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一朵盛開的花

一朵盛開的花

近來讀到一個有趣的小故事,這個故事給了我一些感慨,想和你分享

一位律師23歲的兒子,年幼時跟隨父母從中國搬到美國,經歷過家庭在美國起步時的艱辛。從小學到中學,這個孩子成績一直不太理想,有點自卑、消極。大學卻成為「開始開花的孩子」。

是什麼成為了這個孩子成長的轉折點呢?

律師爸爸看到兒子消極的狀態,下決心從運動開始幫助孩子一起改善精神狀態。爺倆努力訓練,參加馬拉松比賽。

當兒子和爸爸一起完成兩個馬拉松比賽後,兒子突然在賽後興奮地對爸爸說:「我覺得,我突然有了信心」。

從此,兒子成長的花逐步開放,直到怒放。他積极參加學校活動,逐漸成為一個受歡迎、有影響力、領導型的人,並有了自己的職業規劃——做一名律師。他的爸爸參加南加州大學的講座,看到兒子就高等教育與心理壓力的應對這一主題演講,爸爸深深地被兒子的表現驚艷到了。兒子再不是過去那個自卑、消極的小男孩。他似乎擁有演講的魔棒,牢牢吸引住在場的專家、學者和觀眾的眼球。

——Ι——

一個朋友看到這則故事決心開始跑步。跑步給她帶來的最直接的改變是體重下降。通過這件事她感受到自己的變化:一方面變得很有行動力;另一方面是形象上的改變帶來精神狀態的變化。這兩方面都給她帶來了自信。

我認為自信(強調一下不是自大)需要三個必要條件:自信來源於對自己的認同,也就是想的、說的和做的一致;自信來源於把自己的事情做好,也就是成就感;自信來源於為社會或他人的做出貢獻,也就是意義感。

另外,研究表明運動確實可以促使大腦產生更多多巴胺,它會讓人感到快樂。也許這就是運動,尤其是有氧運動給人們帶來喜悅、幫助人們克服不良情緒、增加人們克服困難勇氣的原因。

——Ⅱ——

這個朋友還強調了一個觀點:多晚開花都不算晚。我非常贊同這一點。

齊白石早年做木匠,27歲開始學畫畫,40歲還一事無成。53歲走入北京才開始名聲大噪。姜子牙也可謂是大器晚成的代表了,72歲遇到姬昌。歷史上這樣晚開花的「品種」比比皆是。

相反的例子也是有的。小神童幾歲就上知天文下曉地理,長大了卻銷聲匿跡了。有的孩子在學校成績一直很好,讀到碩士、甚至博士自殺了;或是走上工作崗位開始變得消極,喪失人生的方向。

也許有的人一生可開多次花,而更多人可能一生只在一個階段開花。就像植物生長需要積累營養的過程,積累的營養越是豐厚,待到開花時越是絢爛,結的果子越是肥厚多汁。開花確實不怕晚,有時我甚至認為晚些開花是一種幸運,太早開花我會害怕積累的營養不夠多,一生一次的綻放不夠美好。

我本科讀的是成都中醫藥大學,一個普通的二本學校。我看到我身邊的同學、師兄、師弟跟我一樣讀著一個普普通通的二本學校,成績也都很普通。不普通的是他們讀完本科讀碩士、出國讀博士,有的甚至是跨專業的。從英語不流利,到參加國際交流做演講、留在異國生活。願他們人生的花朵美好盛開。

——Ⅲ——

這個故事中的父親也是一個亮點。父母與孩子之間的關係和所有的關係一樣,只有在平等、互相尊重的條件下才能使每個人的才能得到充分發揮。孩子犯得錯誤很有可能是我們在他幼年時引導不當造成的,我們有義務幫助他一起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這種幫助不能只是說教,我們最好找找什麼是我們可以做的。

一個孩子並不是擁有的越多,想要什麼就能得到什麼才認為自己被愛。孩子所追求的愛是受到父母的重視、感受到家人的信任。而充滿愛的孩子在行為上才能表現出自信。自尊、自信和愛給了孩子解決問題、克服困難的勇氣,他們知道有父母和他們在一起。而往往這樣的孩子也會更自律,做事有分寸。我們要知道孩子終究要成為一個獨立的個體,他需要建立起一套屬於自己的獨立完整人格體系。所以,即使你認為你說得對,也請選擇一個孩子能夠接受的方法讓他學會。在不明白方法的時候我們能做的就是《正面管教》中強調的,用「和善且堅定」的態度進行交流。

孩子從來不是父母的附屬品,用害怕震懾不了孩子一輩子,但有可能會給孩子留下一輩子的陰影(師生關係亦是如此)。人們常說父母對孩子的愛是無條件的。其實在孩童時期孩子對父母的愛和依賴也是無條件的。父母對孩子打或罵,孩子很快就會忘記或者選擇無視,很快又投入到爸爸媽媽的懷抱里。只是這些傷害會被藏在潛意識裡,等到自己的婚姻關係里再體現出來。《親密關係》這本書里我們可以看到父母對孩子的傷害在婚姻關係中的影響。

最後,願每個孩子開出自己絢麗的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歡樂小玉米 的精彩文章:

TAG:歡樂小玉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