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魏延作為蜀漢中期第一上將,為何會被馬岱斬殺?真相絕對讓你氣憤

魏延作為蜀漢中期第一上將,為何會被馬岱斬殺?真相絕對讓你氣憤

三國後期的混戰,或許知名度不是很響亮。不過,有名將的地方,自然關注度就高。魏延是三國後期名將,在蜀漢與曹魏的戰爭中,本想展示自己驚世才能,卻不想最後被馬岱誅殺,還背上「叛逆」的臭名,真是可悲可嘆。那麼魏延為什麼會被馬岱斬殺呢?究竟有啥內幕呢?

其實,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可以追溯起源,魏延確實是被冤枉而死的,他並沒有反叛自己的國家,而是因為人人都想得到權力的結果,魏延是權力之下的犧牲品。更或者說在爭奪丞相府的主要權力之中,他是一個失敗者。又因為他為人處世的不地道,被眾人一同陷害而死。

我們都知道,自從諸葛亮掌握實權,領兵攻打曹魏之後,魏延的地位節節上升,幾次重要的戰役都是他領著重要大軍攻打曹魏,子午谷奇謀又為他填上一筆卓越功績。

但實際上,魏延雖驍勇善戰、善養士卒,但他為人清高孤傲,性情極惡,很多人都不喜歡他。只有楊儀敢與他作對,可以說魏延跟楊儀就是死對頭。《三國志·蜀書·魏延傳》中記載:「唯楊儀不假借延,延以為至忿,有如水火。」就是說他們兩個人就像仇人一樣,互相仇視對方,關係如同水火。所以在這裡也為魏延的死埋下了伏筆。

等到後來諸葛亮積勞成疾病逝之後,蜀軍「秘而不發」。因為那時蜀漢與曹魏的戰爭已經如火如荼,司馬懿在諸葛亮的手下吃了好幾次大虧,他們正在魏營中修整軍隊,等待諸葛亮這個主心骨倒下之後,全軍全面反撲。

諸葛亮也深知自己倒下之後,蜀漢危矣!因此他在死前布置了撤軍良策,以此來保全蜀軍。他吩咐全軍後隊變前隊,掉頭返回,魏延帶領的先頭部隊,作為斷後力量,全力配合楊儀的主力部隊。但是在這裡魏延就開始挖坑了,他想著憑什麼自己這個軍中最高階的武將得聽命那個死對頭楊儀呢?魏延想要繼續北伐,看到楊儀率大軍回撤,因此魏延率先撤防返回漢中,還燒掉閣道,實實在在地坑了楊儀一把。還燒了閣道。楊儀魏延分別上表,說對方是叛徒,而中央的董允、蔣琬都更相信楊儀,還排了禁衛軍北上。

在這裡我們又得說到一個事實了。諸葛亮這個主心骨死了,他手上的權力該被誰接收呢?魏延想憑著自己的才能,接收丞相的權力理所當然,於是有了《三國志·蜀書·魏延傳》中記載的:「丞相雖亡,吾自見在。府親官屬便可將喪還葬,吾自當率諸軍擊賊,云何以一人死廢天下之事邪?且魏延何人,當為楊儀所部勒,作斷後將乎」意思是說丞相雖然死了,但是我還在嘛,府中的親屬和官員可發喪還葬,我自然應當率領各軍去進擊敵人,怎麼可以因為死了一個人而耽擱國家大事呢?再說我魏延是何等人,豈能受楊儀的指派,作斷後的將軍。大言不慚,也確實令人討厭;而楊儀、費褘、甚至蔣琬、姜維其實都在伺機而動,他們誰都想繼承諸葛亮的權力。於是有了費褘的反身投入楊儀門下,有了蔣琬的坑爹,甚至有了姜維等人默不作聲,卻能狠狠摁死你的狠勁。

魏延選擇了違背諸葛亮的遺願這條不歸路,給你楊儀、費褘、蔣琬等人誅殺他的理由。魏延先到了南谷口阻住了楊儀大軍,何平在陣前大罵魏延叛徒,魏延的兵士覺得自己大哥這麼做不厚道,都跑了。魏延一看大事不妙,也跑了,但被馬岱追上,斬殺。《三國志·蜀書·魏延傳》中的記載:「儀遣馬岱追斬之,致首於儀,儀起自踏之曰:『庸奴!復能作惡不?』遂夷延三族」。意思是說楊儀派馬岱追殺魏延,馬岱砍下魏延的腦袋交給楊儀,楊儀起身用腳踏踩魏延的頭說:「庸奴!還能幹壞事嗎?」於是誅殺魏延三族。

嗚呼哀哉!被坑死的魏延實則犯了兩個過錯。第一,他沒想到自己的兵力實際上比不上主力軍的兵力,而且會跑光,戰敗很正常。第二,他不遵守諸葛亮的意思,又阻擋了楊儀回漢中的去路,燒掉了閣道,給了別人開刀的借口。戰敗,死亡就是他的結局,是人為操縱,也是自己一手造就而成。怪就怪自己的剛愎自用,不懂得真正的為人處世之道;不懂得在利益的驅趕下,人心的黑暗。

所以,在這裡我們說致使魏延被誅殺最終原因還是人為操縱。

文獻出處:《三國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一品歷史 的精彩文章:

清朝親王不少,慈禧當政的時候,為何沒人敢造反?原因其實很簡單
大清朝有一個高風險的職業,稍有不慎那就是人頭落地,無人敢大意

TAG:一品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