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莫廢臨帖之功——看米芾如何學習王羲之

莫廢臨帖之功——看米芾如何學習王羲之

總第1089期;歡迎關注。

臨帖是書法學習的必修課。

一個人的書法功底如何,與他的臨帖取向、臨帖總量、臨帖頻率和臨帖心得是有著直接關係的。

今人但以藝術之名,廢臨帖取法之功,歧途也。

這裡則選兩位古代名家的臨「書聖」王羲之名作《十七帖》之作,看看前賢們學習書法的態度與精神。

宋代米芾臨《十七帖》

米南宮書法歷來備受推崇,擅篆、隸、楷、行、草等書體,長於臨摹古人書法,達到亂真程度。

米氏自稱「集古字」,雖有人以為笑柄,也有讚美說「天姿轅轢未須誇,集古終能自立家」。這從一定程度上說明了米氏書法成功的來由。

明朱大有臨《十七帖》

朱大有,明安徽寧國人。字伯亨,號摩訶山農。嘉靖十二年(1523)歲貢。

《臨十七帖》紙本草書。十二開。每開均29.2×35.9cm。台北故宮博物院藏。凡九十九行。每行字數不一。共六百六十一字。《石渠寶笈三編》著錄。今載《故宮書畫錄》卷三。刊於台灣《故宮歷代法書全集》(十九)。

米芾曾說:

余寫《海岱詩》,三四次寫,間有一兩字好,信書亦一難事。

──明範明泰《米襄陽外記》

一首詩,寫了三四次,還只有一兩字自己滿意,其中的甘苦非個中行家裡手不能道,也可見他對於書法態度的嚴謹。

書法是「難事」,古人尚且臨習不輟,何況我輩乎。你說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書法入門 的精彩文章:

趙孟頫的政治生涯——身後之謗譽!
康熙八大家訓,點撥你的人生!附御書墨跡欣賞

TAG:書法入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