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你有多久沒讀過一本書了!

你有多久沒讀過一本書了!

你有多久沒讀過一本書了?!

作者:連永生

著名教育家朱永新先生在《我的閱讀觀》一書中寫道:「一個沒有閱讀的城市,是一個沒有『人』的城市。」「最優秀的城市就應該擁有最善於閱讀的市民。」「閱讀的過程,是一個不斷賦予城市生命活動的過程,也是城市找回其存在意義的過程。」當時讀這些文字的時候並沒有太多感觸。後來,直到閱讀了《無字書圖書館》,才體悟到朱先生這些慷慨激昂的文字背後所蘊含的發人深省的哲理。

《無字書圖書館》,好奇葩的書名!書怎麼會沒有文字?沒有文字的書是什麼樣子的?圖書館為什麼會收藏無字書呢?難道這些書就是傳說中的無字天書?......

其實故事是這樣的:在一座小小的、美麗的、安靜的、可愛的小鎮上,火車站站長塔德歐在回家的路上,無意間發現了很多四處飄零的字母。這些字母是從哪兒來的?追隨著字母,塔德歐和本傑明鎮長來到因無人光顧而關閉了一年多的圖書館。原來,圖書館裡的所有藏書一夜之間都變成了無字天書......

一、書,因悲傷而死亡

當火車站站長塔德歐發現這些從圖書館裡跑出來的字母,並目睹了發生在圖書館裡的奇特現象時,他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他像被惡魔追趕的亡靈一樣朝本傑明鎮長家跑去。此時本傑明和鎮上的居民一樣,坐在電視機前觀看節目。塔德歐再三懇求、甚至威逼利誘才使本傑明鎮長和他一起去圖書館目睹這場奇觀。當塔德歐和本傑明看到偌大的圖書館變成了字母的海洋,才意識到事態的嚴重性。

作者善於將自己的思想融入環境描寫中,讓讀著自己去體會感悟。他在第一章第二節中用:「這天的天氣非常冷。」作為本節的結尾,簡短有力,耐人尋味。文章中還寫道:「塔德歐在鎮長家門口等待鎮長時,還欣賞了種著五顏六色花兒的小花園。」從這句話中可以看出此時的天氣應該不是很冷,而結尾卻寫道天氣非常冷,其用意可想而知。正是因為人們對圖書的冷漠,才使字母像樹上的葉子一樣掉落下來,隨風飄散,以至於枯萎死亡;也正是因為書的死亡,塔德歐和本傑明感覺到了事情的嚴重性,不寒而慄。

鎮長連夜召集議員召開緊急會議,研究如何解決這件奇怪的事情,大家面面相覷、束手無策,論說莫衷一是,等待災難的降臨。正當各種猜測、恐怖在小鎮瀰漫開來的時候,首都派來的老教授阿卡西奧告訴大家:

「當人類有能力把上千本書的信息都集中到一個晶元里,當我們遨遊在網路中與人遠距離交流時,好像我們忽略了最基本的東西:根。根從來都是第一位的,萬物的關鍵,問題的實質。一個鎮子、一個社會如果沒有根,就等於零,它就被判處退回到野蠻時代的極刑。

何為根?根就是書。事實上,書本身就代表著一種文化,是一個民族的根。正因為人類有了語言、文字,才脫離了野蠻和愚昧,這也是人類區別於其他動物的本質。然而隨著社會的高速發展,人們物質生活越來越富裕,精神生活卻越來越貧乏。當人們享受著電視、手機、網路等帶給人們的各種視覺、聽覺刺激時,卻忘記了閱讀,忘記了很長時間沒有閱讀一本書。難怪老教授阿卡西奧會嚴肅的說,一個鎮子、一個社會如果沒有根,就等於零,它就被判處退回到野蠻時代的極刑。當人們拋棄了閱讀,拋棄了書籍,人們的精神將會荒蕪。

「那些書講述了作者心中真實的人群和生活。那些書是人類歷史上最生動的藝術表現形式。那些書呈現了他們的經歷。那些書是真理,是夢想,是現實,是幻想,是知識,是愉悅,是平靜,是生命。是的,是生命,因為書是活著的,它們有靈魂,有心臟,有感受。

書是什麼?書是階梯、良藥、源泉、社會......作者霍爾迪?獅子山?依?法布拉通過老教授阿卡西奧之口,告誡人們書有生命,有靈魂,有心臟,有感受,我們不應該讓書在書架上默默地死去。讀書就是讀己、讀人,當你閱讀一本書的時候,書才能和你「心有靈犀一點通」,才能迸發出智慧的火花。

「你們的書已經死了,因為悲傷,因為孤獨,因為離開了屬於它們的幸運。所有的書都死了,都乾涸了。

書有多種死亡方式,如自然死亡、遭遇天災人禍等。自然死亡是指書籍沒有內涵,如同糟粕,又不符合人們閱讀自然會被淘汰,這種書的死亡不值得惋惜。天災人禍,天災人們無能為力,人禍卻不得不讓人反思,如乾隆年間編撰《四庫全書》,篡改和毀壞了不少好書,可惜、可嘆。如果因為人們的無知讓經典不能傳承,讓書在世界上消亡,人們的犯下的過錯將無法挽回。

「你們的書因為沒人讀而非常虛弱,沒有能量穿過它們的書頁、它們的字母,所以它們因為無聊而消失了!

看似荒唐不經的一句話,卻擊中了小鎮上的每一個人的要害,同時也警醒著閱讀這本書的每一位讀者。小鎮上的大人們晚上即使不守在電視機前關注足球賽,也不會選擇讀書。小孩子們在家長這種「示範」下也漸漸不再讀書,他們會為了看電視和母親進行「鬥爭」,甚至到晚上11點鐘才會上床睡覺。孩子是文化的繼承者,而鎮上的居民沒有把孩子培養成為文化的繼承者,他們把根丟了,這本身就是一種悲哀。

「你們有多久沒有讀過一本書了?!

阿卡西奧教授怒吼的聲音讓會場的牆壁都開始顫抖。這聲音如平地一聲驚雷,擲地有聲、震耳欲聾。波茲曼在《娛樂至死》里說文化的消亡有兩種方式,第一種是奧威爾的預言,文化的消亡是書被禁讀,公理被隱瞞,文化被褻瀆。這種方式現在已經很難實現,因為在一個民主的社會,一個現代的社會,如果再禁止讀書,再焚書坑儒,是很難做到的。第二種是赫胥黎的預言,文化的消亡是無人想讀書,無人想知道真理,文化成為滑稽戲。目前而言,第二種預言是有可能成為現實的,這也是我們應引以為戒的事。(朱永新《我的閱讀觀》)

書中這樣描寫:「所有人都一樣。有些人家裡的書不過是分期付款購傢具的贈品。有些人每年都把書贈送給鎮上的國家銀行。而有些人則根本不知道家裡那些書是打哪兒來的。他們的書一直安靜地待在那裡,有時用來給小孩子擦屁股,有時用來墊桌腳。」書中這些文字正印證了赫胥黎的預言:無人想讀書。正因為無人想讀書,無人想去圖書館,圖書管理員圖德斯女士才覺得無聊,關閉圖書館退休回家。

我們為什麼要讀書?黃庭堅雲:「士大夫三日不讀書,則義理不交於胸中,對鏡覺面目可憎,向人亦語言無味。」人若不讀書不僅面貌可憎,而且精神也極度貧瘠。曾國藩說:「人之氣質,由於天生,很難改變,惟讀書則可以變其氣質。古之精於相法者,並言讀書可以變換骨相。」讀書多了人的精神面貌自然會改變,難怪蘇軾曾寫詩云:「粗繒大布裹生涯,腹有詩書氣自華。」

「一個沒有文化的鎮子就是一個貧瘠的鎮子!你們背叛了無知之刑,是因無知而判的刑,被判了死刑!

小說中的人們都在幹什麼?都在看無聊的電視節目。以電視為主要信息媒介的當代文化正因為其娛樂化、庸俗化、碎片化而逐漸失去生命力。難怪阿卡西奧教授說:「我讀過書。數百本,數千本......」這是他在拷問全鎮不讀書的人,拷問他們不讀書沒文化,跟沒有理性的動物沒什麼兩樣。這不只是阿卡西奧教授在拷問人們,更是作者在拷問著每一位讀者。「娛樂至死」正在發揮它的巨大威力。

著名城市學家劉易斯?芒福德在他的《城市發展:起源、演變和前進》中歸納了人類發展史上創造的兩個工具:一個是文字,另一個是城市。人類正是通過這兩大工具,一步步提高自己,創造出了無限豐富而美麗的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實現了人類社會的一次次飛躍。城市,讓生活更美好;閱讀,讓城市更美麗。文字和城市相結合,其實是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的融合。城市的美麗需要靠它的外表、建築、規劃,但是一個城市真正的美麗,還是靠這座城市的人品和氣質。人品和氣質靠的什麼?最重要的就是閱讀。正如書中美好的結局:這座小城鎮最後成了人類歷史上誕生作家數目最多的鎮子。

書因悲哀而集體死亡,這是一個圖書館的悲哀,也是一個小鎮的悲哀,同時也是一個國家的悲哀,更是人類的悲哀。書真的死亡了嗎?怎麼才能拯救這些枯萎的書?

二、書,因希望而重生

在圖書館裡,本傑明和一些政府議員研究和尋找各種解決的辦法。他們共實施了三種辦法:把字母安放到一張書頁上;把字母的背面塗上膠水粘到書上;把金色的大字母粘到一本舊得發紅的書的封面上。三種方式均以字母自己滑落、被彈出而失敗告終。為什麼用盡了辦法字母還是不能粘在書上呢?這個問題一直盤旋在大家的心中,百思不得其解。氣餒和沮喪的情緒蔓延開來,大家等待著命運的審判。

「山窮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當所有人都不知道該怎麼辦,正準備放棄這座無字書圖書館的時候,作者又悄悄地為讀者埋下了一顆希望的種子。瑪嘉,本明傑鎮長的女兒,她聰明、機智,還經常有一些稀奇古怪的想法。當她看到為此事忙的焦頭爛額的父親時,一個小小的主意在她的心中冉冉升起。但父母總是沒有耐心聽完她的意見,這使瑪嘉非常生氣,怒火中燒。這個智慧勇敢的小女孩經過一番思想鬥爭後,決定單獨實施閃爍著冒險光芒的計劃,去證明她理論的正確性。

她輕裝上陣,藉助圖書館牆上凸出來的石頭爬上了圖書館的窗戶,翻過一個個書櫃,來到圖書館的大廳,拿起一本書,將一個個字母擺放到封面上。奇蹟發生了,這些字母居然像以前一樣,又重新被印上去了!「太棒啦!」她興奮地喊道。她的主意行得通。當她將自己的思想融入故事中進行「寫作」時,這些字母就會奇蹟般地自動排列對齊。書又復活了!

作家讓這顆希望的種子不斷地發芽生長。瑪嘉將自己的成功經歷告訴她的朋友們,夥伴們驚嘆不已、歡呼喝彩,都想躍躍欲試。於是,孩子們受好奇心和冒險精神的驅使,瞞著大人,懷揣著當作家的夢想悄悄來到圖書館。他們用所有的想像力與熱情編織著一個個充滿希望的故事,他們重新賦予了書新的生命。

三、書,因夢想而耀眼

作者在書中安排了兩股力量來拯救無字書圖書館,像是要讓孩子們跟大人們來一場較量似的。大人們仍在抱怨這場無字書引發的災難,莫衷一是、無從定論,在他們眼中書的存在就是一場災難,這場災難也許會使鎮子變成一個眾人譏諷嘲笑的對象,然後變成一個世界上所有傻子都會來朝拜的地方,接著鎮子就會徹底毀掉,變成一片荒地......而此時,這群孩子卻悄悄地將自己的夢想植入書中,書寫了一本又一本屬於自己的著作。小鎮又將發生一次巨變。

一個偶然的機會,瑪嘉的媽媽發現了瑪嘉的秘密,繼而引發了連鎖反應,大人們發現了聚集在圖書館寫作的孩子們,他們的秘密被公之於眾。當大人們聽到孩子們在圖書館裡的談話後,全都目瞪口呆,他們驚嘆孩子談話的內容,更驚嘆孩子們想法。更令人欣慰的是,瑪嘉慷慨激昂的演講征服了所有的聽眾,大人們也參與到孩子們的創作行動中去,用書去譜寫自己未完成的夢想。孩子們用實際行動證明了夢想的偉大,這次較量的勝利屬於智慧的孩子們。

四、人,因讀寫而美麗

在沒有發生無字書事情之前,鎮上的人們天天沉湎於無聊的電視節目中,沒人願意讀書。他們覺得書不過是幾張紙!有人把書擺在客廳里的書架上是為了讓客廳更漂亮!有人買書是為了讓窗帘和書脊的顏色相映成趣!他們覺得那些書上滿是字母,滿是無聊的東西,滿是無所謂的事情!

孩子們呢?作者是這樣描寫瑪嘉的:「她已經有一個星期沒看電視了。一個節目都不看,連平常她最喜歡看的電視劇、電影,甚至把她迷得神魂顛倒的《昆蟲世界》都不看了。」從蕾歐(瑪嘉的媽媽)和莉蒂婭(莫妮卡的媽媽)對話中也可以看出孩子們以前喜歡看電視,而不喜歡看書。電視!電視!電視!都是電視惹的禍!他們太長時間不寫東西了,因為缺乏興趣、無聊或是精力集中到其他更簡單的東西上面。

當書因悲哀集體死亡後,小鎮上人們的生活徹底改變了,大人們不再看電視節目了,這一點從作者描寫鎮長的文字中可見一斑(這時他正坐在電視機前,因為電視是關著的,唯一在屏幕里反射出的只有他消瘦的面孔,看起來就像一部恐怖片。他沒有力氣去拿遙控器。而且,就為了看一場瑞士隊和奧地利隊的足球賽,這根本就不值。球迷們都在歡呼,把氣氛弄得格外隆重,比那些煽情的電視劇還要讓人作嘔。),他們開始想盡各種辦法拯救無字書圖書館。書!書!書!是書改變了他們的生活。

作者構思巧妙,把自己的情感全部融入人物中,不露痕迹,處處彰顯著他的智慧。如:鎮長在回想自己還是個孩子、還年輕的時候,閱讀大量的書籍,在圖書館裡度過一天又一天,在書櫃里翻來覆去找那些新奇有趣的東西。他在反思,他的生命中,是什麼時候不在擁有讀書的樂趣呢?

正如鎮長所說的「塞翁失馬,焉知非福」,有些事情並不像想像中的那麼壞。當他們忙於拯救無字書圖書館的時候,書也在拯救著他們,書讓他們從無知中走出來,讓他們變得精神富有。孩子們早已遠離了電視,寫作成了他們一項新的娛樂活動,寫作成了他們新的動力和愛好。大人們也憑藉內心深處蘊藏著的創作激情全身心地投入寫書中,四分之三的居民在接下來的幾年之中至少寫出了一本書......

後來,孩子們長大後成了正真的傑出人物。有的成了解說員,有的成為專欄撰稿人,有的成為哲學家......隨著時間的流逝,他們的作品已經全球聞名,甚至成為文學史上的經典著作。小鎮也因此成了最有文化的地方,成了世界的焦點。

捫心自問,你有多久沒讀過一本書了?!

趕緊告訴給你身邊的同事和朋友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聊城班主任 的精彩文章:

TAG:聊城班主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