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股票 > 報業貴族:紐約時報

報業貴族:紐約時報

廣告:

請務必查看文末細則,私募工場每天都會更新資金方信息

一位知名報業研究專家將報業主分為六個類型:報業貴族、機會主義者、政治操縱家、利潤主導派、炫耀家和隱士型。而《紐約時報》作為一個傳承百年的家族報紙,以其「刊印一切適於刊印的新聞(All the News Thats Fit to Print )」的獨立而勇敢的品質,堪稱為數不多的報業貴族。奧克斯·蘇茲貝格家族,與其他家族企業最大的不同在於,它傳承的不單是財富,而是一種「報業貴族」的精神。

家族企業創始人:阿道夫·奧克斯(Adloph S.Ochs,1895—1935)

1851年9月18日 ,雷蒙德(Henry Raymond)創辦《紐約每日時報》,其志存高遠,學習《泰晤士報》正義的品質:「新聞不帶煽動性觀點、避免黨派之爭、報道語氣謙虛有禮、內容深入徹底」,很快《紐約時報》成為當時美國傑出的報紙。雷蒙德去世後,《紐約時報》開始走下坡路。1896年,背負30萬美元債務,發行量跌至9000份。

此時,一個來自田納西州的印刷學徒——阿道夫·奧克斯,19歲曾與朋友共同創辦《查塔努加時報》,他一直在尋找合適的獵物以圖轉嫁地方報紙的經營弊端,得知《紐約時報》經營不善後,他預感到自己等待的機會來了,他向JP·摩根舉債7.5萬美元收購了垂死掙扎的《紐約時報》。

奧克斯是奧克斯·蘇茲貝格家族的當然族長,在接掌後出版的第一期報紙上,阿道夫刊登了他對《紐約時報》的未來期許:「公正報道新聞,無所懼,亦無所私,不分黨派、地域或任何特殊利益,刊印一切適於刊印的新聞」。在當時喧囂、浮躁卻充滿活力的紐約,新《紐約時報》無疑是一絲清新的風。

奧克斯在新聞上捨得投入巨資,追求新聞的品質勝於利潤。1904年日俄戰爭的報道,戰爭爆發後19分鐘內,《紐約時報》就推出了登有新聞簡報的號外;1912年全球第一家報道英國客輪「泰坦尼克」號遇難事件,成為其經典性成就;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紐約時報》以全文刊載《凡爾賽條約》而名動天下,這一舉措使時報成為最具參考價值的報紙,是其取得今天卓越地位的主要原因。

普利策新聞獎的獲得中,《紐約時報》總是遙遙領先;在報紙篇幅上,它又有「貨色齊全的新聞超級市場」之稱。《紐約時報》在奧克斯的經營之下,取得了巨大成就。1921年,收入已達1億美元,報紙發行量達到每天33萬份,周日的發行量更是高達50多萬份,廣告也比剛接手時增加了10倍。

1935年,阿道夫去世。他用自己堅守的理念成就了偉大理想,以嚴肅、客觀、權威的筆調書寫著《紐約時報》的傳奇。《紐約時報》成為當時美國第一大報紙,與隔海相望的《泰晤士報》被並稱為「報紙中的報紙」。為此,《美國新聞史》給予阿道夫這樣的評價:「《紐約時報》的歷史就是這個男人的歷史。」

家族二代:阿瑟·海斯·蘇茲貝格(Arthur Hays Sulzberger,1935—1961)

家族三代:阿瑟·奧克斯·蘇茲貝格(Arthur Ochs Sulzberger,1963—1992)

1963年,阿瑟和伊菲珍最小的兒子阿瑟·奧克斯·蘇茲伯格(小名龐奇)掌舵《紐約時報》。

龐奇早年的記者生涯卻並不光彩。作為家族同代人中最有希望繼承衣缽的唯一男孩,一個出糗的笑話流傳至今。在擔任《紐約時報》駐巴黎記者期間,一次龐奇出席了一場汽車比賽。一輛失控賽車飛向觀眾席,致使80多人當場死亡,多人受傷。但他對這一親眼目睹的特大新聞卻沒有任何報道,絲毫看不出媒體從業者的新聞嗅覺。

然而,時移世易,在成為發行人後的第八年,龐奇在另一件事上的表現卻讓整個媒體界為之驕傲。1971年《紐約時報》刊登了一份美國國防部關於越戰的秘密報告,揭露了美國政府在越戰一開始就蒙蔽、欺騙公眾,以獲取支持。

文章刊登後,時任總統尼克松極為憤怒,援引《間諜法》以危害國家安全為名,要求《紐約時報》立即停止刊發7000多頁的系列報告。倔強的龐奇拒絕妥協,並辭掉了勸他收手的家族律師,冒著巨額罰款甚至鋃鐺入獄的風險,繼續刊登全文。最終,龐奇引用《憲法第一修正案》絕地反擊,堅持對於事實真相,以憲法所賦予的新聞自由和美國公眾的知情權為理由,力爭公開發表所有一切新聞事實,最終化險為夷。

從上世紀開始,《紐約時報》始終保持著灰色的版面和內容上公正、嚴肅的風格,被人們戲稱「灰色貴婦」。1975年,龐奇不顧來自家族的巨大阻力,對版面進行了歷史性的改變,把報紙劃分成了四個清晰的板塊。藉此,「灰色貴婦」華麗轉身,不僅讓《紐約時報》營收驟增,更使其成為報業紛紛效仿的典範。

敢於打破常規的魄力和從不妥協的家族基因,成就了《紐約時報》「龐奇時代」的輝煌。在其30餘年的發行人舞台上,龐奇帶領《紐約時報》走出了經營困境,年收入從1億美元激增至17億美元,成功得以躋身全球最具影響力報紙的行列,成為一家讓對手望塵莫及的多元化上市媒體集團。美國總統奧巴馬在悼念聲明中稱讚「龐奇30多年來幫助改變了《紐約時報》,確保了它成為全球最成功和最受歡迎的報紙之一的地位。」

家族四代:小阿瑟·奧克斯·蘇茲伯格(Arthur Ochs Sulzberger,Jr,1992—)

龐奇的兒子小阿瑟畢業後,在一家小報當了兩年記者。1976年,他考入美聯社,在倫敦任常駐記者。自1978年加入家族報社到1992年繼任發行人,在接過家族權杖前的14年里,父親龐奇已經有意識地安排他從最底層做起。在先後接觸了駐外記者、廣告部經理、出版計劃部經理、發行人助理等諸多崗位後,小阿瑟熟知報社經營的各個環節,而且繼承了父親的果敢與堅毅,甚至更具開拓力。

與龐奇相比,小阿瑟生不逢時。他不得不面對互聯網給報紙帶來的巨大衝擊。作為蘇茲伯格家族的繼承人,他要對整個家族負責。在傳統的價值取向上,他始終恪保「時報風格」為底線,他甚至設想將來的《紐約時報》是三份報紙:一份是紐約以及市郊的都市報,一份是東海岸的區域報,一份是全國版的《紐約時報》,以便迎接網路時代的挑戰。

「當我們日子不好過的時候,這是我們再投資的時候,我們一定要提升我們的新聞品質,我堅信這種投資必能有所收穫。」 1993年,時報投資11億美元,收購《波士頓環球報》。時報在小阿瑟的領導下,迅速恢復了失地,創造出贏利與發行的新記錄。

雖然小阿瑟力挽狂瀾將《紐約時報》從危機中挽回,然而,傳媒技術的變革和美國政治氣候的影響仍使《紐約時報》面臨極大的挑戰。從2010年開始,小阿瑟嘗試逐步把《紐約時報》由印刷版向網路版轉變。2013年紐約時報公司進行各種重組和調整,提升移動互聯時代的競爭力,並將《波士頓環球報》以7000萬美元轉讓給了波士頓紅襪棒球隊的老闆。2013財年報告顯示,紐約時報在2013年的總收入約為15.77億美元,與2012年的15.95億美元相比,下降了約1800萬美元;凈利潤為6510.5萬美元,較2012年的1.36億美元大幅下滑,降幅超過50%。事實上,近幾年來紐約時報的收益波動很大,如坐過山車。

形勢逼人,2013年美國三大報之一的《華盛頓郵報》,以2.5億美元價格被賣給了科技富豪貝索斯(亞馬遜掌門人),至此,《紐約時報》成為美國唯一僅存的家族大報。同年,陳游標收購《紐約時報》的轟動新聞,讓人們又將視線集中在奧克斯·蘇茲貝格家族。

小阿瑟代表家族聲明:《紐約時報》是非賣品。未來,我們期待這個報業貴族的承諾,更加期待它對《紐約時報》新聞品質的堅守。

家族五代:阿瑟·格雷格·蘇茲伯格(Arthur Gregg Sulzberger 1981- )

2018年1月1日,被稱為「A.G.」的阿瑟·格雷格·蘇茲伯格從將從父親手中接棒,成為第五代出版人。在這之前,A.G.蘇茲伯格於2016年10月被任命為公司的副出版人。他畢業於布朗大學,主修政治科學。在進入《時報》工作之前,蘇茲伯格在美國幾個地方報紙當過記者,2009年加入家族企業,2015年成為副主編。

來自不同分支卻同樣優秀的家族成員都想坐上《紐約時報》的第一把交椅,他們三人都在為未來接任《紐約時報》掌門做相應的準備,儘管外界並沒有這三個表兄弟不和的流言傳出,但私下關於繼承權爭奪戰中的競爭和矛盾,絕對堪比一場宮斗大劇。

當然,對外他們必須面對紙媒的「凜冬」,必須儘快將公司轉型,讓活在過去的紙媒儘快適應甚至征服網路時代。而A.G.最終勝出,成為了轉型路線的設計師。

在紙媒寒冬中,《紐約時報》一躍成為數字化轉型的標杆,為全球媒體所仰望。其中,年輕的A.G.功不可沒,他積極推進數字化,發布《創新報告》、《2020報告》等。為了吸引讀者,《紐約時報》在未來還將適當放下「灰色女士」的嚴肅風格,使用一些符合社交網路的標題和內容。作為美國最後一家由家族運營的大報,《紐約時報》歷經百年風雨,面臨著新時代的挑戰,許多人都相信A.G.能夠帶領這份報紙走向新紀元。

百年老報,百年堅持,讓人頓感肅穆起敬。不像其他的家族那樣享受著家族企業帶來的財富喜悅,奧克斯·蘇茲貝格家族是讓《紐約時報》享受著他們的畢生貢獻。就如同報紙帶給人們無形的人文精神一樣,這座美國新聞業界豐碑屹立永駐的秘密也需在無形中自我感受。

一是堅持做「歷史記錄者」的辦報理念。

「刊印一切適於刊印的新聞(All the News Thats Fit to Print)。」這句天天登在《紐約時報》報頭上的創刊之言,成為《紐約時報》百餘年來對讀者一種矢志不渝的承諾。這一信條和新聞鐵律後來在新聞與廣告兩個層面上各有發展與延續:在廣告上,時報堅持自己的原則,保持與維護廣告高尚的格調與品位,堅決不刊登欺騙、虛偽和令人誤解的文字與圖片,不刊登人身攻擊的廣告,不刊登有任何種族、宗教、性別、年齡、婚姻歧視的廣告。百年來,蘇茲伯格家族同奧克斯一樣推崇這一理念。

二是堅守新聞品質高於利潤的經營理念。

蘇茲貝格家族是少數的將新聞品質放在利潤之上的發行人,他們繼承了先輩對報紙價值和權威的尊重。有一學者這樣評價時報的品質:從編排上看,它不似《真理報》之精益求精,從文辭上看,不如《泰晤士報》之自然優美,從報道上看,不比《費加羅報》之相近,從風格上看,不如德國的《法蘭克福彙報》之嚴肅莊重,但它在兼有這些優點的方面遠遠超出。

三是傳承低調和團結的家風。

蘇茲貝格家族在公眾中保持著驚人的低調,多年以來,「謙遜」已融入了家族的基因,成為了家族性格中的怪異成分,如同誦讀困難症和抑鬱症一樣,在家族中世代相傳。阿道夫的女兒伊菲珍曾說:「我們不是那種覺得自己必須擁有遊艇的人。」同時,家族團結是其寶貴的家風,由於伊菲珍的諄諄教導,他的後代每個人都深知家族團結的重要性。龐奇曾警告過已故的妻子:「絕不允許你在我和3個姐姐之間作梗。」

四是保持傳統的同時推陳出新。

二戰期間,阿瑟砍掉廣告以彌補新聞版面的不足;70年代龐奇改革版面實現灰色貴婦華麗轉身;小阿瑟90年代的彩色革命和如今探索中的數字變革。面臨社會的變革時,紐約時報總能適時作出一系列改革,在保持傳統的同時推陳出新,這或許是它百年征途中總能化險為夷的又一主要因素。百年老報,一直走在救贖與自我救贖的道路上。

來源:豐盛環球

掃描上述二維碼加入私募工場,與三萬+私募機構並肩前行。

私募工場最新更新信息:《CTA操盤手計劃》、《指數增強投顧優選》。各業務詳細說明函請看後文。

三、某FOF基金白名單入駐標準:個人管理規模5億以上;機構管理規模10億以上,策略不限,過往業績三年以上,預約路演聯繫人:15034081448(果果),路演時間安排:上午9:00--11:00;下午14:00--16:00;16:00--18:00(節假日同)

四、某機構操盤手白名單准標準:個人管理規模3000萬以上,僅限期貨,過往業績三年以上,各實盤大賽排名前十。預約路演聯繫人:15034081448(果果),路演時間安排:上午9:00--11:00;下午14:00--16:00;16:00--18:00(節假日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simuworks 的精彩文章:

最具確定性的投資主題是愛國
可以精確到一米的北斗地圖APP來了

TAG:simuwork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