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是一座「四門可通話,一燈照全城」的「袖珍古城」

是一座「四門可通話,一燈照全城」的「袖珍古城」

古鎮現存東、南、西三道城門,東為朝陽門,西為永豐門,南為通濟門,城門都保存完好。還有幾條保存較為完好的明、清兩朝修建的街道。街上牌坊和古建築群雕樑畫棟,翹角

大昌古鎮圖片飛檐,古風濃郁。

南門老槐樹

古鎮的南門外有通往河邊的幾十級石板台階,已被磨得十分光亮,青石磚砌成的拱門上,生長著一棵有幾百年樹齡的老槐樹,根莖扎在拱門的石縫中,沿石上行伸展,生得枝繁葉茂,宛如一個門神護衛著城門。石階兩旁的一對已經殘損的石獅子把守著鎮門,顯出些許落寞和蒼涼,似乎在訴說著小鎮悠久的歷史,提

大昌古鎮圖集二 醒人們記住它昔日的輝煌。

明、清建築

拾階進入古鎮,兩排臨街老房飛檐翹壁,張揚著昔日的繁華景象,中間是狹長的青石古道。小鎮只有兩條主要街道,南北街長150多米,東西街長240多米,佔地面積不足10公頃。鎮里有三十七幢古翹角飛檐的明清古民居建築,有完整的古城牆。房屋大都是明末清初時建的,青磚黛瓦、雙筒屋檐、飛檐翹角、雕樑畫棟、木質門面,顯現著一種樸實的華美。

溫家大院

溫家大院是古鎮上規模最大,保存最為完好的建築。

大昌古鎮景點 這座始建於清朝初年的建築,坐西向東,佔地320多平方米。大院由門廳、正廳、後廳三部分組成,均以掾木作為房梁屋頂,共有12柱37架梁。窗欞鏤木雕花,工藝考究。整個建築為穿斗式結構,從正門進入,可以從後門出。據溫家大院第十代孫溫光林介紹,當年他的祖先曾是清朝的巡撫,是他活著時開始修建溫家大院。其實,溫家大院只是大昌這座千年古鎮的一個縮影。早在公元前227年,大昌就是當時巫縣縣城的所在地。後人是在進行不斷地考古發現中,從大量的出土文物中,逐步摸清大昌歷史的。2000年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通過對古鎮的考古研究,初步推斷出大昌古鎮可能就是過去巴人的都城。

目前,房屋建築基本復建完成,形成了南大門、溫家大院、明代書院等千年古鎮畫面,城內屋宇翹角飛檐,精巧別緻,古風濃郁,呈現明清建築特色。

新古鎮將延續原有民風民俗,還將通過釀酒、織布等民間工藝表演再現古鎮的生活場景。

新大昌古鎮從2007年5月1日起正式向遊客開放。屆時,遊客游小三峽風景區,除飽覽湖光山色外,還可以感受到千年古鎮的遺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我就是我不一樣的燈火 的精彩文章:

全球海拔最高的淡水湖卻分屬兩國,一面浮島生活一面拒絕工業

TAG:我就是我不一樣的燈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