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十年神話——「夏伯陽」級導彈巡洋艦探疑

十年神話——「夏伯陽」級導彈巡洋艦探疑

本文原載於《NAAS海陸空天慣性世界》2018年03月號,有刪改。中外艦聞特約稿,禁止商業轉載

2006年,國內一著名軍事刊物刊登了《夭折的「光榮II」——「夏伯陽」級導彈巡洋艦》一文,在國內讀者中引起了強烈反響,相關圖文內容甚至通過網路傳播到了國外。在這篇經典文章中,原作者栩栩如生地描繪了一型用來「取代」1164型導彈巡洋艦的「後繼艦」——「夏伯陽」級導彈巡洋艦。此文刊載後,許多讀者們紛紛通過各種途徑提出了種種質疑。可該作者卻選擇一再逃避回應,或者以各種荒唐的說辭來搪塞。實際上,被稱為「1157工程」或「1170工程」的「夏伯陽」級導彈巡洋艦是一條憑空生造出來的、從計划到型號名都未曾存在過的「架空艦」。因此,筆者有必要以實事求是的態度對此文予以分析與批判。

疑點一:罔顧人文歷史與海軍傳統

1923年,蘇聯革命作家德米特里?富爾曼諾夫出版了長篇小說《夏伯陽》(Чапаев)。小說描寫的是俄國國內戰爭時期,在布爾什維克的領導和改造下,紅軍指揮員瓦西里?伊萬諾維奇?夏伯陽(1887~1919)和他所指揮的農民隊伍——步兵第25師與白匪軍奮勇作戰的故事,這位人民英雄的光輝形象以「夏伯陽」的中文譯名為國內讀者所知(註:根據商務印書館出版的《俄語姓名譯名手冊》,Чапаев的標準中文譯名應為「恰帕耶夫」,而「夏伯陽」專門列出用以對應瓦西里?伊萬諾維奇?夏伯陽這一歷史人物)。

列寧格勒電影製片廠拍攝的經典電影《夏伯陽》,該片改編自夏伯陽的戰友、步兵第25師政治委員富爾曼諾夫根據夏伯陽的事迹創作的同名小說

為了紀念夏伯陽的功勛,全蘇聯境內有數十個城市、村落和居民點都以他的名字來命名。而海軍也以「夏伯陽」號命名了68型輕巡洋艦(後工程編號改為68К型,詳見本刊2017年)的首艦,該級艦也因此被西方稱為「夏伯陽」級。「夏伯陽」號巡洋艦在1963年4月12日退役後,一艘在1964年6月投入使用的305型雙層內河客船(「多瑙河」型,外包給匈牙利布達佩斯的老布達船廠建造)也被命名為「瓦西里?夏伯陽」號,投入到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河運部下屬的別爾斯克內河航運公司運營,到今天仍然還在使用中。

在大喀琅施塔得錨泊的68К型輕巡洋艦首艦「夏伯陽」號,照片攝於1949年7月18日

隸屬於太平洋艦隊的1134А型大型反潛艦「瓦西里?夏伯陽」號

1976年11月,1134А型大型反潛艦的9號艦(建造編號№729)在列寧格勒的日丹諾夫造船廠(現在的聖彼得堡北方造船廠)完工,該艦再一次被冠以「瓦西里?夏伯陽」號的艦名。在整個80年代,這艘在第10戰役分艦隊隸下獲得紅旗勳章的反潛艦第201支隊服役的大型反潛艦正值年青力壯之時,前往印度洋、南中國海、日本海執行了大量戰鬥勤務、演習和出訪任務。不曾想到,原作者卻在幾十年後打造出了一條同名的「烏龍船」。

縱觀世界各國海軍,鮮有過在同一時期不同現役艦艇使用同一艦名的實例。就算是1164型導彈巡洋艦首艦的艦名「光榮」號(Слава,名詞)與61МП型大型反潛艦「光榮」號(Славный,形容詞)這樣在中文譯名上存在雷同的情況,仍屬於兩個不同的艦名。想必原作者在挑選「夏伯陽」作為名字時,完全沒有注意到這一重大的漏洞。而若是參照北約對1155型大型反潛艦的改進型11551型的命名方式(「無畏II」級),未能最終建成的11641型導彈巡洋艦才應配得上所謂「光榮II」級的稱呼。

雖然在「夏伯陽」一文中配上了多幅插圖,但這些看似精美的CG圖片實則錯誤百出,在專業的研究者面前根本經不起推敲。根據蘇聯海軍的有關勤務條令,水面艦艇應在艦首旗杆上懸掛蘇聯海軍艦首旗(Гюйс),可那張正面設想圖居然莫名其妙地掛上了本應出現在艦尾或者主桅上的蘇聯海軍旗。更何況,這還不是普通的蘇聯海軍旗,而是榮膺紅旗勳章的蘇聯海軍旗(Краснознамённый Военно-морской флаг)。

「夏伯陽」級的艦首懸掛著不應出現在該位置的紅旗蘇聯海軍旗

長期以來,蘇聯/俄羅斯海軍艦艇一直有著繼承前一代同名艦的艦旗以及退役前所獲榮譽稱號的歷史傳統,比如1144型重型核動力導彈巡洋艦首艦「基洛夫」號上懸掛的榮膺紅旗勳章的海軍旗就是繼承自1943年2月27日獲得該榮譽的26型輕巡洋艦「基洛夫」號。而68К型輕巡洋艦「夏伯陽」號並非歷史上獲得過紅旗勳章的海軍艦艇,顯然不配享有此等殊榮。而從CG圖上看,旗上繪製的紅旗勳章圖案偏大,整體風格上更接近1935年至1950年間所使用的榮膺紅旗勳章的蘇聯海軍旗,而不是1950年後的式樣。

按照蘇聯海軍的有關勤務條令規定,水面艦艇應在艦首旗杆上懸掛艦首旗,而海軍旗一般懸掛於主桅或艦尾

疑點二:大量違背物理定律的誇張數據

雖然不能要求所有讀者對上述「軟知識」都有所了解,但原文中還是存在大量違背常識和物理定律的誇張數據,也就是所謂的「技術性硬傷」。原文中這樣寫道:「『夏伯陽』級採用的全燃動力裝置共有4台主機,總功率6.91馬力,最大航速33節,續航力達到7000海里/18節」。此外文中還表示,「『夏伯陽』級的動力系統採用的就是『無畏』級的燃氣輪機」。須知,1155型大型反潛艦的主動力裝置為2套М-9型燃氣輪機組各驅動一根軸系,每套機組包括1台8000馬力的М-5型巡航用燃氣輪機和1台22500馬力的ГТУ-12型加速燃氣輪機。通過簡單的加減法就能知道,無論何種燃氣輪機的搭配組合都無法達到「夏伯陽」級上所需要的6.91萬馬力。

此外,參考同時代蘇聯萬噸級水面艦的動力系統,區區6.91萬馬力的功率能否將12000噸滿載排水量的「夏伯陽」級推動至33節,也是要打一個巨大的問號的。最高航速32節的1164型導彈巡洋艦的主機功率達到了11.3萬馬力,這已經比「夏伯陽」級的6.91萬馬力高出了一半還多。經計算,1164型導彈巡洋艦的海軍部係數為152.8,同樣採用燃氣輪機為動力的1155型大型反潛艦則為170.6,而「夏伯陽級」的海軍部係數居然達到了272.6之巨!當代水面作戰艦艇的海軍部係數普遍在150~200左右,過大的海軍部係數會導致艦艇航行效率嚴重下滑,這種胡亂搭配數據的做法顯然是有違事物客觀發展規律的。

雷達與電子系統對大多數非專業出身的軍事作者而言,通常都是一塊難啃的硬骨頭,稍有不慎就會產生謬誤。按照原文的描述,「『夏伯陽』級安裝了4個面板直徑約1米的有源相控陣雷達,每個由近6000個收發單元組成。」 從原理上來說,無源相控陣雷達和普通機掃雷達的區別在於前者用移相器陣列替代了後者的天線振子陣列和機械伺服機構,在技術上具有較強的延續性。正因為如此,各國海軍在20世紀80年代發展的相控陣雷達都是無源相控陣雷達。而有源相控陣雷達的T/R組件技術有賴於大規模集成電路技術和微波半導體器件技術的發展,到21世紀以後才陸續實裝上艦。除非是時空穿越,「夏伯陽」級是根本不可能用上二十多年後才有成熟產品的有源相控陣雷達的。

國外網友繪製的1157型「夏伯陽」級導彈巡洋艦側視圖

就算是與「夏伯陽」級上的雷達相同等級的荷蘭APAR多功能艦載有源相控陣雷達(採用1米孔徑),其T/R組件和天線振子的數量也就只有3000個。美國的AN/SPY-3型艦載有源相控陣雷達雖然有6000個T/R組件,不過其天線孔徑卻是3×2米的級別。當然現在也發展出了3D封裝工藝,也就是可以把多個T/R組件封裝在一個模塊里,但是這個前提必須是T/R組件封裝工藝已經發展到了一定的水平。光看文章中描述的1米孔徑的X波段有源相控陣雷達能集成6000個T/R組件和天線振子,完全是不合常理的事情。

文中還稱,「為保險起見(特別是有源相控陣雷達本身存在一些不足,如探測距離、跟蹤距離以及同時跟蹤目標距離都較弱),設計人員在艦體中部安裝了一部D波段三坐標全固態脈衝多普勒遠程搜索雷達,可同時跟蹤1000個空中目標和100個水面目標,最大探測距離達500千米……甚至還能和偵察衛星進行聯網以獲得目標的信息。」除非是蘇聯人的電子工業和設計能力有問題,不然就單論天線體制來說,有源相控陣反比傳統的機掃雷達更具有優勢,不存在不足之說。另外,蘇聯海軍艦艇雖然可以接收「神話」海洋偵察衛星與目標指示系統的情報內容,但這項工作是由「三桅帆船」、「珊瑚」和「燕子-Б」等型號的專用天線站來完成的,對空/海搜索雷達無疑是不可能具備這一功能的。

從這張CG圖看,位於「夏伯陽」級導彈巡洋艦上層建築最高處的那部雷達無疑是屬於МР-750「軍艦鳥」家族的某種的改進型號

而從原文的配圖來看,這款作為「保險」的雷達毫無疑問是屬於МР-750「軍艦鳥」家族的某種不為人知的改進型號。但如此性能的雷達筆者未能在蘇俄最主要的艦載雷達設計單位——「禮炮」科學生產聯合體(歷代蘇俄艦載雷達如「軍艦鳥」均出自該單位之手)在2009年出版的官方資料冊中覓見,實為可惜。更何況,30年後的今天,在俄海軍11356型警戒艦上裝備的МР-750「軍艦鳥-М2ЭМ」型三坐標對空/海搜索雷達的性能也只能做到同時跟蹤100個目標、探測230千米外戰鬥機大小目標而已。

「禮炮」科學生產聯合體出版的官方資料冊

疑點三:諸多與歷史事實不符的描述

按照原文的描述,「夏伯陽」級導彈巡洋艦是由「阿爾馬茲設計局」設計的。阿爾馬茲也即俄文中「金剛石」(Алмаз)的音譯,該單位的另一個正式稱呼「金剛石」中央海軍設計局想必更為人所熟知。然而,「金剛石」設計局並無設計大型水面戰鬥艦的經驗,該局的產品主攻方向是小型高速水面作戰艦艇、反水雷艦艇、軍輔船、浮動平台、特種船舶(如氣墊船、水翼船)和內河民用船舶等等,讓該局去設計萬噸級的「夏伯陽」級導彈巡洋艦完全是越俎代庖、不務正業。

「金剛石」中央海軍設計局出版的官方資料冊

事實上,從蘇聯時期一直到現在,蘇聯/俄羅斯水面艦艇設計的泰斗級單位是同樣位於聖彼得堡的「北方」設計局,該局幾乎包攬了蘇聯海軍所有大中型水面戰鬥艦的設計工作。按理說,即使所謂的「夏伯陽」級最終淪為了一型未能開工建造的圖紙船,擁有如此性能的艦理應在設計局史料文獻中留下痕迹,或者在設計局博物館中陳列方案模型。但筆者無論是在「北方」設計局還是「金剛石」設計局出版的多本官方資料冊都找不到有關「夏伯陽」級的任何信息,這更加坐實了「夏伯陽」級是「黑戶口」的事實。

「北方」設計局出版的60周年官方史料集,書中解密了多型蘇聯末代未建成艦艇工程

而目前為止有關「夏伯陽」級的唯一俄文資料,是2016年在聖彼得堡出版的一本《蘇聯海軍巡洋艦(第3輯)》上出現的所謂1157型導彈巡洋艦。本書的作者擁有技術科學副博士和副教授職稱,曾長年在蘇聯(俄羅斯)海軍學院的軍艦教研組執教。而且俄方作者非常謹慎地標明了「令人費解的1157型導彈巡洋艦」(?Загадочный? крейсер проекта 1157)這一標題,並明確指出了1157型巡洋艦的圖片和文字信息僅見於互聯網。

筆者自費購買的《蘇聯海軍巡洋艦(第3輯)》一書

武器系統方面,原文宣稱「夏伯陽」級導彈巡洋艦上裝有40具反艦導彈垂直發射系統,按5×8的方式排列。每具發射裝置內裝有1枚型號暫定為SS-CX-5型的超音速反艦導彈。該型導彈是蘇聯「拉杜加」機械設計製造局全新研製的具有隱身性能的遠程、超音速、掠海飛行反艦導彈。由於採用了大量新技術,特別是導彈採用了一體化設計,因此外形尺寸相當小,僅有SS-N-19「海難」反艦導彈的幾分之一。

「拉杜加」為俄文中「彩虹」(радуга)的音譯,蘇聯也確有一家主要負責研製各類空對面導彈和戰術用途反艦飛航導彈的「彩虹」機械設計局。不過,裝備於蘇聯海軍各類一級艦(導彈巡洋艦、重型載機巡洋艦和飛航導彈核潛艇)上的戰役用途飛航導彈領域根本沒有「彩虹」設計局插手的餘地,自切洛梅時代起一直都是「機械製造」科研生產聯合體的天下。

根據北約對外國武器的命名規則,並不存在SS-CX這樣開頭的編號,只有代表岸基反艦導彈的SSC(Surface-to-Surface,Coastal),其中X代表尚未投入使用或取消研製。SSC-X-5這個編號曾經被用於命名地面發射的「隕石-Н」型戰略飛航導彈系統(北約代號「蠍子」),在該系統因《中導條約》而下馬後又用於命名新的К-300П「棱堡-П」型(北約代號「傀儡」)岸艦導彈系統,這兩款導彈系統都是「機械製造」科研生產聯合體的產品。

從上至下分別為:「紫晶石」、「孔雀石」、「玄武岩」、「花崗岩」和「寶石」/「縞瑪瑙」反艦導彈的外形對比圖,可以看出「花崗岩」的外形尺寸已經十分緊湊了

在室外展出的「隕石」型戰略飛航導彈模型

「棱堡-П」系統所用導彈其實就是計劃裝備於新一代水面艦艇和潛艇的П-800「縞瑪瑙」反艦導彈。身為戰役戰術用途反艦飛航導彈的「縞瑪瑙」雖然外形尺寸比「花崗岩」小,但遠遠沒有小到後者的「幾分之一」這樣的程度。除此之外,導彈的體積和射程之間也存在著硬性矛盾,可以壓榨的潛力其實十分有限。即使是「花崗岩」反艦導彈,也是通過使用彈頭進氣的緊湊氣動布局等種種手段才將其長度所見到約10米,得以以類垂直發射的方式安裝在導彈巡洋艦、重型載機巡洋艦和飛航導彈核潛艇上。

原文中對於防空導彈系統的文字描述雖然部分正確,但仍存在不少的紕漏。首先是俄式通用垂直發射系統研製的契機,一直到可兼容冷發射的「布拉莫斯」/「縞瑪瑙」系列導彈和熱發射的「俱樂部」/「口徑」系列導彈的3С14Э型通用艦載發射裝置裝艦之前,蘇聯海軍實際上並沒有對多用途型的垂髮系統展開研究,而以「一坑一彈」或「一坑四彈」形式兼容防空導彈的艦載垂髮系統的出現則是更晚的事情了。

2005年聖彼得堡國際海事防務展上展出的3С14Э型通用艦載發射系統模型

如果要在「夏伯陽」級導彈巡洋艦上繼續使用С-300Ф/С-300ФМ防空導彈系統的48Н6Е系列導彈,那麼一部X波段的火控照射雷達作為TVM制導模式導彈的核心控制部件是不可或缺的。雖然原文中說「夏伯陽」級裝有四面工作在X波段的有源相控陣雷達,理論上說可以作為防空導彈的火控照射雷達使用,但我們在前文就否定了其存在。皮之不存毛將焉附,既然火控雷達都不存在了,那麼「夏伯陽」級導彈巡洋艦難道是要把防空導彈當成「無控火箭」打嗎?

原作者為「夏伯陽」級設定的反潛武器配置相當豪華,艦體中部兩側的五聯裝650毫米多用途發射管可以發射攻擊潛深達800米的反潛導彈與時速達到500節的超空泡魚雷。實際上,蘇聯海軍的水面艦艇上從未搭載過650毫米的反潛導彈(有極個別試驗船裝備過650毫米的魚雷發射管),就算是裝備於潛艇上的РПК-7「風」型反潛導彈系統(北約代號SS-N-16「種馬」)所用的86Р/88Р型反潛導彈,其攻擊深度也只有400米,還遠遠達不到800米的水平。至於時速達到500節的超空泡魚雷,顯然是將真實存在的ВА-111「暴風雪」超空泡火箭魚雷的數據指標成倍放大而已,自然也就不攻自破了。

ВА-111「暴風雪」超空泡火箭魚雷的最大航速達200節,但射程只有13千米

文章稱,「在『夏伯陽』級巡洋艦後部設有一座固定機庫,可容納兩架反潛直升機,準備搭載的直升機為當時正在研製的卡-40,其綜合性能將是卡-27的3倍……『夏伯陽』級配備的聲吶系統是與『基洛夫』級、『光榮』級相同的『公牛』系統……」需要說明的是,卡-40這個與卡-27同級別的新型艦載直升機型號確實存在,只不過它並不是從蘇聯時代開始研製的。該機原本在卡莫夫設計局在上世紀90年代中期作為卡-27艦載直升機的替代機型而開發的,但在本世紀初展出過模型後就因缺乏研製資金就淡出了人們的視線。至於聲吶系統,1144型重型核動力導彈巡洋艦和1164型導彈巡洋艦上配備的其實是兩種完全不

航展上展出的卡-40直升機模型及側視效果圖(右圖),該機是作為卡-27艦載直升機的替代機型而開發的

原文稱「夏伯陽」級裝備的1門152毫米雙聯裝艦炮是作為美國海軍給「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裝備150毫米口徑主炮的直接回應。需要糾正的是,150毫米並非標準英制口徑,美國海軍也從未計划過給「提康德羅加」級配備該口徑的艦炮,包括「提康德羅加」級在內的大多數戰後美國海軍驅逐艦和巡洋艦長期裝備的都是5英寸(127毫米)口徑的主炮。不過美軍在70年代確有計劃為新造的「斯普魯恩斯」級導彈驅逐艦和改裝後的「長灘」號(USS Long Beach)核動力導彈巡洋艦上安裝8英寸(203毫米)/55倍徑的Mk 71型大口徑輕型火炮(MCLWG)用於提供足夠的對地火力支援,甚至還製成了樣炮並在DD-945「赫爾」號(USS Hull)上進行了試驗。但由於該炮的性能與使用火箭增程彈的5英寸艦炮相比並不具有太大優勢,因此在1978年後停止了研發。

正在美國海軍「福雷斯特?謝爾曼」級驅逐艦DD-945「赫爾」號上接受測試的Mk 71型203毫米單管艦炮

再則,文中稱該主炮在70年代設計「現代」級驅逐艦的時候就已開始研製,射速預計達50發/分鐘。在「北方」設計局出版的一本官方資料《最後的蘇聯海軍驅逐艦》中,詳細介紹了956型「現代」級驅逐艦在研製過程中的各種設計方案的不斷演進與艦載武器配置的變化,其中就提到了100毫米的ЗИФ-91型、130毫米的ЗИФ-92型和ЗИФ-94型三種新型大中口徑火炮的選型,但就是沒有任何有關研製152毫米主炮的內容。由此可見,「夏伯陽」級上所裝的這門艦炮,同樣也是杜撰出來的。

北方設計局官方出版的《最後的蘇聯海軍驅逐艦》一書,書中並沒有提到任何有關「現代」級驅逐艦裝備152毫米炮艦炮的內容

還請有心人點擊一下文末的廣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外艦聞 的精彩文章:

越戰後美國航母編隊首訪越南
微軟創始人的十五年沉船探索史

TAG:中外艦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