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一個「留守兒童」母親的內心獨白

一個「留守兒童」母親的內心獨白

以下內容為錄音整理:

我不知道該從何說起,只是常常覺得有東西卡在喉嚨里,悶悶的不舒服。起初我以為自己生病了,看了很多醫生,吃了很多葯,也沒有治癒。

直到有一天,我與寄養在老家的兒子視頻的時候,三歲的他看起來那樣憂鬱。我就那樣靜靜地看著他,不知道該說些什麼。即便與他說話,也就是那幾句:「你今天聽話了沒有?」「有沒有好好吃飯?」「兒子你真棒!」

字典里似乎永遠是那麼幾句略顯生澀的語句。或許是因為我是個並不合格的母親。雖然,我總是極力的迴避這個問題。你可以說,這是我的痛點;也可以說,是我底氣不足。但事實上,不得不承認,他來到這個世上三年了,他的故事中,我的身影出現的太少太少,甚至連個配角都算不上。成長的缺席,又怎會有資格說話呢?

他自言自語的玩兒著他的玩具恐龍,他總是喜歡同樣一種恐龍買一大一小兩隻,起初我沒在意其中的緣由。他擺的很有規律,每一隻大恐龍旁邊,都放著一隻小恐龍。突然,他抬起頭對我說:「媽媽你看,小恐龍他沒有爸爸媽媽,我做他媽媽吧!」他就那樣看著我不說話了。

「那他爸爸媽媽去哪裡了?」我的心莫名的有些疼。「他爸爸媽媽在北京,去掙錢了。」兒子這樣回答我。「掙了錢,買大房子。」我怔住了,喉嚨又被卡住了,胸忽然悶得快要死去。

他才三歲,多麼單純的年齡,應該只是單純的快樂著,單純的幸福著。掙錢,買房子,這些是成人世界裡最最無奈的事情,他不應該知道,更不應該懂。

心像要被撕裂,想哭,但必須忍著。隨之而來的竟是憤怒,這是誰告訴他的。我的孩子還那麼小,他不應該那麼懂事,他憂鬱的眼神里,究竟藏了多少他還不太懂的苦澀。

自責,深深的自責。卻還要裝作若無其事的含著淚,面對每一個人。這不是我想要的生活,更不是我那年幼的孩子應該有的生活。

但我還是執拗的堅持著,因為,我要為他的將來做打算,這就是理由。十分的冠冕堂皇,不是嗎?

在這個世界上,不同種族不同膚色的人,一個比一個顯得忙。忙著得到想得到的東西,得不到就失落就急;得到了就先得意後空虛。得到的越多失去的越多;得到的越少失去的卻並不少。

我這個人表面上看起來特別要強,但其實,我並不喜歡爭什麼。許多時候我不喜歡說話,只是靜靜的聽別人說,因為我沒什麼好說的。以前的我似乎總是為取悅別人而活,所以活得光鮮亮麗卻並不快樂。

很多人都喜歡往大城市跑,特別是首都北京。在很多父母的眼中,能定居那裡的都是有出息的孩子。所以,我相信許多人都是奔著這個想法去的。

我不是,只是因為有個人在那裡,鬼使神差的認定了,就去了。先生出身並不高貴,人不算陽光,卻總有他的詼諧。於是,像很多人一樣,我們吃過苦,吵過架,跟人合租過。擠在不足十平米的房間里,夏天相互打扇,冬日抱團取暖。也曾迷茫過,跟同租的房客們打架,覺得委屈,不知道自己為什麼要過那樣的日子。面對滿屋的狼藉和突然竄出的蟑螂,想過放棄。只是跟很多同來的人一樣,不知道回去該怎樣跟父母交代,該怎樣面對背後的指指點點。

都說大城市機會多,淘金就要到大地方。於是咬牙堅持,認真過著每一天,生怕錯過每一個翻身的機會。日子漸漸有了起色,我們租了獨立的一居,在二手市場淘來了空調,過起了不被打擾的生活。可麻煩卻一點都不少,人總是不滿足的不是嗎?隨著年齡一年大似一年,連個窩都沒有,總是讓人煩躁不安的。

暗無天日的生活容易讓人做出極端的舉動,我自殺過。覺得日子沒有盼頭,熬不出來,那種壓抑讓人窒息。但終究我沒有真正自殺的勇氣,在吞下安眠藥的前一分鐘,我給先生髮了簡訊。就這樣,一場轟轟烈烈的自殺,變成了啼笑皆非的鬧劇。至今,連自己都不知所以。

有人的地方就會有攀比,有人的地方就有貧富之分。我想我應該感謝這個城市,至少在日復一日的眼花繚亂中,在同事的相互炫耀中,我認識了LV,Cucci,chanel,認識了卡地亞,梵克雅寶,蒂芙尼。為了滿足虛榮心,也曾買來贗品假裝自己是有錢人。

先生是個有才華又很努力的人,所以我始終相信,他是個潛力股。終於,我們等來了翻身的機會。豐厚的年薪,優渥的待遇,我辭去工作,隨先生去了國外任職。另一個世界,另一種誘惑,心反而平靜了許多。

資本主義制度下的社會,我不知道該怎樣正確的形容,彬彬有禮卻人情涼薄。不出國的人永遠不會體會到,自己的國家對你多麼寬容而又安全。踩在別人的土地上,總是不理直氣壯的。

物質上的滿足,總會讓你的表情變得雲淡風輕。洒脫,坦然這樣的字眼應該是以經濟寬裕為基礎的吧。提著正品的LV,戴著正品的卡地亞項鏈,脖子都秒變「天鵝頸」,頓時高傲起來。

隨先生出入各種名流雲集之地,穿戴名品,道理很明顯擺在眼前,做人就要做人上人。從那時,我就決定,以後也要讓孩子過那樣的生活。

終於在保胎40天之後,我們的兒子出生了,出生在自己的祖國。不管我對社會怎麼看,我始終是愛國的。我愛自己的祖國,所以我挺著大肚子坐飛機飛回來了,就是為了讓孩子落地在自己的祖國。

為了保住他,我在醫院足足奮鬥了40天。我曾以為能夠保住他,是作為母親的偉大,也是他應該感恩的。畢竟在醫院的每一天,都見不到太陽,都是在疼痛的煎熬中挺過來的。但當我看到不經世事的孩子呱呱落地的那天起,就慢慢開始明白,生育不是恩情,是自己的選擇,養育的點點滴滴才是最珍貴的。

但從他三個月起,我就放棄了陪伴他的機會。將他留在老家,由父母照顧,毅然離開,選擇掙錢。固執的想法,從那天起再沒改變過。

我應該算是個奇葩的人。孩子出生的時候,我甚至有些不習慣突然當媽的感覺。想到以後會有個孩子叫我媽媽,會覺得有些彆扭。

但我不知道的是,無論我怎樣以為放得下,從那刻開始,就有一根無形的線牽著我的心,再也無法扯斷。

思念,無休無止的思念,讓我寢食難安。兒子開始了他的留守生涯。雖然我不願承認他是「留守兒童」,也曾心虛的查過「留守兒童」的定義。可這又有什麼本質的區別呢?

還記得兒子剛出生的時候,連醫生都羨慕,他可以一出生就有北京戶口和北京住房。雖說老家的父母生活條件很優越,可畢竟代替不了父母的愛。紅樓夢大家都看過,寄人籬下的林黛玉,過得是什麼日子?

「一年三百六十日,風刀霜劍嚴相逼。。。」再好的生活條件,又怎能彌補心靈的缺失?

那段時間,我經常在無人的時候偷偷落淚。離開的那天上午,我一遍一遍親吻著熟睡中的兒子,想記住他身上的味道,然後漫漫長夜,再去回味。每做一個噩夢就會不由自主地想到兒子,於是膽戰心驚地給母親視頻。母親總會告訴我說,兒子很好,還讓我盡量少視頻,因為那樣只會讓兒子更加想念我們。

那段時間我日漸消瘦,食不下咽,可我還是忍不住去撥通視頻。看到他快樂,看到他平安,看到他咿呀學語,看到他蹣跚學步。這一切的一切都會讓我欣喜若狂,我渴望聽到他叫一聲媽媽。

可是孩子啊,你的每一次微笑,每一次哭泣,你會說的每一個字,會走的每一步路,這些我這個做母親的都沒有參與。與你而言,我只是手機中的一個畫面。每次有人問你,媽媽呢?你總是晃晃悠悠的去拿手機。在你眼裡,我也許只是一個陌生人,一個符號而已。

偶爾回去看兒子,他見了我們總是哇哇大哭,往牆角里躲。陌生,對父母的陌生,這是多麼殘酷的事實。我們於他而言,甚至還不如隔壁的老奶奶。父母總覺得暫時的分離是為了子女有更好的將來,但成長的過程是不可逆的。

有時候,我也不明白,為什麼別人的父母可以把孩子帶在身邊,可我們不能。每次當我下定決心的時候,就會有一大堆理由擺在眼前。父母年邁,孩子太小,不忍心讓他們隨我們奔波;老家親人多,孩子可以得到更好的照顧;我們要抓緊給孩子掙套大點的學區房。畢竟是在北京,學區房就是個天文數字,可孩子的前途呢。。。

想到這些,伸出的手只能狠心的縮回來。孩子一天天長大,我的心病也一天天加重,怎能放得下。後來我才得知,母親所謂的「很好」其實都是安慰我的話,兒子經常哭鬧,找媽媽。

他漸漸長大了,看到別人的父母陪在身邊,他只能眼巴巴望著。孩子所承受的痛苦,恐怕是我們成年人無法想像和理解的。每次團聚並不能讓兒子快樂,反倒是分別時,讓他更傷心。每次都流著淚看著車消失在視線里,一輩子都無法釋懷。

有一次,母親帶他在廣場上玩兒,看到別人的孩子叫媽媽,他跑過去抱住人家也叫媽媽。聽到這些,我的心都碎了。孩子每次生病,我幾乎都不在身邊。我知道他在找媽媽,可是媽媽呢,她在哪裡?

我總是一遍遍的在心裡吶喊:「我的孩子,我虧欠你啊!」

兒子三歲了,該上幼兒園了。我們給他所能給的一切,可是卻彌補不了心理上的缺失。

幼兒園的老師說,兒子明顯比其他孩子缺乏安全感和自信心,起碼心理上沒有同齡孩子的那種開朗與樂觀。

父母對孩子的愛,怎麼體現呢?買好吃的好玩兒的?買名牌衣服鞋子?給孩子各種高檔禮物讓孩子應有盡有?都不是,對孩子的陪伴,才是最深刻的愛。

不錯過孩子成長的點點滴滴,與孩子共經歷雷電風雨,與孩子分享所有的喜怒哀樂。這樣的愛,細緻到孩子內心每個角落,才是對的吧。

可我們沒有,為了省那該死的飛機票,不能經常去看他。甚至每次的相處都是不知所措的。不知道孩子的喜好,不知道孩子的生活習慣,甚至不知該怎樣伴他入睡。我知道,孩子是需要我的,每次回來看他,他總是鑽到媽媽懷裡不肯出來。他總是喜歡我親吻他的臉蛋兒,然後再害羞的鑽到我懷裡。每次母親都狠心的把我趕到另外一間屋去睡,因為不想讓孩子傷心,總要離開的。

兒子喜歡燈,他怕黑,總是要開著燈才肯睡。我也喜歡燈,大概有燈亮著的地方總是安心的。以前落魄的時候,為了省電費,總要天黑透了才肯開燈。如今生活寬裕了,總愛買各種各樣好看的燈擺滿房間。天不黑就讓燈光灑滿整個屋子,為自己,也為兒?子。

有次兒子問我:「媽媽你喜歡我嗎?」我沒有經歷過,無法深刻體會留守兒童的心情。作為一個出生就在留守的孩子,該是怎樣不健全的成長過程。

這樣的孩子,沒有安全感,為了保護自己,很小的時候就學會了察言觀色,學會了委屈自己來迎合別人。自己把自己束縛起來,怕錯,怕別人不喜歡,怕別人生氣。因為在他們潛意識裡,父母已經把自己遺棄了。這樣的恐懼被無限放大,大到他們無法承受,所以他們不會隨意表達真實的願望,就是怕錯了。

我不敢去想,是我們殘忍的剝奪了孩子的安全感和親密感。我甚至在想,我為什麼要生他,難道就是為了給他一個北京戶口,一套學區房?然後讓他帶著遺憾長大後恨我?

不,我不想這樣。受傷、流血、結痂,再受傷,再流血,再結痂,如此循環下去,直到心裡的傷已經結成厚厚的繭。於是,痛苦著,麻木著,覺得活著變成一種折磨。母親有時看著孩子可憐,會把氣撒在我身上。我委屈,因為她不知道我每天過著怎樣煎熬的生活。可我又有什麼資格委屈呢?

我發現自己越來越留戀孩子身上的味道。前幾天,幼兒園的老師告訴我,兒子這幾天總是喜歡讓老師抱著。因為有一個孩子的媽媽來接她,看到別的孩子喊媽媽,兒子哭了。我的心被揪的發顫,我的孩子,是我們對不起你!

那一刻,我好想飛回去抱抱他,可是我不能。我還沒有為他準備好一切,你們是不是覺得我瘋了,或是太殘忍。如果可能,這種煎熬的日子我只想自己承受,用加倍的痛苦來換取孩子的快樂。而如今,我卻只能眼睜睜的看著他,盼望著儘快把他接到身邊。受不了的時候,我也會趴在先生的肩膀上,哭著想放棄。可哭過之後,還要收起眼淚,一如既往的走下去。

我不愛錢,可從他出生的那刻起,我才真正感受到錢的重要性。作為一個男孩子,他以後要走的路,要比一個女孩子艱辛得多;他所要承擔的責任,也大得多。我總是理智的不停計算,我要為他做多少,才能讓他以後的路好走些。

也許,許多人都以為,孩子的路應該讓他自己學著走。可是,如果可以,有哪個父母不願意把最好的給孩子?我們都是經歷過的人,知道生活的不易。更加能夠體會,想要走得更遠有多麼的舉步維艱。

生活從來不是完美的。我只希望,有一天孩子可以明白我們的苦心。當他長大了,看到別人為生活奔命時,看到別人付出大半生的努力也得不到的東西,他已然擁有的時候,可以對今天的一切釋然。

聽了這位母親的內心獨白,我早已哽咽。我原以為我會指責她,但我卻迷茫了。我想人有時候真的是個矛盾的個體,慾望就像海水,總是越喝越渴的。

孩子長大的過程其實就是離父母越來越遠的過程。從在母親肚子里十月懷胎,到出生抱在懷裡,再到牽著小手走路,送他上學,看他工作成家。我們能和孩子相處的時間越來越少。

也許某天你會發現,當你想要摟在懷裡時,他已經不再需要你的懷抱了。別埋怨孩子的冷漠,孩子的冷漠大多都是童年時代愛的缺失造成的。父母的慾望,真的適合孩子嗎?

可是,生活方式的對與錯誰又說得清楚呢?每條道路都是回家的路,每一步都是誕生,每一步都是死亡,每一座墳墓都是母親。

原創不易,閱後如果認可文中內容,不妨轉

發一下,以示鼓勵!

我們將視為繼續前行的動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目光背後 的精彩文章:

變臉!性別賭注中究竟誰是贏家?投資是門學問

TAG:目光背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