯瓷器與龍泉哥窯瓷器、 哥(官)窯型瓷器的主要區別
【趣談歷史】更夫一聲鑼響,叛軍暴動失敗!

TAG:文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