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舉家遷居波士頓

舉家遷居波士頓

舉家遷居波士頓

本傑明·富蘭克林是18世紀殖民時期美國的一位傳奇人物。他出生在一個小鎮上,那裡的絕大多數居民都是農民。他渴望權力與影響力,卻憎惡和討厭上位者。他對外一直保持著生活簡樸的形象,私下卻比任何人都興趣廣泛。無論是他的朋友還是他的敵人,都不敢說真正了解他。

首先,他來自富蘭克林家族,他繼承了這個家族的許多特質。這些特質,是解開困擾許多傳記作家不解之謎的關鍵。富蘭克林家族在當時的英國手工藝人階層中根基穩固,並不像富蘭克林在後期談到自己的崛起之路時,所謊稱的那樣卑微和貧窮。本傑明的父親名為若西亞·富蘭克林,他出生在英國北安普敦郡一個篤信新教加爾文宗教義的地主家庭。這個家族最早的幾代人,都是農民和鐵匠,之後的幾代人則靠印染各種衣服為生。若西亞·富蘭克林原本就是英國班布里鎮市場上的絲綢染匠。

1660年,查理二世復辟成功,這重新點燃了英國國教聖公會的當權派與忠於斯圖亞特王朝的羅馬天主教教徒之間的戰火。令人混亂的是,除了聖公會外,當時的新教還有諸如長老會、衛理公會和貴格會等其他諸多教派。富蘭克林一家是虔誠而無畏的公理會教徒,他們認為鄉村教會有權獨立管理自己的事務;他們不惜違背當時的法律規定,將自己的聖經藏在一張凳子的凳面底部;他們還在家裡進行非法佈道,還總在佈道時安排一個人在窗戶邊望風,防備當權教會的密探趁機窺視。

1683年,26歲的若西亞·富蘭克林帶著他的妻子安妮和三個孩子遷居波士頓,同行的還有他們社區的其他人。這些人遷居波士頓,也是為了在馬薩諸塞殖民地尋找到更好的生存機會和更多的宗教自由。剛開始的時候,若西亞覺得這次遷居是一個錯誤:波士頓的服裝顏色艷麗,這違背了清教徒素凈著裝的信條。因此,若西亞改行做起了他認為更加必要但並不輕鬆的脂燭零售商—即出售用煮沸後的動物油脂製造的肥皂和蠟燭。

這是一個對身體有害的行業。油脂在大鍋中沸騰時,會散發出令人作嘔的氣味。但是,僅用了不到五年的時間,若西亞就有能力在遠離他家的地方,租了一個店面。他在高街(現名「華盛頓街」)掛起了繪有藍色圓球的招牌,街對面是舊南區教堂(Old South Church)。他很快就申請接受長達10年的考驗,就為了能成為舊南區教堂的正式教徒。我們現有的資料顯示:若西亞非常積極和熱情地參與舊南區教堂的宗教事務,不僅在教堂佈道時領唱聖歌,而且還會在工作日於家中舉行祈禱會。

那個時候,支撐馬薩諸塞灣殖民統治的宗教熱情正在日趨衰退。10個波士頓人中,只會有4個人是教會的正式教徒。雖然城市領導人還在努力維持秩序,但是這個港口城市(北美當時最大的港口城市),到處充斥著小酒館和妓院。對於若西亞而言,教堂成員的身份讓他有生之年,第一次可以公開踐行他的信仰。活躍的宗教生活如同一張珍貴的通行證,讓若西亞獲得了波士頓上流社記員在內的多個受信賴職務。相比他的父親,本傑明·富蘭克林認同擁有一整套信仰的必要性,但是他擯棄僵化的宗教崇拜。

富蘭克林家族的男人都十分健壯。本傑明在他的自傳中這樣描述他的父親:

他體形健美,身材中等,但非常結實強壯;他心靈手巧,擅長畫畫,懂一點音樂,聲音清亮悅耳。所以,某些晚上,在結束一天營業之後,他會一邊拉小提琴一邊頌唱聖歌,聽起來非常動人。他在機械方面也有天分,有時可以非常靈活地使用其他工匠的工具。但是,他最大的優點是對複雜的公私事務的深刻理解和正確判斷。他從未受雇於他人,眾多的子女和艱難的生活環境,讓他離不開他的工作。不過,我記得很清楚,當地很多有名望的人,常常來請教他關於鎮上、教會裡的各種問題。對於父親的看法和建議,他們都會謹慎對待。有些人甚至在平時生活中遇到困難時也會找他幫忙,他們還經常找他當一些糾紛的仲裁人。 下期關註:家庭狀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天府早報 的精彩文章:

民生銀行2017年實現凈利潤498.13億元
常住人口控制在2300萬 再現「窗含西嶺千秋雪」盛景

TAG:天府早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