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時尚 > 讓直男腦漿沸騰的速度機器F1賽車,到底多難開?

讓直男腦漿沸騰的速度機器F1賽車,到底多難開?





沒有男人能拒絕一輛F1賽車:坐上這種陸地最兇悍的速度機器,用最高超過400km/h的速度飆車,絕對能排上「男人一輩子必須做一次」夢想清單的前5名。




當然F1賽車不是所有人都開得了的——




一腳剎車要用152公斤的力,高達350公里的時速,一圈下來甚至不可以眨眼,全程比賽可脫水4公斤。



根據康總我對F1的了解,就算把F1車手和宇航員相提並論,也並不誇張。




今天,康總就從

基本操作

、個人準備、後勤保障

三個角度,給各位講講怎麼馴服一輛F1賽車。










引擎170萬,齒輪箱(不包括齒輪)60萬,車屁股的定風翼20萬,一個螺絲5000塊,一個反光鏡8000塊...單是車身配件的價格,就能帶給你滿滿魔幻現實感,還只是一輛8年前F1賽車的水平。




貴就算了,還特別嬌氣。操作稍有不慎,上百萬的配件說壞就壞,你又得再掏幾十萬修理費。



真開起來,F1賽車和普通汽車也區別很大。




第一步要把車子發動,這個過程就已經很麻煩。




和大多數車一樣,F1賽車也有倆腳踏板:一個剎車,一個油門。不同的是離合器、升降擋的操作,都通過方向盤完成——



離合器有兩個撥片,在方向盤兩側,只在賽車起步和停車進站時使用,換擋不需要操作離合器。




方向盤兩側還有倆撥片,用來升降擋,所以F1賽車

只能順序換擋,一般有6-8個擋位。




除了剎車和油門,F1賽車操作基本都通過方向盤完成,非常複雜,有興趣的觀眾老爺可以放大看看下圖:





F1賽車方向盤詳解


圖片

來自知乎 @Link Weng



但就算你知道怎麼操作,照樣無法發動。因為F1賽車雖然有極度精密的引擎,但無法在普通冷機狀態下啟動。




想發動車子,必須先用熱水泵給引擎加熱,將溫度提高到引擎工作的高溫,不同車子需要的溫度不同,一般在70、80攝氏度。潤滑劑也不能用冷的,必須加熱後再緩慢注入。




滿足溫度條件後,你才剛剛能把一輛F1賽車打著火。







車子發動後,你就要考慮怎麼把車安全穩當的開出去。




最需要注意的就是抓地力,這決定超高速行駛時,你的車會不會飛出去。




F1賽車其實很輕,

即使加上車手,

重量只有650kg左右,但功率卻高達800馬力,功率重量比高於幾乎所有的賽車和跑車。說白了,全靠抓地力。




抓地力的關鍵之一就在於輪胎。F1賽車用「光頭胎」,意思是非常光滑、沒有任何紋路,只適用於乾燥地面。實際是一種

全熱熔輪胎

,只有在90℃-110℃的高溫下才能發揮作用:

胎面融化形成膠,粘在地面提高抓地力。




所以開F1賽車必須有暖胎的過程,儘快讓光頭胎工作在90-110攝氏度的高溫下:

一發車就得有膽量高速飈出去,才能讓輪胎

高速摩擦

升溫。否則你越不敢開,車胎就遲遲達不到工作溫度,你越容易打滑。







就連剎車,F1賽車都不一樣。




你必須在松油門的瞬間無縫切換到剎車,間隔時間超過半秒都不可以。




F1賽車的剎車,並非你踩下剎車板就能立刻起效,它也有自己的工作溫度:400-1000攝氏度。想達到最佳剎車溫度需要半秒鐘,如果缺乏預判,你早已經多飈出去二三十米。





注意圖中法拉利車輪中間的金色光圈


由剎車高溫導致




當然,這些只是最最基本的操作,只能帶你體驗一下開F1賽車的簡單過程。








想駕駛F1賽車,僅有技術還遠遠不夠,你還要做好身體、精神、裝備的全方面準備。






  • 體准




就像開頭提過的,F1是一項對體力要求極高的運動。




按照F1身體素質最強車手巴頓的說法:「

作為車手,你需要一個非常有力的脖子,在轉彎時需要承受極大的離心力;

你需要很強大的背部肌肉,因為

當你制動時,背部會承受五倍的重力;同時,還需要很強的臂力,這是你感知賽車的方式。




脖子絕對是開F1賽車最要命的部分。一場比賽經過兩百多個彎道,每次過彎,脖子都相當於掛上40公斤的重量。所以F1車手的脖子個個都跟腦袋一樣粗。





法拉利車手萊科寧




真正參加比賽時,你還要嚴格控制體重。

這是很簡單的道理:車身重量越輕,跑出的速度就越快。

身高183cm的車手巴頓,為了保持低體重,常年維

持6%-9%的體脂含量。




保持體重的同時,還要保證充足的體能。昔日車王舒馬赫每天跑步超過20公里,或者在1000-2000米海拔的山間騎自行車3小時。保持如此高強度的訓練,他的心率也不會超過140/分鐘。




另外,你還要習慣承受高溫。為追求車身的輕便,F1車子沒有設計空調。當你在直道用最高速行駛時,座艙可能達到六七十度。






  • 精神準備




除了準備好充足體力,你還要做好足夠的精神建設。




極速比賽中,你的思考時間非常少。面對每毫秒都不同的情況,一般人需要更多判斷時間:只要過彎時稍有一點遲疑,你就會錯過剎車點,再等你意識到這一點,車子恐怕已經橫在賽道上,你也處在錯誤的擋位。




所以,在輕則重傷、重則喪命的危險下,你需要逼自己保持注意力高度集中。對普通人來說,集中三五分鐘可以,但保持集中2小時絕對是一種對精神的折磨,畢竟平時連續開2小時車都很累。




殘酷的是,還有更多客觀條件繼續給你的精神加壓,比如雜訊——




你要全程承受賽車引擎運轉產生的巨大雜訊,還要承受賽車高速行駛時的氣流聲。




根據數據,賽車時產生的雜訊超過140dB,會有大概114dB傳進你耳朵。即使在114dB的環境下,人類每天也只能忍耐不超過15分鐘。戴上頭盔能減弱一些影響,但仍然需要你有極高的精神力支撐。






  • 裝備




為保護好自己,你還必須得充分了解賽車服的細節。




賽車服的一切細節都有官方嚴格規定,比如防火性能:

從賽車服到賽車服的縫線,甚至衣服上的廣告條,都要保證車手在700℃的火焰中能堅持12秒不會受傷。




為了抵禦高溫缺水,賽車服里還設計了飲水系統,你可以通過方向盤的按鈕彈出吸管,喝水。




同時F1賽車專用的手套、靴子都非常輕薄,能讓你對自己操控的車子有更親切的手感和腳感。




還有頭盔,

這絕對是一項不戴頭盔會喪命的運動。

F1官網曾公布一組數據:F1頭盔能夠在55噸的坦克壓過後不變型,在800度的高溫中堅持30秒不損壞。

曾有一場比賽,前車掉落了部件,砸中後車車手的頭盔,後車車手當場昏迷,眉骨骨折,腦震蕩。多虧頭盔,保護他的腦袋沒有被當場轟碎。



為保護脖子,還專門設計了hans保護系統,儘可能緩解頸部的壓力。







穿好裝備上了賽道,緊張比賽過程中你更是離不開後勤團隊的支持。








毫無疑問,長時間承受巨大壓力,對車手的身體、內臟都會造成損傷。為給車手做有效輔助,F1有著最專業的後勤團隊,為車手準備物資、提供現場支持、保護車手身體健康...說無微不至也不為過。




很多時候,比起車手飆車的賽道,後勤團隊戰鬥的維修站往往是更激烈的戰場,絕對的分秒必爭。




比賽過程輪胎磨損非常嚴重,車子跑6-8圈就要進站更換輪胎(其實是直接換掉整個車輪)——




換一個輪胎需要三個人協作:1個拿氣動扳手負責拆裝輪胎,1個拿舊輪胎,1個塞新輪胎。車一停,1個人抓緊舊輪子,另1個人幾乎同時把氣扳手插到螺栓上,0.5s就能擰下輪胎的螺栓。然後第一個人拆掉舊輪胎,第三個人又幾乎同時將新輪胎準確懟到軸上,拿扳手的兄弟又要精準的把螺栓塞進去,固定新輪胎,

整個過程不超過3秒鐘。




換胎過程絲毫不能有偏差。前兩天巴林站的F1比賽,一名技師由於換胎工作未完成賽車提前發動而受傷,一條腿脛骨、腓骨骨折。








3秒換胎




如果想在F1車手的職業生涯待久一些,你的身體更離不開後勤團隊的支持。除了嚴格堅持身體鍛煉,車手也需要適當補充一些營養品,保護身體的重要器官組織。這跟你平時經常熬夜加班,需要保護身體是一個道理。




為此,作為法拉利車隊的官方合作夥伴,澳大利亞領先自然健康品牌Swisse還專門推出了一款

男性能量禮盒(法拉利限量版)。

禮盒內含的3罐護肝片成為法拉利F1車手肝臟另一支重要的「後勤小隊」,守護車手的健康。更能為熬夜加班應酬的上班族打造更好的身體素質,守護上班族的健康。







真正把一輛F1賽車開上賽道並馴服它是極難的,多數情況下,男人只能幻想一下駕駛F1賽車的情景。




雖然多數

男人都沒有開F1賽車的機會,但

男人們都曾經歷過不亞於駕駛F1賽車的辛苦——




拚命工作、熬夜加班,還要在商務酒局拼酒,承受的肉體精神壓力並不亞於開F1賽車。至於熬夜、拼酒的行為,還會更嚴重影響肝臟的自我修復、加速肝臟損傷。




所以說,男人的身體就像一輛F1賽車,每個人都需要一支幫你換輪胎的「後勤小隊」——Swisse護肝片,

你在辦公室加班時為你打氣加油,應酬喝酒時保護你別傷身體。






分秒守護,讓你幹勁十足




這款

Swisse

男性能量禮盒(法拉利限量版)已經在京東獨家推出

,為各位的寶貝肝提供後勤保障。




觀眾老爺們,不妨

點擊閱讀原文

,肝個痛快。




編輯:鄭彥飛


排版:李嘯遠




沒錯,這就是廣告


圖片均轉自網路


歡迎關注「杜紹斐」ID:shaofeidu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杜紹斐 的精彩文章:

口袋簡史:你知道前胸口袋是從褲襠過來的嗎?
被美國青年損壞的兵馬俑,究竟價值多高?

TAG:杜紹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