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下面,請李大釗同志講家風建設

下面,請李大釗同志講家風建設

要問2018年評論區最火的一句評論是什麼?相信大家都會說是「陳獨秀你坐下,下面請李大釗發言」。關於家風建設講得也講得不少了,今天我們來聽聽李大釗同志是怎麼做的,一定會有新的收穫!

一、注重夫妻相敬相愛

10歲那年,李大釗就由家人操持娶了大他6歲的鄉下少女趙紉蘭。在一般人眼中,他們是很不般配的一對。但李大釗與妻子患難相扶,甘苦與共,相敬如賓。李大釗留學歸來後,成為文壇名流,有人勸其將此糟糠之婦下堂,他斷然不肯。為了讓妻子更適應北京的生活,李大釗專門給家裡搞了個大炕,與農村家裡的一模一樣,這樣在冬天,趙紉蘭就可以坐在炕上做活了。每回家裡來客,他都領她見客,幫她整理衣服和頭髮。趙紉蘭不識字,但在李大釗的幫助,能夠淺近閱讀書報。平時下班回到家,一有空就替妻子分擔家務,不是洗衣、做飯,就是照料孩子。暑假期間,李大釗帶著妻子回河北樂亭縣老家度假,他們經常去爬當地的五峰山,妻子的小腳爬山困難,李大釗就攙扶著她。

二、強調革命理想教育

李大釗不僅注重在課堂上向學生,而且注重在家裡向子女灌輸真理,為革命事業培養「火種」。有一次他彈琴伴奏,教孩子們唱歌。孩子們先唱了一支學校里新教的歌。唱完後,他說:「北沿河是一條又臟又臭的水溝,你們校歌里怎麼說它是孩子們青年的花園、美麗的王國呢?這首歌的歌詞太不真實了,這不是培養孩子們睜著眼睛說瞎話嗎?」,李大釗告訴孩子們:「會有青春的花園這樣合乎理想的學校的。不過,在今天這樣的社會根本做不到,只有將來實現了社會主義、共產主義,我們的孩子才能進入那青春的花園。」他藉此機會教孩子們唱《國際歌》、《少年先鋒隊歌》等革命歌曲。教完歌還給他們講解歌詞的含義,講解從事革命的道理。

三、崇尚艱苦樸素教育

李大釗任北大圖書館館長時工資140塊大洋,後來他任教授漲到200塊,再加上他在別的大學兼課,每月收入至少在250塊至300塊大洋。但他生活儉樸,「冬—絮衣,夏—布衫」,一個大餅,一根洋蔥,常常是他的便飯,有人去他府上拜訪,見他的幼女炎華,身穿紅粗布小棉襖,外套藍粗布小褂,前襟和袖口油光光的,土裡土氣的,像個鄉下孩子,完全不像北大名教授的女兒。他認為「以有限之精力,有限之物質,應過度之要求,肩過度之負擔,鮮不氣竭聲嘶,疲於奔命」。「虛偽、奢侈、貪婪種種罪惡,皆因此過渡之生活以叢滋矣。1921年,中共北京支部成立後,李大釗每月從自己的工資中拿出80塊大洋作為組織的活動經費。此外,只要有窮學生向他張口,他都會仗義疏財。他去世後家裡的財產僅有一塊大洋。由於沒錢安葬,只好舉行公葬,也就是以向公眾募捐的形式安葬。

四、突出綜合能力提高

李大釗無論在文學、史學還是哲學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詣。他不僅要求孩子多學知識,加強修養,還要求他們成為一個自食其力的普通勞動中。他經常抽出時間教孩子音樂,讓他們練習書法,帶領孩子乘船、渡河、爬山。他教育孩子「做什麼事情都不能三心二意,要學就學個踏實,要玩就玩個痛快」。有一個故事,講得是一年冬天,北京下大雪。李大釗對他的女兒和兒子說:「雪下得多大啊,你們快拿著掃帚到院子里去掃雪。要高興的話,堆個大雪人也好。」孩子們的外祖母心疼小外孫:「天這麼冷,你還叫孩子們去掃雪,要是凍病了可怎麼辦?」李大釗笑著說:「孩子應當從小養成吃苦的習慣,免得長大了什麼也不會做。身體經常活動,也會增強抵抗力。呆在家裡不動彈,就更怕冷了。」說完,他和孩子們拿了簸箕與掃帚,走到院子里。他一面掃雪,一面對孩子說:「將來誰也不能當寄生蟲,誰要是不勞動,誰就沒有飯吃!」孩子們邊掃雪,邊聽父親講新奇的故事,一點也不覺得冷,反而是越掃越有勁……

李大釗就義後,留下了5個子女:

長子李葆華,1909年生於大黑坨,1918年離開家到北京上學。1926年初開始在中共北方區委為李大釗收轉信件,傳遞消息,參加革命活動。中共七大被選為中央候補委員,1949年任中共北京市委第二書記。1958年任水利部黨組書記、副部長。1961年後歷任中共安徽省委第一書記、貴州省委第二書記,中國人民銀行行長、黨組書記等職。他是中共八大、十一大中央委員。2005年2月19日於北京逝世,享年96歲。李葆華有三子:長子李青,歷任浙江省委統戰部部長、省政協副主席;次子李宏塔,曾任安徽省政協副主席;幼子李亞中,系水利部工程師。

長女李星華,1911年11月出生。1933年4月,為父親公葬奔走。5月,母親病故後,在艱難中挑起生活重擔。1937年在中法大學畢業。1940年與弟妹一起赴延安。新中國成立後,一直從事教學和民間文學研究工作。1979年病故,終年68歲。

次女李炎華,1919年生。李大釗犧牲時她8歲。從小學習刻苦。在大黑坨小學工作多年。全國解放前夕到冀東建國學院工作,後調北京。

次子李光華。1922年在北京出生。父親犧牲時剛滿4歲。1933年母親病故時,也只有10歲。他在黨組織和親友的關懷撫育下成長。1940年赴延安。參加革命工作後,曾任中共樂亭縣委宣傳部長、唐山華新紡織廠黨委書記等職務。1956年調任中國科學院電子研究所黨委書記。

小兒子李欣華,1927年生,未能與父親見過面。1933年母親病故時他只有5歲。後在黨組織和友人的幫助下,接到北京讀書。1940年跟隨哥哥姐姐到延安。從學校畢業後,一直從事教育工作。曾任北京市大峪中學校長,門頭溝師範學校黨委書記兼教師進修學校校長。1989年病逝於北京。

「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如今,李大釗打造的家風,已傳承了三代人。

長子李葆華去世後,有記者問李大釗次孫李宏塔:你父親給你們留下了多少遺產?李宏塔說:「我們不需要什麼遺產,李大釗的子孫有精神遺產就夠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軍人家事 的精彩文章:

感受地方善待軍屬的「紅包雨」外加一點小建議

TAG:軍人家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