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四大「流量小生」已成「昨日黃花」!胡一天蔡徐坤們正在成為偶像圈的「新勢力」?

四大「流量小生」已成「昨日黃花」!胡一天蔡徐坤們正在成為偶像圈的「新勢力」?

原標題:四大「流量小生」已成「昨日黃花」!胡一天蔡徐坤們正在成為偶像圈的「新勢力」?


如果你不玩抖音可能不會知道,新晉「國民老公」費啟鳴,一個15秒的短視頻創造了483.4萬的點贊量;如果你不關注網生內容可能不會知道,新晉「頂級流量」胡一天,超話閱讀量152億頻頻登頂流量榜首;如果你不關注偶像文化可能不會知道,新晉「國民愛豆」蔡徐坤,出道24小時所在節目創造了92個微博熱搜......



這樣的巨量數字背後,與其說是新興互聯網場景下的造星魔法,不如說是「年輕勢力」本身,這座巨大金礦所散發出的誘惑力。從前兩年常常掛在嘴邊的「歸國四子」、「四大流量」、「頂級流量」,到近一年來提及最多的「小哥哥」、「小奶狗」、「小狼狗」,粉絲的審美日益趨向於年輕化,甚至不知不覺中,前者已經淪為「昨日黃花」。


究竟造成流量更迭速度加劇的原因是什麼?對整個娛樂產業而言這樣的變化又意味著什麼?

「四大流量」成昨日黃花,


「年輕偶像」強勢崛起?


直到今天,被「四大流量」刷屏的日子依然記憶猶新。曾經,鹿晗一條微博評論數過億,打破吉尼斯世界紀錄;吳亦凡人設崩塌後,品牌紅利一夜蒸發;楊洋能靠一套自拍,躋身明星作家排行榜前15名;李易峰更是憑藉萬年不變「冰山臉」,包攬古裝大男主,紅透半邊天。



但是,自從鹿晗公布戀情之後,伴隨「頂級流量」一同被終結的,似乎還有屬於他們的黃金時代。肉眼可見,頂點過後是下坡路,「老一輩」的流量小生聲量漸小。當吳亦凡變身成熟偶像,不再引爭議、搞事情;當楊洋、李易峰,作品產出周期越來越長。對於這個飛速發展的時代來說,他們正被不留痕迹地遺忘。


取而代之的是活躍在各種造星場景下的「小奶狗」和「小狼狗」們,以及真正的「偶像」。



(圖片來源:《明星資本論》)


在今年年初,自媒體明星資本論統計的一張「流量明星核心粉絲規模圖」中,能明顯看到這樣的趨勢,明星當中的「年輕勢力」躥升速度迅猛。其中,擁有良好國民基礎的TFBOYS盤旋在流量圈上游,以蔡徐坤、胡一天、劉昊然、白敬亭、吳磊為代表的「新生代」紮根中上游,且時刻保持著與三小隻一爭高下的勢頭。


這些人裡面,有的群眾基礎紮實,早早亮出肌肉,比如家喻戶曉的弟弟組合TFBOYS;也有的路人緣十足、作品過硬,比如,劉昊然、白敬亭、吳磊。除此之外,那些「不走尋常路」的年輕勢力更加值得關注。



他們有的,撿起「大流量」不屑一顧的網劇作為載體走紅,比如憑藉《致我們單純的下美好》崛起的胡一天,如今堪稱流量界的中流砥柱,甚至一度衝擊「明星權力榜」榜首;有的出道過程坎坷,比「大流量」更珍惜粉絲的愛戴,比如在《偶像練習生》以C位出道的蔡徐坤,在偶像這條路上「久經沙場」,前後參加了《向上吧!少年》和《星動亞洲》。


最後是一邊和經紀公司打官司,一邊以個人練習生的身份和100個人爭奪9個出道名額。



除此之外,還有大量的潛力股被裹挾在互聯網的洪流之中。比如,通過抖音、快手等短視頻軟體火起來的費啟鳴,甚至一部作品沒有,就已經被粉絲擁上神壇,微博超話閱讀已經高達5.5億,抖音粉絲更是高達1536.9萬。


事實證明,「四大流量」的隕落,只是一眨眼的功夫。


「流量明星」加速迭代背後:


「偶像」的錯位和粉絲經濟的脆弱


對於粉絲來說,選擇「流量」更像是一次風險投資。

原因在於,「流量」本質其實是介於「偶像」和「演員」之間。它既承載著粉絲對「完美人設」的期待,也承載著來自主流審美的壓力。團隊包裝、運營得當,「流量」既能收穫資本的垂青,又能收穫輿論的認可。稍有差池,就有可能萬劫不復。因此,一個成功的「流量」更像是一個好「作品」,背後是整個團隊齊心協力運作的結果。


當「流量」盲目放大自身價值、脫離團隊運營,後果可想而知。



要知道,主流要靠真誠和實力打動,好的表演需要摘下面具;但同時,粉絲經濟又敏感、脆弱,商業價值佔據前沿的「流量」不允許脫離人設,二者就像一對兒敏感的矛盾體。這就導致,流量明星和專業演員相比,永遠沒有拿得出手的代表作品;而和專業偶像相比,他們又沒有足夠的耐心。



這也就從側面解釋了,為什麼曾經叱吒華語影視圈的「四旦雙冰」紅了幾十年,都沒有後輩能夠超越,直到主動退居二線才迎來換屆。但即便如此,國內實力派女演員仍然出現了斷層。但像吳亦凡、鹿晗,哪怕談個戀愛或者稍微減少活動,就被「後來者居上」。這在本質上,是違背了他們身上偶像屬性的職業操守。


一邊是流量不愛惜自己的「人設」,花樣「自刀」;另一邊,隨著新興互聯網場景的豐富和智能化工具的迭代,一大波「年輕新勢力」如同雨後春筍般崛起。



在剛剛過去的2017年,大家對「偶像的誕生」還停留在《明日之子》創新開闢三重賽道,甄選「圈層偶像」的層面上。今年開年,《偶像練習生》炒火了「全民製作人」的概念,讓「偶像」真正實現了從「看著別人選」到「自己親自養」的變革,其前所未有的強大「互動性」,可以說是對粉絲經濟運營的一次顛覆。


「從遙望到走進,我們用了20年。」

用《開心辭典》製片人劉正舉曾評價「直播答題」的一句話來說:「新媒體終於拿起互聯網+互動的超強武器了,這是方向。」如今,套用「全民製作人」概念對粉絲經濟的影響同樣適用。


「偶像歸位」下一步:


「物化偶像」的邊界設在何處?


國家對網生內容的監管越來越嚴格了,整個趨勢表明,只有從根本上端正態度,杜絕粗製濫造和擦邊球,謀求內容本質的正向發展,才是長遠之計。



對應地,有媒體提出了「讓偶像歸位」的說法。


長期以來,「流量」佔據著「偶像」和「演員」的雙重身份,使得亂用替身、隨意摳圖等行業亂象攪混市場。或許讓「偶像」、「演員」各自歸位,專註本職發展,才能還彼此一份純凈空間。同時,也避免了流量在沒有能證明自己是實力派的作品之前,提前立起「叫我人民藝術女演員」這種嘩眾取寵的flag,造成場面失控。




但是,「偶像」歸位之後,粉絲經濟該如何運營才能實現健康、正向的發展,或許會成為平台方和經紀公司思考的下一個問題。前段時間,就在《偶像練習生》的聲量達到如日中天之際,卻因為出售偶像「制服貼片」的問題引起軒然大波,甚至一度讓粉絲界,引起粉絲界強烈反感,甚至怒斥平台,「物化偶像」的邊界設在何處?


但作為一個局外人,理智客觀的來看待這件事情,「制服貼片」說到底,無非是「偶像」作為一個人物IP,他的衍生品之一。但站在粉絲的角度,有這樣質疑和討伐的聲音又是情理之中的事情。因為前面提到過,粉絲經濟本身就更加考驗團隊和平台的運營能力。


如何找到恰當的方式,實現商業化與粉絲情緒之間的平衡成了外界關注的焦點。


(本文為娛樂獨角獸原創獨家稿件,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娛樂獨角獸 的精彩文章:

賈躍亭的爆倉和孫宏斌的「陽謀」:起底樂視「重生計劃」?
網易蝸牛讀書上線一周年,實踐網易泛文化布局

TAG:娛樂獨角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