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這本書獻給不肯睡覺的孩子

這本書獻給不肯睡覺的孩子

TheMagicElephantBooks

孩子不肯睡覺,有兩種情況,

一個是不想睡,

一個是不敢睡。

春天,

容易困。

可能你會捂著嘴哈哈哈哈哈地打哈欠。

困的表現幾乎一樣,

但困的原因卻各有不同。

又熬夜加班了?

在家刷劇、打遊戲?

還是家裡有熊孩子,

晚上一直折騰不肯睡,

好容易安慰他們睡下,

時間已到半夜?

這次跟大家分享一本關於晚上睡覺的圖畫書,

據說看著這本書,每個人都很想睡覺。

先說個故事給大家提提神。

話說,在很久很久很久很久以前,在一個很黑很黑很黑很黑很黑很黑的夜裡,一個很黑很黑很黑的黑人孩子偷偷在被窩裡畫畫。

老師布置了作業,明天就要交,今晚必須完成。老師要求他們用想像畫一幅畫,黑人孩子就摸黑畫了一幅畫。第二天交了作業,老師氣得半死,那紙全塗了黑色,並沒有畫什麼。

黑人小孩就跟老師解釋那幅畫到底畫了什麼故事。大家知道是什麼故事嗎?

是黑人在一個伸手不見五指的夜裡捉烏鴉的故事嗎?

不是。

這個故事與今天我們要推薦的這本圖畫書有關,這本書就是《如果黑夜不見了》

這本書獻給不肯睡覺的孩子。孩子睡眠好,作為家長的我們,也會睡眠好。

其實,我們可以稍微分析一下。不想睡,不光因為孩子精神足,還因為孩子還想在睡前做一些有趣的事。睡前有好多的事吸引著他們,讓他們不捨得睡覺。

多玩一會兒積木,多看一會兒電視,還想和布娃娃玩遊戲,這些都讓孩子牽掛著,睡不著覺。要是孩子在睡前沒啥牽掛的,很無聊,早就躺在媽媽的懷裡呼呼大睡了。

所以啊,要是睡覺對孩子來說,更值得牽掛,那麼孩子入睡就不會是什麼難事。

不敢睡,一般是因為孩子害怕獨自入睡,害怕漆黑的夜,夜裡可能有鬼怪出來嚇唬他們。在害怕睡覺的孩子心裡,睡覺不僅沒有魅力,而且可能是非常可怕的事。

可見,孩子不想睡和不敢睡,都是因為睡覺是一件沒有魅力的事,甚至不光沒有魅力,而且十分可怕。怎樣讓孩子覺得睡覺是一件不可怕,甚至是美好的事呢?

要是睡後,孩子會見到這些,還會害怕嗎?每個夢境就像進入了納尼亞王國之中一樣。

《如果黑夜不見了》旨在幫孩子逐步打消對黑夜的恐懼,進而愛上黑夜,不再把睡覺當作一件極不情願去做的事。

《如果黑夜不見了》首先打消孩子對黑夜的偏見,讓孩子不再害怕黑夜。孩子常常害怕夜中沒有光亮,一片漆黑。但我們知道黑夜作為白天的對立面,晝夜更替,是必須的。否則自然界以及人類生活的所有秩序都被打亂了。

《如果黑夜不見了》會帶孩子追問如果黑夜不見了,到底會發生哪些瘋狂的事。讓孩子客觀認識到黑夜的重要性,進而對黑夜不再抱有偏見,也不會對於這一自然現象過於畏懼。

如果黑夜不見了,到底會發生什麼事呢?這本書可是藏有很多關於黑夜的知識的。

陪孩子共讀這本書時,我們可以跟孩子具體解釋,為啥黑夜不見了,就會出現這種情況。各學科的知識彙集到一起,讓孩子對黑夜有正確的認識,而不再害怕黑夜。

準備好了嗎?開始!

如果黑夜不見了,用望遠鏡看天空的人會驚恐無比:「哎呀,怎麼才能找回星星呢?」

黑夜不見了,星星就不見了。因為星星的光線遠弱於白天所反射的太陽光線,星星其實一直都在,只是被白天強烈的光線遮擋住了。

當然,不要以為星星發出的光線比太陽暗,這些星星的光線是經過多少億光年的時間才能到達地球,而太陽光線離我們就很近,所以星星的光線就顯得比太陽黯淡。

須知,我們地球上看到的每顆星星都是幾億光年前的星星,因為那時星星的光才剛剛到達地球,我們通過光線看到它們。

看吧,我們可以從天文學的角度,給孩子解釋黑夜的重要性。

如果黑夜不見了,路燈就沒用了。因為全是白天,幹嗎還要路燈。當全是白天時,路燈成了擺設,之前歸建築學專業所建的路燈,依舊由他們自己解決,所以壓路機就直接上場了……

看吧,我們可以從建築學的角度,給孩子解釋黑夜的重要性。

如果黑夜不見了,雞的家中會一片混亂。公雞不知道什麼時候打鳴了,母雞也不知道什麼時候該下人類做早餐的蛋。這是真的嗎?有科學依據嗎?

假的!

這是童話故事。不過我們在幫助孩子學習一些科學知識以外,還要給他們保留一顆童心。

大家應該都看過一則寓言:一隻驕傲的公雞認為,只要它不打鳴,太陽就不出來,天也不亮結果。當它沒有叫的時候,太陽依然出來了。它就很羞愧。

其實科學早就證明了,公雞打鳴和太陽出來無關,與它自身的生物鐘有關。公雞一般每隔24小時左右打一次鳴,所以啊,就是黑夜不見了,它依舊每天按時打鳴。

那母雞為啥要準時下人類做早餐的蛋呢?母雞才不會準時下蛋呢,是看心情下,白天什麼時候都行。養雞場一天24小時都是亮的,因為雞隻在有光的條件下才會下蛋。

那啥是早餐蛋呢?西方早餐一般都比較簡便,經常把煎蛋作為食料,所以有了早餐蛋的稱呼。童話世界裡,母雞就開始關心人類,生怕人類沒有蛋吃,所以要準時下蛋。這是一種擬人手法。

看吧,我們可以從兒童文學的角度,給孩子解釋黑夜的重要性。

如果黑夜不見了,海洋里的魚會發生什麼改變呢?魚兒們都得潛到很深很深的海里睡覺。

「海里」「海底」,好押韻,感覺差不多。我們可不可以誤讀為海底?

其實,海里的魚不可能會都潛到海底睡覺的。海底水壓大,魚兒們還沒潛進去,身體早就被「壓」扁了。深海里的魚也不能游到海面上來,海平面水壓太低,還沒到海平面,肚子早就爆炸了。所以不可能海里的魚都潛入海底。

魚類的棲息都是分層的,如淡水中的四大家魚。

一般鰱魚分布在最上水層,青魚一般在最下,中間的則是鱅魚和草魚。魚類的分層不光是水壓的原因,還與水溫、光線、食物來源有關。

例如,魚類雖然沒有眼瞼,但也需要睜著眼睡覺。睡覺時它們一般喜歡在暗光環境下睡眠,所以一旦黑夜不見了,上水層就會一直處於強光狀態,魚兒就不得不往下潛,到能適應的暗光處睡眠。

所以,這裡只能用「海里」。一字之差,帶來的結果會截然不同。小小的一個字,在編輯看來,都重如泰山。

看吧,我們可以從動物學的角度,給孩子解釋黑夜的重要性。

如果黑夜不見了,植物會怎麼樣呢?哈哈,長到了天上。

當然,這只是從植物學的角度部分解釋了黑夜不見後植物的生長,其間也加了兒童文學誇張的元素。

光合作用使綠色植物長得很茂盛,但植物不會無限制地長高。就像人的身高一樣,都有自己的存在限制。以前因為缺少營養,在補充營養後,人會長高。

但在充足的營養條件下,人也不可能長到100米。人的身體機制只是能適應人長這麼高,要是反常變高,反而身體機能會發生改變,壽命可能會嚴重縮短。所以巨人症患者的許多身體機能都受到損害,往往不能長壽。植物也如此。

所以在這裡,我們姑且算作從童話版生物學的角度,給孩子解釋黑夜的重要性吧。

其實,如果黑夜不見了,自然界和人類社會發生的改變還有很多很多,我們可以和孩子一起探索。孩子將會發現,哎呀,這麼恐怖、這麼討厭的黑夜,原來有這麼多用處呀!

白天很重要,晚上也同樣重要。孩子對黑夜有了一種科學客觀的認識,或許就不再把黑夜當作未知的,當作一種恐怖的東西來對待。黑夜不再陌生,他們自然也就不再有過多憂慮,能夠安然獨自入睡。

當然,《如果黑夜不見了》不僅告訴孩子們黑夜重要,還是會告訴他們黑夜魅力無窮。黑夜將提供給孩子們一個比積木、動畫片、洋娃娃等遠為有趣的東西,那就是多彩的夢境。所以——

像這樣的夢境,哪個孩子不盼望著有呢?一隻金黃的大獅子,做孩子的玩伴,一群可愛的精靈,圍繞在他們身邊,美好而又恬靜。

假如和孩子共讀到這裡,我們就可以說:看呀,大獅子會邀請每個孩子去它的國里玩。

甚至我們什麼都不用說,孩子自己就能結識到那藏在每個孩子心中的大獅子。

讓這隻金黃的大獅子伴孩子入夢。孩子每每臨睡前都會想,今晚我又會遇見那隻大獅子嗎?

其實,每個孩子在夢中都有自己的王國。這樣,黑夜不僅不可怕,也不僅不美妙,還將為每個人存留一個只有我們自己知道、只有我們自己可以打開的秘密宇宙。這或許是童年最珍貴的禮物,送給孩子,也送給曾是孩子的我們!

今天分享了這一本《如果黑夜不見了》,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如果黑夜不見了》

〔德〕亞歷山大·榮格/著·繪

王星/譯

獻給怕黑的孩子。

陪孩子在睡前遨遊想像的世界,

他們或許將不再害怕獨自入睡。

話說那個故事……不是黑人在一個伸手不見五指的夜裡捉烏鴉的故事,而是——

是這樣的。這個黑人男孩因為看了亞歷山大·榮格的這本書《如果黑夜不見了》,畫了一幅「如果白天不見了」的圖畫。

他對老師說:「如果黑夜不見了,世界可能瘋狂。如果白天不見了,世界將是一種顏色。老師,我的這幅畫把整個世界都包括下去了,隨你怎麼想吧,世界萬物都在這幅畫里。」

所以啊,我們還是要有光。

如果想讓你的孩子也能創作一幅極具「創意」的畫作,不妨和孩子共讀這本書,他們或許湧現各種「鬼靈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魔法象童書館 的精彩文章:

2018年度恐怖大片——《開學》

TAG:魔法象童書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