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用壞十幾輛自行車、百雙鞋和8個醫療箱:翟宏海最美的37年基層行醫生涯

用壞十幾輛自行車、百雙鞋和8個醫療箱:翟宏海最美的37年基層行醫生涯

點擊「文化與健康」可以訂閱哦!

天津市區「八五」、「十五」立功先進個人,天津市「勞動模範」,市、區廉政勤政優秀黨員幹部,市、區優秀共產黨員,入選中國好人榜敬業奉獻好人、天津市年度好人榜、2017年天津市道德模範、2017年「全國最美基層兒童保健醫生」……第一次見到天津市靜海區婦女兒童保健中心黨支部書記、副主任翟宏海,是在天津市「點贊身邊榜樣,傳遞醫患真情典型事迹宣講報告會」上,他頭上的「光環」真是又多又亮。深入採訪後,記者不由得感嘆:37年的從醫生涯,他付出的太多了。他是所有基層醫生的榜樣!

「最開心的事就是背上醫療箱,

走村串戶看病」

58年前,翟宏海出生在一個普通的農民家庭。1965年春,父親類風濕病情加重導致腰椎畸形,夜間疼痛輾轉不安,無奈住進了醫院。這讓原本就很困難的家庭雪上加霜,欠下一筆債務。為維持生計,哥哥留在家裡照看父親,母親帶著年幼的翟宏海多次步行討飯。期間,得到了許多好心人的接濟和救助。正是這段痛苦的經歷,使他懂得了堅強和感恩,立志長大後學醫,盡心竭力救治病人,回報好心人。

1978年參加高考,翟宏海被當時的天津市靜海縣衛生學校醫士班錄取。因成績優秀,1980年,翟宏海被分配到當時的靜海縣城關醫院。1981年3月,城關醫院在一個人口密度較大的居住區開設了門診部,他主動申請到門診部工作,吃住在那裡,夜間義務看急診病人。由於服務熱情,年輕的翟宏海很快成為全院每月門診量最多的醫生。

門診部從1982年開始正式增設夜診,從下午5時30分接班到第二天上午8時。翟宏海專門負責夜間急診,有時一個晚上就要接診四五十個患者。他發現看病的老年人居多,行動特別不方便,於是向醫院提出開辦「家庭病房」的服務建議。在得到院領導的大力支持後,他每天利用休息時間,帶著醫療箱,騎上自行車,走村串戶探視行走不便的患者。

「我最開心的事,就是背上醫療箱,走村串戶看病。不管是深更半夜,還是惡劣天氣,時刻準備著出診。」翟宏海告訴記者。

一天下午2時30分,大豐堆鎮大豐堆村劉萬秀老人的女兒打來電話向翟宏海求助:其母全身浮腫,處於昏迷狀態。翟宏海接到電話後,立刻叫上內科醫生帶著心電圖機、血壓計、聽診器等驅車趕到劉萬秀家。當時,患者面部青紫,腹部浮腫,淺昏迷,心電圖顯示心率每分鐘180次,心力衰竭、房顫,病情危急。由於已87歲高齡,鄉村醫生和醫院都不願意接收,只好就地搶救。翟宏海立即採取強心利尿治療,靜脈推注西地蘭,抗感染治療,第二天老人病情明顯好轉,一周後老人病情基本穩定。從那以後的5年時間裡,翟宏海成為劉萬秀老人的「私人醫生」,直到2017年9月,92歲的老人因為肺功能衰竭去世。

就這樣,年復一年,日復一日。自上世紀80年代初期至今,從命懸一線的耄耋老人到剛剛牙牙學語的嬰兒,翟宏海救治的患者數以萬計。30多年的時間,他的足跡幾乎走遍了靜海鎮的每個社區、每個村落,騎壞了十幾輛自行車,穿破了上百雙鞋,就連陪伴他的醫療箱也更換了8個。

「有困難找我是信得過我,

不治好對不起這份心」

靜海區唐官屯鎮小十八戶村有位青年婦女腹痛難忍,家屬連夜將她送到婦女兒童保健中心。因為患者已經出現了休克前期的癥狀,需要輸血,但家屬只帶了500元錢。唐官屯離縣城這麼遠,已經來不及回去拿錢了,家人急得團團轉。翟宏海當即傾囊而出,又找同事湊足了輸血的費用,還親自跑去區醫院取血。凌晨1時30分,手術完畢,患者轉危為安,家屬感激涕零。從醫多年,親戚朋友、鄰居老鄉找他看病的人很多,特別是晚上,家裡幾乎沒有清閑的日子。他的妻子雖身體不好,但從不厭煩,熱情相迎。他的家裡常備一些應急藥品,鄰居家的大人、孩子有病他都義務診治。

唐官屯鎮東溝樂村青年高凱至今還記得在縣三中上學時,騎自行車被汽車撞倒後幸遇翟醫生救助的情景。那天下午5點多,太陽快要落山,翟宏海騎著自行車途經齊小王村北大約7華里處,發現路邊躺著一個背著書包的學生,處於淺昏迷狀態。翟宏海立即停下自行車,簡單施救之後,大聲問他,叫什麼名字,在哪裡上學,哪個村的,父親叫什麼名字?得到信息後,他立即騎車到附近敬老院找來汽車,將這名受傷的學生送到縣醫院,還打電話通知了家長和學校。縣醫院CT檢查確定他為顱腦損傷、腦出血,需要馬上轉送到幾十公里外市內的腦專科醫院搶救。當時家長和老師還沒趕到,翟宏海主動隨車前往。到達醫院後,他幫助高凱挂號,用車推著做輔助檢查,待辦完住院手續後,高凱的父親才趕到醫院。翟宏海回到家裡時,已經是半夜12點鐘。由於搶救及時,高凱轉危為安。出院後,父子倆送來了厚厚一沓現金表示感謝,被翟宏海婉言謝絕了。現在,高凱已經參加工作,但每逢春節,都會到翟宏海家裡拜年,感謝救命恩人。

「你做好本職工作不就行啦。整天下鄉義診早出晚歸,啥好處也沒有,真是太不值了。」曾經,一些人經常對翟宏海這種緊張忙碌的狀態不理解。「有什麼值不值,鄉親們有困難找我是信得過我,不給鄉親們治好病,對不起大伙兒這份心,再苦再累都值得!」每當遇到這種質疑,翟宏海都會微笑著對他們說。為很多患者看過病後,翟宏海都會把對方的電話號碼記下來,有空兒就打個電話,隨時了解病情恢復情況。一句問候,一句囑咐,話語雖少,卻暖人心底。

走上領導崗位後,翟宏海依然每天堅持步行12餘華里上下班,風雨無阻,堅持出門診,不接受任何禮金、宴請。後來,隨著醫療條件的改善,需要出診的病人少了。2003年,翟宏海組建了黨員志願者服務隊,親自擔任隊長。每年在母親節、家庭日等重要節日,他會帶領中心志願服務者深入社區、光榮院、陳官屯鎮抗戰老戰士家中開展義診諮詢活動,為老人們建立健康檔案。15年來,共計義診諮詢1萬餘人次,發放宣傳材料10萬餘份,免收費用5萬餘元。

患者家屬潘先生說:「2016年臘月天寒地凍,翟大夫騎著自行車多次為我的親人出診。我太不落忍了,買了點東西去看看他的老母親。第二天,翟大夫把東西全部送回來了。」

「技不在高而在德,

術不在巧而在仁」

靜海是第一批全國5歲以下死亡率、兒童營養狀況監測縣。為認真做好此項工作,不管是酷暑嚴寒,翟宏海都親自帶隊深入鄉鎮、村街,與鄉村醫生、婦女主任核對數據,入戶調查,做到數據準確無誤。為提高全縣兒童保健人員的專業理論、技術水平,他主動牽頭與兒童保健科一起對專業技術人員開展兒童保健學、天津市婦女兒童健康行動、新生兒訪視等技能培訓。幾年來,共舉辦各類培訓班122期,培訓4500餘人次,提高了全區兒童保健專業技術人員的理論素質和專業技能。

翟宏海還每月親自帶領兒童保健專業技術人員深入全區18個鄉鎮衛生院對兒保重點項目進行調查研究,和院長、主管院長、兒童保健專業技術人員座談交流;和鄉村醫生、兒童家長代表座談,了解他們的就醫、保健需求。根據所了解掌握的情況,他們撰寫了2010年~2016年全區新生兒甲狀腺功能低下、苯丙酮尿症、先天性心臟病、白內障、髖關節發育不良、兒童慢性病危險因素篩查等項目分析報告19篇,約5萬餘字。每年一度的全區3歲~7歲兒童入園與定期健康查體、衛生保健、膳食營養工作,都由翟宏海親自安排指導。

在翟宏海看來,醫術進步是無止境的。他利用業餘時間認真學習兒科臨床知識,熟練掌握了兒科常見病、多發病、疑難病症診治和急重症搶救技術。經臨床反覆試驗,他還先後配置了「小兒止瀉散」、「口腔潰瘍散」等驗方,收到了較好的臨床效果。

翟宏海的同事告訴記者,近5年來,他累計加班5000餘個小時,貢獻節假日100餘天,為患者和群眾做好事100餘件;拒收患者禮品205次,價值約4萬餘元,拒收現金及卡309人次,價值116300元,拒宴無數次;收到錦旗鏡匾7面,感謝信、表揚信20餘封。他每天工作10小時以上,中午從來沒有休息過,因而患上了嚴重的神經衰弱、高血壓、頸腰椎間盤突出症,嚴重時早晨起床困難,但卻沒有休過一天病假。

當記者稱讚他是個「超人」時,翟宏海說:「技不在高而在德,術不在巧而在仁。這些年,自己雖然受了一些苦,但卻給了患者甜,心裡蘊藏著一種快樂感。」

編輯:魏婉笛

校對:劉美琴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化與健康 的精彩文章:

古代如何稱呼醫生

TAG:文化與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