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讓經絡病態干預法成為人們的生活應用

讓經絡病態干預法成為人們的生活應用

謹以此文

獻給大益生讀書互助會的學員和會員,

獻給所有願意幫助他人的人!

一、用治未病的方法去治已病

以字義詮釋約定俗稱的概念,往往是一個錯誤,例如:治未病的「未病」二字。

未病的「未」字,否定過去,不否定將來。是沒有、不曾、尚未之意。《小爾雅 · 廣詁》釋義:未,無也。就字義而言,很容易把未病理解為尚未病或者沒有病。然而,「未病」在古代是一個約定俗成的概念,專指人體尚未察覺到的病。這個解釋的理據是什麼?《靈樞·逆順》說:「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這句話並列使用了兩個「治」字,顯然,未病和已病都是病,故而都需要「治」,不是預防、更不是養生。

經絡病態、體質偏性、腠理寒邪,是《黃帝內經》載明的三大「未病」,均具有人體察覺不到但卻導致非細菌病毒性疾病的特性,同時也具有可治性。

經絡病態,在《黃帝內經》中被稱之為經脈不通,居「未病」之首。「經脈者,所以決生死、處百病、調虛實,不可不通」。是《黃帝內經》措辭最為嚴厲的一段話。事實也是如此,人生在世,還有什麼比生死、百病、虛實更重要。

體質偏性,在《黃帝內經》中被分為偏陽質和偏陰質。歷代醫家多有建樹,至今演化為八種,即:陰虛質、陽虛質、氣虛質、血虛質、血瘀質、痰濕質、陽盛質和氣鬱質。偏性體質對某類疾病具有易感性和傾向性。

腠理寒邪,邪之犯人,由腠理始,《黃帝內經素問 皮部論》說:「邪客於皮則腠理開,開則邪客於絡脈,絡脈滿則注於經脈,經脈滿則入舍於臟腑也」。這裡所說的「邪」,可以理解為致病因子。腠理 - 絡脈 - 經脈 - 臟腑,解釋了致病因子由體外至臟腑的傳變途徑。

經絡病態、體質偏性、腠理寒邪是三大「未病」,也由此誕生了赫赫有名的中醫六術,對付偏性體質和腠理寒邪當為葯,中藥「以葯之偏性糾人體之偏性「,草藥「以葯浴葯熏祛腠理寒邪」。對付經絡病態則是針灸、按蹺,其中,按蹺當為第一術。

頸椎病是人們可以感知到的已病,直接針對頸椎病灶的治療方法,叫做「治已病」,包括針灸、膏藥、按摩和現代西醫的藥物、手術等。而置頸椎於不顧,直接干預一督脈三陽經的經絡病態,叫做「治未病」。一督脈三陽經的經絡病態即除,氣血通達至頸椎,頸椎病自愈,這種用治未病的方法去治已病,實為古代醫者的大智慧,也正是「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這句名言的由來。

二、不干預不知道

第一次看到自己身上的絡脈結節時,每個人都會感到一陣子頭皮發麻。無法相信自己的身體里會有這些東西!它有的小如米粒,是一個個甚至一團團看著都令人作嘔的青黑色疙瘩;有的大如蚯蚓,彎彎曲曲地趴在皮膚上顯得格外詭異;也有的如條索狀,橫七豎八地沒有規律。體表上呈現的絡脈結節、手感感知的橫節條索、干預時的經脈痛感等等,所有這些親眼目睹和親身感知究竟意味著什麼?

藉助於醫學影像和血液化驗,現代西醫研究發現血液循環系統和血液的血細胞組成,亦發現血液運行失常可致多種疾病,用藥物稀釋血液、擴張血管;動手術裝支架、搭橋;就是為了讓血液運行恢復正常。傳統中醫則不然,氣血運行失常可致百病、氣血運行正常亦可治百病,構成岐黃醫理的基礎。「血液」和「氣血」,現代西醫和傳統中醫的認知看起來只有一字之差,卻大相徑庭。一部《黃帝內經》,通篇由一個字開始,那就是「氣」。由氣論及血,氣血一體;由氣血論及經絡,經絡氣血一體;由經絡氣血論及藏象,經絡為象、氣血為藏,表裡一體。體內氣血運行正常,體表必無經絡病態;相反,體表經絡病態的所在,正是體內氣血運行失常之處。

氣,有名無形。但無可否認地存在於大自然的萬物中,包括一切生物與植物。風寒暑濕燥熱,原本為大自然的屬性,一旦侵入人體,傷到的就是人體體內之氣,《黃帝內經》稱之為六邪之氣。生活中,這樣的案例常見,所謂女性宮寒,就是外來的濕寒之氣導致人體沖任督帶等經脈的氣滯,表現為月經失常、經前乳房脹痛等一系列證候。病之來路,即為病之去路,干預「前中極、後八髎、左右環跳、沖任督帶」的經絡病態,表出濕寒之氣,月經自然正常。與注射黃體酮相比,干預經絡病態就是不治已病治未病的方法。

體內局部氣血運行失常是一種客觀存在,故而經絡病態也是一種客觀存在,它不會因為任何人的無知而變得不存在,更不用想像在不干預的前提下會自行滅失,相反,人體是一個循環的整體,一處不通,連帶多處不通,量變必然引發質變。人身各部,頭面四肢,五官九竅,五臟六腑,一處氣血不到便是病,沉寒痼冷頑症,一切皆此因。但凡人體感覺不適(細菌病毒性疾病與事故傷害除外),必是氣血運行失常所致。然而,何處氣血運行失常卻看不見、摸不著、查不出,非直接干預經絡不可,這就是「不干預不知道」的實用經絡病態學。

三、干預經絡病態當以蹺脈為本

按蹺,是《黃帝內經》載明的體表醫術。明代大醫家張景岳在《類經 ? 論治類》中解釋說:「按,捏按也;蹺,即陽蹺、陰蹺之意。按,以手法之功,經捏穴按。蹺,指奇經八脈中的蹺脈。東漢張仲景始創葯摩之法,這是一種以葯制膏,而後用掌力摩擦,使藥力入絡治病的方法。生活中常見,崴了腳,搓藥酒,即為葯摩方法之一。晉代以後,按蹺與葯摩,醫者常常合而用之。至唐代,太醫署設「按摩科」,按摩一詞始見官方,古代醫家的「按摩」實為按蹺與葯摩的簡稱,現代滿大街都是的按摩店,與按蹺葯摩的體表醫術全不沾邊。

人體有十二正經、奇經八脈,各個經脈都重要無比。《黃帝內經》不提其它,獨輪蹺脈並且以「按蹺」為醫術,這已經令後人費解了;偏偏,蹺脈少有穴位;針、灸二術,均無處下手,後代醫者對蹺脈也就棄而不顧了。在長達兩千多年的封建社會中,皇親大臣,按蹺膏滋;民間百姓,針灸湯藥,是個事實。由此可見按蹺醫術之耗時費力,非不愁吃喝的皇家醫者可為之,而民間醫者,扎針開藥尚且難以維持生計,哪有閑工夫給百姓施以按蹺醫術。1911年前後,按蹺醫術逐漸失傳也就成為一種歷史的必然。

人體背為陽、腹為陰,蹺脈恰恰在人體的兩側,為背陽、腹陰的結合部,平衡人體陰陽,蹺脈當為第一脈。離開蹺脈而干預經絡,功倍而事半。經絡病態干預法是體表醫術之集大成,由經脈組合、手感心法、蹺脈特型干預工具三要素構成,其核心是以蹺脈為本的十二種經脈組合,亦稱經絡十二本法或前端干預法(相對於後端醫療而言)。

四、氣血運行正常,方為治病「良藥」

任何方法都必須以實現目的為前提,干預經絡病態的目的是什麼,就是以氣助血行。而氣血運行正常,恰恰是治病的「良藥」,道理很簡單,但凡非細菌病毒性疾病,原本就是氣血運行失常所致。因此,用什麼方法發現經絡病態並不重要,重要的是發現經絡病態。同樣,不能發現發現經絡病態的任何方法,於氣血運行幾無幫助,效果也就無從談起。

針與灸,真正的深奧在於配穴,而配穴之法恰恰是針灸大師的不傳之秘。這也難怪,想傳給你,你也學不來。施針施灸,當因人因證、辨證施治,學了幾十年的老中醫臨證時也不敢自稱精通。但是,無論怎樣配穴,也只是經絡上的一個個點,與直接干預經脈不可相提並論,否則,《黃帝內經》無需以按蹺為醫術了。

推拿術中,推、按、揉、點、拍的手法均禁用。這是因為經脈猶如軟管,正面施壓,無益而有害。養生大師們推崇用力拍打肘窩之法,號稱排毒,你用力拍打脖子試試看;對於頸椎或腰椎,推、按、揉、點之類的手法,一個用力不對就會致傷,特別在頸椎病或腰病的發作期,萬萬碰不得。至於背部按壓,原理上是在破壞人體的感知度而產生緩解的假象,經常去按摩院的人,受力程度越來越大,總感到按摩師沒吃飽飯,其實,這就是人體在反覆按壓下敏感度降低所至。據說國家級推拿大師,憑手感即知橫節條索和絡脈結節,拿捏之下手到病除,但對百姓來講,聽起來猶如神話傳說,一無用處。

經絡病態干預法之所以能夠成為人們的生活應用,就在於無需切脈辨證、無需體檢影像,無需國醫大師,無論男性女性、青年老年、種族膚色;每個人均可學而互助;干預之下,每個人對自身的經絡病態均可親眼目睹和親身感知。

經絡病態干預法藉助蹺脈特型干預工具,手不接觸皮膚,繞行頸椎腰椎等人體敏感之處,故而安全。經絡病態干預法是發現、顯現、滅失經絡病態的體表醫術,隨著絡脈結節的顯現、淡化和滅失,人體的敏感性愈來愈強,甚至能自我感知身體哪裡有問題。干預經絡病態的過程,究其本質而言是調動人體氣血運行的過程,人體氣血運行由失常變為正常,會自然產生一種極度的舒適感。內酚酞是大腦垂體分泌的類嗎啡物質,在包括堅持跑步運動等多種方法中,經絡病態干預法是刺激人體大腦分泌內酚酞的最有效方式,俗稱「上癮」。如此等等,益處多多。但是,在絡脈結節顯現的瞬間或者干預病態的經脈節段,人們會有痛感,所謂通則不痛、不通則痛,說的正是干預之下的人體感知。好在,只要停止干預,立刻就不痛了。

經脈組合、手感心法、蹺脈特型干預工具三要素具備,且有督導老師面對面的傳授。大益生讀書互助會的學員和會員,學一法,不難,幫助家人,效果立顯也不足為奇。重點在於領悟經絡氣血一體的真諦,探索適合自己的經脈組合,學會用治未病的方法去治已病。當所有願意幫助他人的人聚合在大益生讀書互助會,就可以幫助到更多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經絡 的精彩文章:

月影凝湖水 春風醉幽蘭_夢顏堂藏密經絡養生加盟
漫談經絡針灸 甘肅靖遠 作者 石建太

TAG:經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