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櫻花、和服、榻榻米…這些日本風物都是中國傳過去的?

櫻花、和服、榻榻米…這些日本風物都是中國傳過去的?

社長說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可不是吹的,多的是日本特色的「娘家」滴

●●●

除了櫻花,你還知道哪些日本的特色是從中國傳過去的?

又是一年櫻花季。提到櫻花的國度,許多人的反應一定是日本。如果《櫻大鑒》告訴你,作為櫻花之國,日本最早的櫻花卻是從喜馬拉雅山的中國部分傳過去的,比如喬木櫻、緋寒櫻,是不是有一種想「哇」的感覺?

那麼,除了櫻花,你還知道哪些日本的特色是中國傳過去的嗎?一起瞧一瞧吧。

日本茶道

說到茶道,很多人的第一反應是日本茶道,是日本茶道的精雕細琢,是「和敬清寂」,是「一期一會」的茶道思想。

總的來說,日本茶道指的是日本儀式化的、為客人奉茶之事。現在的日本茶道分為抹茶道與煎茶道兩種,但常人所言的茶道,大多是指抹茶道。它不僅僅關注茶本身,還講究奉茶的順序、茶點的搭配、茶室的布置、庭院的園藝以及茶器的選擇。

日本茶道有著繁瑣的流程,茶葉要碾的精細,茶具要擦得乾淨,茶人的動作要規範且富有飄逸感,又要精準到位。整個茶會其間,從主客對話到茶具放置都有嚴格的規定,甚至點茶者要先伸哪只手,每一步在榻榻米中應踩到哪個位置都有定式,且每個流派各有不同。

但如此講究的日本茶道並非日本本土產生,12世紀,茶文化由中國傳入,榮西禪師將茶葉帶回日本。榮西研究唐代陸羽的《茶經》,寫出了日本第一部飲茶專著《吃茶養生記》。他把此書獻給了當時日本的鎌倉幕府,上行下效,全國都開始盛行飲茶之風,從此茶道就在日本這片土地上不斷地發展。其所繼承的是中國宋元時期民間流行點茶法,也就是說要把茶葉研磨成粉,開水沖泡後再用茶漏攪拌至打沫。

此後,日本茶道一脈相承,直到16世紀末,千利休對茶道刪繁就簡,提出「和敬清寂」的思想,創立了正宗的日本茶道。那個時候,茶道的宗主國——中國,已經處在明朝時期,點茶法早已被沖泡法取代。

如今,在「日常茶飯事」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日本茶道,與美學、哲學、宗教有著深刻的聯繫,早已成為「日本人日常生活文化的規範和理想」。

木屐

木屐,是一種兩齒木底鞋,走起來路來吱吱作響,適合在雨天、泥上行走。在日本電影、照片里常見的木屐,也是由中國傳入日本。在隋唐以前,特別是漢朝時期,它是漢人的常見服飾。

據文獻記載,中國人穿木屐的歷史差不多有三千多年。有關木屐有很多詩文與典故,比如李白詩句中「腳著謝公屐,身登青雲梯」中的謝公屐,葉紹翁詩句里的「應憐屐齒印蒼苔,小扣柴扉久不開」中的木屐,以及介子重耳中有關「足下」的典故,指的都是中國的木屐。

此後,木屐傳到了日本,受到了日本人的歡迎。下馱是日本的木屐,使用於室外。因為日本潮濕,腳氣病多,並且為了在水田中作業方便,以木板和竹板為底,捆在腳上,可以讓腳不至於陷在泥中,從而提高勞動效率。因此,木屐在日本得到了不斷改良和發展。

在西洋文化傳到日本之前,日本人並不穿靴子,而是穿著木屐或者草屐出門。當時路面還沒有被鋪裝,正因為木屐底部的齒,下雨天腳才不會被弄得一塌糊塗,也避免了和服裙擺被弄髒的情況。

而到了現代,身穿和服的話,木屐與草屐仍是不可或缺。它與「浴衣(ゆかた)」一起搭配著穿,是最基本的搭配方法。在夏天,祭祀節與煙火大會時,身穿浴衣,腳踏木屐的美麗身姿已是夏天的傳統風物詩了。

羊羹

羊羹是一種以豆類製成的果凍狀食品,不僅是大受日本人歡迎的美味茶點,人們走親訪友時拿得出手的饋贈佳品,在日本匠人的巧手和巧思下,也不斷推陳出新,作為傳統和式點心的代表享譽世界。

日本點心名店本家長門屋的藝術之作「Fly Me to The Moon 羊羹Fantasia」

作為一種豆製品,羊羹的名字卻和羊有關,是因為它「出生」的時候,確實和羊肉有關。羊羹並不是日本的原創。它起源於中國,最初就是用羊肉來熬制而成的佐餐小品。魏晉南北朝時期,原東晉將領毛脩之降魏後亮了一手做羊羹的絕活,深得太武帝的歡心,於是將毛脩之任命為太官尚書,封南郡公。

隨著佛教禪宗的傳播,羊羹從中國傳入日本,但由於僧侶不能吃肉,便對材料和做法進行了改動,用紅豆與麵粉或葛粉混合後蒸制,羊羹也因此慢慢演化成一種以豆類製作的果凍狀食品。最初,羊羹只有日本的皇宮貴族才能享用,隨著茶道的發展,有錢人品茶時也喜歡把羊羹當作茶點。

七條甘春堂的七夕限定羊羹「天の川」,以七夕的夏季夜空作為發想,講夢幻的藍紫色星空鎖進羊羹中

日本人也在慢慢將羊羹的製作工藝加以改革。據載,天正17年(1589年),和歌山的駿河店店主岡本善行右邊衛在原有的羊羹餡料中加入寒天(一種海藻曬制後的加工物,煮後可凝固成果凍狀)製成煉羊羹,並用竹竿刻制的模具將羊羹固定成長方形。這就是現代羊羹的雛形了。

羊羹的美味不僅俘虜了中日兩國的皇宮貴族,日本的文壇巨匠夏目漱石對羊羹也情有獨鍾:

「在所有糕餅中,我最愛羊羹。即使並不想吃,光是那表面的光滑、緻密且呈半透明受光的模樣,怎麼看都稱得上是一件美術品。尤其是泛藍的熬煉方式,猶如玉和壽山石的混種,令人感到十分舒服。盛在青瓷皿中的藍色羊羹,宛如方從青瓷皿中出生一般的光滑勻潤,教人不禁想伸手撫摸。」

漆器

大家都知道中國的英文名China還有瓷器的意思,但其實日本的英文名Japan也有漆器的意思。

正如古時中國以清潤的瓷器聞名於世,漆器也是日本最早走向世界的名片,甚至被當作一個國家的象徵。上世紀七八十年代,中日正處在邦交正常化的蜜月期,日本官員和友好人士出訪中國時就喜歡以漆器作為贈禮。

漆器被譽為日本傳統工藝的代表。所謂「漆」指從漆樹割取的天然汁液,以此作為塗料抹在各種器皿的表面上所製成的各類器具和工藝品等等,就被稱作漆器。通過調配出各種顏色的色漆,就算是普通的日用杯碗,也別有韻味。

由日本漆器國寶大師增村紀一郎先生設計的L.U.C XP系列蒔絵腕錶。

雖然日本漆器久享盛名,但其真正發源地也是在中國。我們智慧的祖先早在新石器時代就發現了漆的性能,並用之來製作器具。中國的漆器工藝也不斷發展,在明清時代達到了相當高的水平,其中的熗金、描金等技術,對日本等地都有深遠影響。

早在中國唐代,大量漆器以及夾紵造像、金銀平脫等裝飾技法就通過中國的工匠流傳至日本,包括宋代、元代和明代,中日之間都有漆器製品和工藝上的交流,中國漆器製作的多種技法流傳到日本,日本匠師也模仿生產中國的雕漆、剔紅等漆器。這些商品在日本頗受歡迎,於是進一步促進了日本漆器技術的發展,並在此之上不斷創新,終於使日本漆器煥發出自己獨有的魅力。

和服

如今,每年都有大量的的中國遊客到日本旅遊。其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莫過於隨處可見的華美和服了。遊客們一邊感嘆其精美,一邊迫不及待地試穿、拍照留念。可你知道嗎?和服之所以如此精美,並能夠如此廣泛地出現在日本生活中各種重要的儀式上(比如父親、未婚夫送女兒、未婚妻和服;各種重要祭祀時著和服等等),與唐代服飾對其的重要影響不無關係。

《魏志·倭人傳》中記載了日本最初的服飾:「用布一幅,中穿一洞 ,頭貫其中,毋須量體裁衣」。發展到彌生時代,日本的服裝已經採用麻布、棉粗布等植物纖維材料製作。雖也開始出現染社布,但多為原始社彩,比較單一;服飾的形制與顏色也沒有階級、場合的分別。

直至奈良時代,大量遣唐使來到中國進行交流,獲得大量光彩奪的華服;此後,日本服飾在沿承唐朝服飾基礎上改進。《裝束要領抄》記載:「(和服)沿唐衣服而其制大同小異。本邦通中華也始於漢,盛於唐世時。朝廷命賢臣因循於徃古之衣冠折衷於漢唐之制,其好者沿焉不好者草焉而為。本邦之文物千歲不易之定式也。」

從此,和服色彩尤其是大和型貴族服飾色彩進入鼎盛期,色彩與紋樣都有了許多創新。日本也仿照唐朝制定「衣服令」,規定了禮服、朝服和制服;貴族開始以色彩劃分等級。可以說,日本的服飾能夠發展為道的一種(裝道),與唐代中國的影響是不開的。

生魚片(刺身)

生魚片(刺身)也是國人到日本旅遊必會品嘗的一道美食,然而生魚片(也稱魚膾、刺身)也是中國地道的土特產。如果你想要品嘗美味的生魚片,不用走出國門,在廣東順德、九江、潮汕地區,福建寧化,黑龍江赫哲族聚居區等都可以品嘗到。 而日本的生魚片(刺身)也是由中國傳入的。

據記載,公元14世紀時,日本人吃生魚片(刺身)便已經成為時尚,那時的人用「膾」字來概括刺身和類似刺身的食品。當時的「膾」是指生的魚絲和肉絲,也可指醋泡的魚絲和肉絲,而那時刺身只是「膾」的一種烹調技法。直到15世紀,醬油傳入日本並被廣泛使用以後,刺身才逐漸演變成現在的格式。

中國早於周朝就已有吃生魚片的記載,《詩經·小雅·六月 》 :「飲御諸友,炮鱉膾鯉」。 《禮記》、《論語》中都有提及「膾」的食用方法。嶺南地區食用生魚片的記載可追溯到東漢《吳越春秋·闔閭內傳》:吳軍攻破楚郢都後,吳王闔閭設魚膾席慰勞伍子胥,吳地才有了魚膾。明清之交,有關獸膾的做法已經消失,但仍有關於魚膾的記載。最負盛名的魚膾莫過於金齏玉膾了,《舌尖上的中國》第三季還還原了這道名菜的做法。

由於地域限制,生魚片的做法在中國並未廣泛流傳開來;僅有部分沿海地區還保留著食用生魚片的習慣。日本作為島國,有近海之便,捕魚量世界第一,生魚片也成為最具日本特色的菜肴。

尺八

如果聽過尺八名曲《一滴》,再聽過日本尺八樂團的演奏,你一定會覺得這是日本特色的樂器。確實,《世界民族音樂概論》介紹到:「日本的尺八音樂大致分為:古代尺八、一節切尺八、普化尺八、三曲尺八、民謠尺八、現代尺八。其中古代尺八流行於奈良時代到平安時代初期,至今只有樂器還在正蒼院遺存,音樂狀況已不明晰。一節切尺八雖有樂譜殘存,但在江戶時代其演奏技藝就已經失傳。目前所謂的尺八,一般都是指普化尺八和三曲尺八,前者以宗教音樂為主體,以獨奏為原則,後者是藝術音樂,由尺八、箏與三線一起合奏居多。而民謠尺八,其樂器與普化尺八相同,作為尺八樂的獨立種類,是用尺八來吹奏民歌的旋律,作為歌曲的伴奏和前奏。」儼然已經將尺八心照不宣作為日本傳統樂器的代表了。

然而,這種類似於豎笛的樂器仍舊來源於中國的盛唐。尺八之名,最早見於《舊唐書·呂才傳》:(呂才)「能為尺八十二枚,尺八長短不同各應律管,無不諧韻。」《辭海》曰:「尺八,亦稱『簫管』、『豎管』。古管樂器,因管長一尺八寸而得名。最早傳入日本的尺八僅用於奈良時代的宮廷雅樂,稱為「古代尺八」,也常作為達官貴人的玩物,故也叫「雅樂尺八」。

平安時代曾經在日本絕跡。到了鎌倉時代,日僧心地覺心入宋參禪,在杭州護國仁王禪寺從無門慧開習禪期間,向同門居士張參學會吹奏尺八的技藝,歸國後建興國寺,立普化宗,傳授尺八技藝,經過歷代演變,一直延續至今。

榻榻米

現代家庭裝飾總會有榻榻米的考慮。畢竟,作為家裝的「瑞士軍刀」,榻榻米有床,地毯,凳椅或沙發等多種功能。榻榻米的日本名為疊敷,已成為日本特色之一。然而,它的「娘家」也在中國。

榻榻米的起源時間無可考證,但可知的是,堯舜之後皆是以席居(榻榻米)為主要生活方式。 兩漢時期是席居(榻榻米)發展的巔峰,後來高腳床與凳子盛行,席居逐漸衰落。俗話說,牆內開花牆外香,被中國逐漸遺棄掉的榻榻米,卻在日本發揚光大。

令人感慨的是,隨著和風在國內的流行,這本是中國土特產的榻榻米,又由日本傳了回來,成為了一種時尚。

除了上述確定是由中國傳入日本的事物,還有日本武士刀、相撲、拉麵等等事物,中日兩國學者也在考證是否確定由中國傳入日本。

你還知道哪些確定的或不確定的由中國傳入日本的「日本象徵」?或是在中國失傳,卻由日本傳回來的東西,比如《蘭陵王入陣舞曲》,也請侃侃吧。

●●●

1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社會學了沒 的精彩文章:

如何面對情緒病?要知道你並非孤身作戰

TAG:社會學了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