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英國歷史上有幾位女王?

英國歷史上有幾位女王?

英格蘭自11世紀以來,經歷了諾曼、安茹、金雀花、蘭開斯特、約克、都鐸、斯圖亞特、漢諾威、薩克森·柯堡·哥達、溫莎,一共10個王朝,加上蘇格蘭斯圖亞特王朝,英國先後出現8位正式或非正式的女王。前6位驚心動魄的傳奇人生,都與英國從天主教到新教的變革休戚相關,她們用生命譜寫的壯麗史詩,繁榮了後世的文藝作品,例如電影《都鐸王朝》、《另一個博林家的女孩》、《九日女王》、《伊麗莎白一世之黃金年代》……真可謂「國家不幸詩家幸」!


英倫三島與王冠結緣的女子大盤點

都鐸王朝

1 簡·格雷(1537~1554),「九日女王」,1553年7月10日~19日在位,有爭議。

2 瑪麗一世(1516~1558),「血腥瑪麗」,1553年7月19日~1558在位,英格蘭女王。

3 伊麗莎白一世(1533~1603),「童貞女王」,1558~1603在位,英格蘭女王。

蘇格蘭斯圖亞特王朝

4 瑪麗·斯圖亞特(1542~1587),1542~1567在位,蘇格蘭女王。

斯圖亞特王朝

5 瑪麗二世(1662~1694),1689~1694在位,英格蘭女王。

6 安妮(1665~1714),1702~1714在位,大不列顛女王。

漢諾威王朝

7 維多利亞(1819~1901),「歐洲祖母」,1819年5月24日~1901年1月22日年在位,大不列顛及愛爾蘭聯合王國女王,印度女皇。維多利亞是喬治三世的孫女,喬治四世、威廉四世的侄女,肯特公爵的女兒。喬治三世的兒子們分別是:長子喬治四世、次子約克公爵、三子威廉四世、四子肯特公爵,等等。喬治四世唯一的女兒夏洛特死於難產,嬰兒也沒有活下來,約克公爵早死且無後,威廉四世的兩個婚生女兒夭折,非婚生子女沒有繼承權,肯特公爵早死,所以威廉四世過世之後,由肯特公爵的獨生女維多利亞繼承王位。

溫莎王朝

8 伊麗莎白二世(1926~),1952年2月6日登基,1953年6月2日加冕,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女王,現任女王。伊麗莎白二世的父親喬治六世沒有兒子,所以由長女伊麗莎白繼承王位。


新教與天主教的交鋒——都鐸王朝的宮闈傾軋

直到都鐸王朝開國之君亨利七世時代,英國一直信仰天主教,奉梵蒂岡的羅馬教皇為宗教領袖,天主教徒不可以隨便離婚,王室成員的婚姻更是需要教皇的批准,然而國教之所以從天主教轉變為新教,還要從亨利八世和他的六位王后說起。

新教成立——亨利八世的六次婚姻

亨利七世有二子二女,長子威爾士親王阿瑟,娶西班牙阿拉貢的凱瑟琳公主為妻,阿瑟體弱多病,婚後幾個月就死了。亨利七世為了繼續與強大的阿拉貢結盟,向教皇提出申請,想讓次子亨利、也就是未來的亨利八世與寡嫂結婚。凱瑟琳只有16歲,與阿瑟的婚姻又很短暫,於是教皇同意了。

亨利八世和凱瑟琳王后結婚多年,一直沒有兒子,只有一個女兒瑪麗公主,亨利八世越來越嫌棄凱瑟琳,與女官安妮·博林漸生情愫,想和凱瑟琳離婚,娶安妮·博林為妻。凱瑟琳王后品行端正,從無任何過失,娘家阿拉貢又十分威武,因此教皇不同意他們離婚。亨利八世一怒之下,脫離了羅馬教廷,成立了以國王為最高領袖的新教聖公會,所以現在英國君主的頭銜里有一項「國教的捍衛者」。亨利八世做為宗教首領,婚姻可以完全自己做主,他不僅和凱瑟琳離了婚,還廢除了瑪麗的公主身份。

亨利八世和安妮·博林結婚後,生了一個女兒伊麗莎白公主。然而沒過幾年,他又故伎重演,以第二任王后沒有兒子為理由,殺了安妮·博林,也同樣廢除了伊麗莎白的公主身份。

亨利八世又和簡·西摩結了婚,第三任王后生了一個兒子愛德華王儲之後,她自己也病死了。此後亨利八世又陸續結了3次婚,但是沒有再生孩子,第四、第五任王后都和安妮·博林一樣的下場,只有第六任王后機智善良,不僅巧妙地躲過了亨利八世的屠刀,還勸說亨利八世與兩個女兒和解。

1547年,亨利八世臨終前,規定三個子女的繼承順序依次是愛德華王儲、瑪麗、伊麗莎白,但是沒有恢復兩個女兒的公主身份,仍然將她們視為私生女。10歲的愛德華登基,史稱愛德華六世,馬克·吐溫的兒童小說《王子與貧兒》中,與窮孩子湯姆互換身份的小王子,就是以愛德華六世為原型的。

捍衛新教——簡·格雷

1553年,尚未結婚的愛德華六世病入膏肓,他試圖阻止天主教勢力復辟,希望將王位傳給新教徒,而瑪麗卻和她的母親凱瑟琳一樣,是虔誠的天主教徒。權臣諾森伯蘭公爵推薦自己的兒媳簡·格雷為繼承人,簡·格雷的外祖母瑪麗·都鐸,是愛德華六世的姑姑、亨利八世的妹妹、亨利七世的次女。在諾森伯蘭公爵的授意之下,愛德華六世與議會一起擬定了「繼承法案」,任命表外甥女簡·格雷為下一任君主,越過了兩個同父異母的姐姐瑪麗和伊麗莎白。愛德華六世親自頒布的英王制誥,簽字的顯要人物多達102名,包括全部樞密院、貴族、主教、倫敦市議員,然而這份議會被迫通過的詔書,卻引發了歷史上長期的爭議。

1553年7月6日,愛德華六世過世,7月10日,年僅16歲的簡·格雷被推上王位,但是她在加冕典禮上遵從議會的意見,沒有把自己的丈夫加封為國王,只是授予了克拉倫斯公爵。此時,卧薪嘗膽多年的瑪麗高舉義旗,聚攬支持者,想要奪回王位,諾森伯蘭公爵率兵鎮壓,議會趁機轉向瑪麗投誠。7月19日,議會宣布瑪麗公主才是合法的繼承人,幾天之內,簡·格雷夫婦和諾森伯蘭公爵被捕入獄。議會公開譴責簡·格雷為篡位者,瑪麗提出皈依天主教即可活命,然而簡·格雷拒絕放棄新教信仰,結果第二年被處決。

(油畫,簡·格雷被押上斷頭台)

簡·格雷在位時間只有9天,史稱「九日女王」,雖然她的登基並不合法,但是她用生命捍衛了新教,她對信仰的堅貞和執著,為都鐸王朝的史詩增添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天主教復辟——瑪麗一世

瑪麗登基為女王,史稱瑪麗一世,為了恢復天主教信仰,她大開殺戒,先後處決了三百個新教徒,因而被稱為「血腥瑪麗」(BloodyMary),有一種火紅色的雞尾酒與之同名。由於安妮·博林的緣故,瑪麗一世對同父異母的妹妹伊麗莎白十分憎惡,然而伊麗莎白採取了韜光養晦的策略,表面上皈依天主教,百般隱忍終於獲得女王姐姐的諒解和信任。瑪麗一世與丈夫西班牙菲利普二世結婚多年,始終沒有子女,臨終前把王位傳給了伊麗莎白。

新教捲土重來——伊麗莎白一世

伊麗莎白登基為女王,史稱伊麗莎白一世,重新推行新教,她的表侄女、蘇格蘭女王瑪麗·斯圖亞特,因為信仰天主教而被處死,瑪麗·斯圖亞特的祖母瑪格麗特·都鐸,是伊麗莎白一世的姑姑、亨利八世的姐姐、亨利七世的長女。伊麗莎白一世為了使英國的外交政策保持中立,決定不與任何國家的王子聯姻,把一生都獻給了英國,她終身未婚,因此被稱為「童貞女王」,她是都鐸王朝最後一位君主。

(芭比娃娃,伊麗莎白一世)

伊麗莎白一世沒有後代,臨終前把王位傳給了表侄孫、蘇格蘭詹姆斯六世,就是瑪麗·斯圖亞特的獨生子,所以,蘇格蘭國王詹姆斯六世,同時也是英格蘭國王詹姆斯一世,蘇格蘭和英格蘭獲得統一,英國開啟了斯圖亞特王朝的時代。


新教的法律保障——始於斯圖亞特王朝的王位繼承法

新教勝利——瑪麗二世

1688年,英國新貴族爆發了一場「光榮革命」,推翻了詹姆斯二世的統治,有效防止了天主教的復辟。1689年,教會擁立詹姆斯二世的長女瑪麗登基為女王,史稱瑪麗二世,瑪麗的丈夫、荷蘭奧蘭治親王威廉也一同加冕為國王,史稱威廉三世。瑪麗二世執政期間,熱心國教,勤勉政務,明決果斷。1694年,瑪麗二世過世,威廉三世繼續執政。

新教立法——安妮

1701年,英國議會通過並公布了《王位繼承法》:瑪麗二世沒有後代,王位由詹姆斯二世的次女安妮公主繼承;如果安妮沒有後代,王位則屬於詹姆斯一世的外孫女、漢諾威選帝侯夫人索菲亞及其信仰新教的後代;王位繼承人不可以信仰天主教,也不可以和天主教徒結婚。

1702年,威廉三世過世,安妮登基為女王。1707年,英格蘭與蘇格蘭完成了議會合併,真正實現了議會選舉和政黨競爭,安妮女王成為英國歷史上第一位大不列顛君主。1714年,安妮過世時,所有子女已經全部夭折,索菲亞的長子、漢諾威選帝侯喬治登基,史稱喬治一世,斯圖亞特王朝從此結束,漢諾威王朝拉開了序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趣談古今歷史 的精彩文章:

十六世紀的明朝,是一種怎樣的存在?
徐福東渡找到「長生藥」為何不敢回國?

TAG:趣談古今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