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從快手 CEO 宿華的道歉信說起

從快手 CEO 宿華的道歉信說起

作 者 | keso

來 源 | keso 怎麼看(ID:kesoview)

這時候寫一篇挺快手的文章,大約是不合時宜的,會被當成為快手鳴冤,替快手洗地吧?

可是快手的地並不需要別人幫它洗,快手的冤也不需要別人為它鳴。

在央視報道快手上未成年少女秀懷孕視頻的第二天,快手 CEO 宿華就已經痛痛快快地認錯了,並把道歉信掛在快手首頁,認認真真地掛了好幾天,唯恐有人漏掉了沒有看到。

快手的首頁和宿華的道歉信

實話實說,互聯網公司認錯道歉這種事兒一點都不稀奇,我見的太多了,但是誠懇到宿華這樣的道歉,真的沒見過。

一般而言,CEO 出面發道歉信的就不多,發個深刻反省、認真整改的公司公告,就足夠了。而且,這種道歉信或公告,一般由市場公關部門擬定,並作為危機公關的一部分,儘可能地將系統問題弱化為執行問題,將全局問題弱化為局部問題。這是慣常的道歉套路。

宿華繞開了套路,把快手的問題徑直引向了價值觀,他說:

我們做快手社區的初衷是希望讓每一個人都有能力記錄自己的生活,每一個人都有機會被世界看到,從而消解每一個人的孤獨感,提升每一個人的幸福感。

現在看起來,我們做得不好,社區發展在一定程度上偏離了原來的方向。如果社區發展不能遵循初心,一切會變得沒有意義。

社區運行用到的演算法是有價值觀的,因為演算法的背後是人,演算法的價值觀就是人的價值觀,演算法的缺陷是價值觀上的缺陷。

坦率地承認價值觀有缺陷,是這封道歉信最打動我的地方,我從中看到了宿華的誠懇。

我並不認識宿華,也和大多數一線城市的用戶一樣,對快手這個註冊用戶 7 億,日活躍用戶 1.2 億的超級應用所知甚少。

我對快手的大部分認知,都來自媒體的報道,而這些報道或多或少都戴著有色眼鏡,讓我誤以為,它是一個由殘酷的、骯髒的、令人不適的東西所構成的世界。

對於宿華,我以為他跟另一個技術背景的創業者張一鳴一樣,有著技術性自負的人格,相信技術的潛能,認為技術沒有善惡,沒有價值觀,也不應該有。

不少人拿當紅的短視頻應用抖音跟做了 7 年的快手比較,並斷言前者將 「碾壓」 後者。

出於好奇,我前些日子才下載了這兩個應用。老實說,它們都不是我的菜,或者說,我對視頻這種需要支付較高時間成本的東西有種本能的排斥。

不過,當我關閉了這兩個應用,它們不同的行為方式卻讓我印象深刻:

快手只是靜靜地呆著,一聲不吭,就像我沒有安裝過它一樣;

抖音隔幾個小時給我推送一條通知,通知的內容通常是挑逗的、誘惑的,讓人忍不住要點開看看。

抖音推送給我的通知

抖音這種刷存在感的行為,屬於行業通病,並不奇怪,倒是快手的安靜讓人感到不可思議。

這兩個產品的不同,通過它們各自 slogan 的演進,就可以看得很清楚:

快手的 slogan 從 「發現真實有趣的世界」,演化到 「記錄世界,記錄你」,一直在強調 「真實」 和 「記錄」

抖音的 slogan 從 「讓崇拜從這裡開始」,演化到 「記錄美好生活」,則是更看重 「崇拜」 和 「美好」

快手和抖音的 slogan

「美好」 是一種甜食,它令人愉悅,「真實」 卻常常帶著苦味,讓人不適。

所以我們喜歡手機預置的美顏功能,即使美得虛偽,卻不喜歡鏡頭中記錄的真實的丑和真實的平凡。

從這個角度說,做一個視頻版的美圖秀秀,是一件輕鬆愉快的事,做一個記錄真實生活的視頻平台,著實需要一些勇氣。

十幾年前,中國互聯網上有一大批做在線視頻的 「中國的 YouTube」,它們追捧 Web 2.0,崇尚 UGC(用戶產生內容),相信去中心化。

後來美國出了個 Hulu,號稱沒有用戶產生的 「劣質」 內容,只有專業媒體公司生產的 「優質」 內容,Hulu 在短時間內取得了異常迅猛的增長。

正處於版權、牌照和帶寬成本等重重壓力下的 「中國 YouTube」 們,一時間彷彿發現了救命稻草,紛紛開始變臉,成了 「中國的 Hulu」。

「每個人都是生活的導演」,迅速敗給了 「世界都在看」,UGC 迅速敗給了電視劇。是的,對於一個電視劇和廣告播放網站來說,它需要的不是想要自我表達的不專業、不上流的 「導演」,而是一雙雙可以幫它們看出錢來的眼睛。

我曾經痛惜土豆、優酷們放棄真正的視頻革命的機會,放棄定義全新遊戲規則的機會,投降傳統並成為傳統的現狀,感慨我們只能充滿羨慕地看著 YouTube 一天天偉大著,無能為力。

但轉念一想,那些放棄做 YouTube,滿足於成為 Hulu 的視頻網站似乎也無可指摘,它們要活,要賺錢,任何外人無權要求它們有勇氣,要求它們視死如歸。

快手的初衷,「讓每一個人都有能力記錄自己的生活,每一個人都有機會被世界看到,從而消解每一個人的孤獨感,提升每一個人的幸福感」,恰好是對 「每個人都是生活的導演」 理念的延續和發展,快手要完成的也恰好是前一代在線視頻創業者想要完成,卻中途放棄的心愿。這真的不是那些給生活做做美顏、抖抖機靈的小清新、小可愛可以相提並論的。

實際上,把記錄、表達和傳播的權利,通過技術手段賦予這個社會最基層的無數個普通人,是會讓很多人感到不適的。

他們要麼是精英,是傳統意義上掌握或者代管話語權的人,要麼是早已習慣了中心化的傳播範式,懂得尊卑秩序,並安於現狀的人,任何秩序的改變,都會帶給他們強烈的失序感和不適感。

比較起來,主張崇拜,主張美化的抖音,更容易得到精英的認可,也更容易獲得媒體的關注。百度資訊指數忠實地記錄了媒體的這種厚此薄彼。

快手和抖音的百度資訊指數

有一次電梯門打開,我聽見一個結巴在裡面喊:「抖抖抖抖抖……」 原來是分眾傳媒的屏幕上正在播放抖音的廣告,一群明星為這個特別 「美好」 的產品代言。

不難理解,明星們喜歡這個產品,媒體喜歡這個產品,我的朋友圈的好友們喜歡這個產品。這是個視頻版的美圖秀秀,它讓世界比它本來的樣子更美好。

快手所呈現的完全是另外一個樣子的世界,有美,有丑,有善,有惡,有積極,有消極,有陽光,有陰霾,有希望,有絕望,是一個 「真實、多元甚至有點問題的世界」(雅各布的燈塔:《能讓你發現更大世界的不是知乎,是快手》)。

這個世界根本不在精英們的視野中,就算通過媒體的報道或者曝光知道了一點點,他們也會以一種居高臨下的姿態將這類產品譏諷為 「神經病感染神經病」 的模式,並以此證明自己的高級。

這些自我感覺特別良好的人,往往會產生一個錯覺,以為他們看到的就是這個世界的全貌。所以他們經常一驚一乍:哎呀不得了了,抖音太火了,簡直要把微博都給殺死了;抖音逆襲快手,快手還能撐多久?

宿華倒是沉得住氣,抖音這種明星代言、強運營支撐的中心化打法,和快手根本不在同一維度。

快手也做廣告,也贊助娛樂節目,那只是為了撕掉被帶有偏見的人強行貼在自己身上的諸如 「low」、「低俗」、「殘酷」 之類的標籤。但快手自始至終絕不請明星代言,絕不扶持網紅,絕不運營內容,絕不製造美好。

所以去年今日頭條砸下 2000 萬元挖走 「快手一哥」MC 天佑,震動了業界,快手卻不為所動。宿華曾說:「去中心化的邏輯就意味著,每個內容,每個人都是平等的。」

博客曾經把個人表達的工具交給了普通人,讓一個普通的程序員,一個熱愛寫作的旅行者,一個山村小學的代課老師也可以在互聯網上自由表達,並讓世界看到。轟轟烈烈的 Web 2.0 時代,也因這種庶民的自由表達而被引爆。

但文字仍然是一種有著很高門檻的表達工具,快手的手機短視頻第一次把表達權交給了更基層的人們。

去年在極客公園 Rebuild 大會上,宿華給快手貼了四個標籤:記錄、普惠、技術驅動、年輕。並且堅持認為,「那些你不喜歡的人,他們也有記錄的權利。」

他們可能是喜愛書法的建築工人,可能是雲南西雙版納的傣家採茶妹子,可能是山東淄博的琉璃工匠,有可能是北京望京的我的健身教練。

他們共同記錄著這個世界,讓我們有機會看到這個世界的不同側面,他們自己也因為這種記錄而增添了幸福感。

讓沉默的大多數不再沉默,還有什麼比這個更了不起的事?

▍附:2018 年 4 月 3 日,快手 CEO 宿華在清華大學的演講全文

宿華:

各位新朋友、老朋友、各位媒體同行、各位新同學、各位老同學,大家早上好。

站在這裡一方面我是很興奮、另外一方面說實話有點緊張。

17 年前我第一次踏入這個校園懷著激動的心情,17 年後今天站在這裡也是同樣的激動,我在這個校園裡第一次被人叫先生,在這校園裡學會了我一生最重要的技能,也學會了我一生最重要的使命。

幾個月前看了電影《無問西東》,我知道歷史上百年來不光是清華,也有社會各界人士在背後默默無聞的為這社會、國家的進步付出自己的努力。身為其中的一員,我感到非常自豪和驕傲。

從學校畢業十幾年做了一些事情,也發現了很多有意思的問題,這些問題可能超出了個人或者我們公司處理的能力,我們希望能夠藉助更多外界的力量一起把它解決更好,這也是為什麼我們從研究院的籌划到啟動儀式落地,花了接近一年的時間,去跟學校聯繫、去討論怎樣把產業界的問題能夠帶到學校,能夠讓高校、讓學者們讓專家們幫助我們解決問題,所以成立了一個清華和快手未來媒體數據聯合研究院。

大家可能會好奇,為什麼叫未來媒體和數據研究院?這裡有我們的一些思考。

傳播學認為媒體是記錄和傳播的結合,記錄是由專業的記者和從業人員來產生、來觀察。傳播也在專門的渠道,過去通常是廣播(一對多)的方式。記錄最早可能是刻在石碑、石頭上、畫到洞穴里,慢慢有了文字、音頻、視頻,我們看到記錄一點點的變化;傳播載體從早期的竹簡、慢慢到報紙、廣播、電視、電影等各種各樣的渠道,確實一直在發生變化。

我們認為未來的媒體在記錄和傳播兩個方面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首先是記錄的載體越來越多的往視頻遷移,現在整個社會產生的信息總量中,視頻類信息已經是最大的,可能超過了文字和圖片的總量。即使對於一個不識字的人來說,也可以拿起自己的手機拍一段視頻關於自己、關於自己生活的狀態,隨時隨地產生一段信息。

記錄者本身也發生著很大變化,過去都是專業、少數的記錄者,但是今天可能人人手裡都擁有一台智能手機,人人都可以變成信息的生產者、變成記錄者。

當信息生產者數量和覆蓋範圍發生巨大變化的時候,傳播不再是過去的廣播形式,而是變成連接:雙向的連接、互動的連接。這種連接可能在人和人之間,人和信息之間、人和內容之間進行精準的匹配和相連,帶來了很多新的發現、新的規律。

實際上是從 7 年前,快手就注意到視頻媒體流在記錄和表達上的優勢。快手在 2011 年成立,那時候還叫 GIF 快手,由於網路終端等條件限制,當時拍攝出來的視頻還沒辦法以視頻形式傳播,只能用動圖傳播。

一直努力了 7 年多,快手到現在成為一個相對有影響力的媒體平台,目前已成為中國最大短視頻平台,中國第四大社交平台,中國十大移動應用之一。但這些數據並不能證明快手有多厲害,而是恰恰表明快手肩負了多重要的社會責任。

因為這裡面的每一個數字背後代表的含義不是所有人都能立即感受到,從人類有歷史到現在,可能今天是第一次每個人都在產生信息,是第一次每個普通人都可以通過自己的一台智能手機產生一段短短的小視頻,然後發布到網上開放的給每一個人看,這在人類幾千年歷史上從末出現過,給整個社會帶來了巨大改變。

這裡面有很多令人欣喜的案例,由此帶來整個社會人群的幸福感總和是增加的,但是如果處理不好也會產生一些新的社會問題,這也是快手期望和清華大學等高校來一起研究和解決的問題。因為我覺得這些問題並不是一個簡單的小問題。

我看到更多正面的效應是,技術使得每一個微小的生活片段都能找到它可以被認可的連接,這句話簡單來講就是每一個人都可以找到你喜歡的內容,每一個人產生的內容也可以被其他可能喜歡的人找到。人和信息內容是相互被找到和連接的。

我們希望能把注意力像陽光一樣能夠灑給每一個人,讓每一個人都可以得到世界的關注,每一個人得到關注後可以消減一點點的孤獨感,提升一點點的幸福感。這一點點的幸福感匯總在一起,可以讓社會整體的幸福感得到一個總量不小的提升。

但是這裡面可能會出現新的社會問題,因為畢竟幾千年來人們第一次實現這種彼此連接的狀態,就是大家看到的這個世界是由所有人呈現的,而歷史上我們看到的世界是由少數人呈現的。

今天所有人一起參與呈現這個世界,當我們以這樣的方式去觀察和感知這世界的時候,背後有一些新的社會問題其實就出現了,這點困擾了我們很多年。我最近一兩年慢慢意識到,這個問題本身也是社會進化過程中的一部分,是一個全新的社會課題。

社會問題雖然不光是要靠技術去解決的,但是技術是一個底層的基礎設施,如果沒有技術,就無法應對如此海量的人參與、呈現這個世界的複雜程度。不管是精準匹配,還是內容的分級,內容的推送、內容調性的處理,都需要技術的強力支持。

反過來講,如果沒有很好的對社會認知,對人文的思考,僅靠技術本身也會走偏,這是一個很確認的結論。但是這一問題最終要怎麼解決?

我有一個大致的思考。它應該是利用對這世界的認知、對這社會的觀察、對人文的思考,利用哲學的智慧把它用演算法、技術力量實現放大。

這背後的核心資源是數據,大數據我們可以直接用技術去分析,小數據要用人的力量去理解。把它們結合在一起,才能夠把我們的初心、把我們的價值觀,最後變成一段一段的代碼運行在成千上萬的伺服器上,服務上億的人們,並且真的能夠讓這媒體呈現的世界是像我們想要的那個樣子,而不會走樣。

所以我們考慮研究院所要達到的目標時,是希望技術和人文得到充分結合。

在這裡面,我們找了我的老同學、我的老師們,我相信清華大學的軟體學院是在演算法、大數據、人工智慧方向做的最好、最優秀的團隊之一。

我也相信清華的人文院系對人類、對社會的思考也非常深刻,我希望有機會由我們來牽頭能夠把這兩種力量合在一起,應用到快手這個社區裡面去,能夠讓快手這個社區呈現的世界更加的美好,這是我的願望。

在座的媒體朋友也知道,最近兩天發生了很多事情,我們一直在反思,思考現在所做的是否依然堅持了初心。

快手最初想要做的事情是希望讓每一個人都有能力記錄自己,每一個人都有機會把自己呈現給這個世界,每一個人都有可能讓世界發現自己,消減一點點的孤獨感,提升他(她)一點點的幸福感。

這初心是不是得到正確的執行,除了我們內部的一直持續改進之外,這背後我相信還需要更多的努力,也需要社會各界的理解和幫助。

總體來講,我認為每一個人都可以通過記錄讓別人看到自己,這個看見本身可以提升他(她)的幸福感,因為過去有太多太多的人一生默默無聞、不為人所知,他(她)的生活狀態、所思所想、情緒、情感,完全沒有人知道。被人知道這件事本身可以引發大家的思考、引發大家的討論、引發大家的後續動作,所以我認為記錄本身是可以提升幸福感的。

但是什麼樣的記錄通過什麼樣的連接給到什麼樣的人去觀察,這中間要有更多的人文和技術的思考。我相信,只要我們足夠努力,最終一定可以提升社會總體的幸福感,由每一個微小的個體,微小的提升加合而成。

最後用一句話總結一下,我希望能夠攜手清華共同用科技、人文的智慧為每一個人獨特的幸福感,也為整個社會的整體幸福感提升而努力。

謝謝各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3W互聯網深度精選 的精彩文章:

TAG:3W互聯網深度精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