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文物介紹——西漢角型玉杯

文物介紹——西漢角型玉杯

原標題:文物介紹——西漢角型玉杯


中國人對玉的使用有4000多年的歷史,到漢代達到玉器文化發展的高峰。但在燦若星河的漢代玉器中,有一件因為獨特的外形、巧奪天工的雕琢,成為我國西漢時期玉器的代表作,這就是1983年在廣州市越秀山西側,從象崗山上南越王趙眛墓中出土的「西漢角形玉杯」。


這件玉器是國內唯一一件漢代杯形玉器,在玉器史上有著極其重要的地位。該玉環通高18.4厘米,口徑5.8—6.7厘米。杯形如獸角,杯底有細軟彎轉的繩索式尾,纏繞在杯身下部。杯口沿陰刻弦紋一周,杯身以淺浮雕和雙鉤法飾勾連雲紋。器體輕薄,拋光琢制俱佳。口沿上微殘,青玉質,半透明,局部有紅褐色浸斑。它通體由一整塊青白玉雕琢而成,杯腹中空可盛酒,杯口呈橢圓狀,由杯口至杯尾逐漸收攏,在杯尾捲曲處形成飛卷的浪花,看上去頗似一隻犀牛角。



角形玉杯這種獨特的造型,和古代西方傳說用犀牛角製作的酒杯可以解毒有關,雖然玉本身並不能解毒,但工匠仍借鑒這一傳說琢玉而成,希望能給他的主人帶來好運。玉杯的周身裝飾紋樣採用陰線刻、淺浮雕、高浮雕及圓雕等多種技法,杯身紋飾纏繞一條夔龍外形,體現出了多民族文化融合的特點。角形玉杯還有一個與眾不同之處,那就是不設底座,無法直立,酒一但倒入,只能從一人手中遞出,然後一飲而盡,這也反映了南越時期的飲酒習俗和器物主人嗜酒的愛好。


該玉環通高18.4厘米,口徑5.8—6.7厘米。杯形如獸角,杯底有細軟彎轉的繩索式尾,纏繞在杯身下部。杯口沿陰刻弦紋一周,杯身以淺浮雕和雙鉤法飾勾連雲紋。器體輕薄,拋光琢制俱佳。口沿上微殘,青玉質,半透明,局部有紅褐色浸斑。



角形玉杯的這種特點,和他的主人南越王趙眛息息相關。趙眛為西漢時期第二代南越王,是第一代南越王趙佗的孫子,趙眜,史料多作趙胡,是南越武王趙佗的孫子,南越太子趙仲始的兒子。漢武帝建元四年(公元前137年),趙佗去世,因趙眜的父親趙始早己亡故,所以南越群臣擁立趙眜繼承王位,史稱南越文王。他在統治期間尊重百越各少數民族的生活習俗,制定了各種政策來推動各民族發展經濟文化,使得南越國在秦末漢初的亂世成為富甲一方的邊陲之國。



趙眛還特別重視對中原文化的學習,受西漢中原文化的影響較深,和中原的帝王一樣,特別重視死後墓葬的規制,陪葬物品極盡奢華,角形玉杯作為陪葬品之一,正是他生前命人製作。由於擔心死後被人盜墓,其墳墓建造得極其隱秘,而且到處設置疑冢掩人耳目。三國時期,孫權派人南下尋找南越王墓,儘管費盡心思,也只挖到第三代南越王趙櫻齊的墓葬。


南越國是秦朝滅亡時由南海郡尉趙佗起兵兼并桂林郡和象郡(包括甌雒國在內)後於公曆前204年建立。公曆前112年夏季,漢朝第七任皇帝劉徹出兵10萬發動對南越國的戰爭,並在西元前112年冬季將南越國滅亡。南越國是嶺南第一個王國,自公元前204年建立至公元前112年漢平南越,南越國共存在九十三年,歷經5任君主。



秦始皇死後,秦二世繼位,由於他的暴政激起了公元前209年的陳勝吳廣起義,反抗秦二世的殘暴統治,四方諸侯、豪傑互相爭奪,中原陷入戰亂。接著就是劉邦和項羽的「楚漢相爭」,中原陷入了一片混亂狀態。公元前208年,南海郡尉任囂病重,他臨死前把時任龍川縣令的趙佗召來,向他闡述了自公己依靠南海郡傍山靠海、有險可據的有利地形來建立國家。不久,任囂病亡。


公元前206年,趙佗起兵兼并桂林郡和象郡,在當地士民的擁戴下,建立了以番禺為王都,佔地千里的南越國,自稱「南越武王」,從而為存在95年的南越國奠下基石。南越國的疆土,與秦設三郡轄區相當,北、東、西三面分別與長沙、閩越、夜郎三國交界,東及南面瀕臨南海,「東西萬餘里」的廣大地域。北至南嶺(今廣東北部、廣西北部和江西南部一帶),西至夜郎(今廣西,雲南的大部),南至南海(今越南的中部和北部),東至閩越(今福建南部)。都城在番禺,即今廣州市。



南越國彎月形水池(南越王宮博物館)


公元前196年,漢高祖劉邦派遣大夫陸賈出使南越,勸趙佗接受漢王朝的封王歸化中央政權,在陸賈勸說下,趙佗接受了漢高祖賜給的南越王印綬,臣服漢朝,使南越國成為漢朝的一個藩屬國,並向朝廷稱臣奉貢。此後,南越國和漢朝互派使者,互相通市,劉邦成功的通過和平的方式,使得趙佗歸順,沒有成為漢朝南邊的敵對勢力。公元前137年(漢武帝建元四年)趙佗去世,享年一百餘歲,葬於番禺。趙佗死後,其後代續任了四代南越王。一直到公元前112年,南越國被漢朝所滅。


文獻記載,南越王葬所非常隱秘。相傳第一代南越王趙忙死後,為了防止後人盜掘,喪事是在十分神秘的氣氛中進行的。出殯時四輛靈車分別從四城門運出,且多設疑家,遮人眼目。三國時,吳主孫權曾派幾千兵卒南下廣州,在今越秀山一帶尋掘南越王墓,結果只找到了第三代南越王趙嬰齊的墓。可見第一、二代南越王墓是何等的隱蔽。



南越國舊址


直到上世紀80年代,廣州市進行開發建設,在廣州市北部的象崗山挖山平土,沉睡了兩千多年的第二代南越王古墓才從黑暗中醒來,首次展現在世人眼前。從古墓中,出土了19枚印章以及大量的陪葬品,其中僅玉器就多達244件,而這隻玉杯被發現時,是用上等絲絹包裹著,放在墓主人屍體的頭部,顯然是其生前的珍愛之物。



與角形玉杯一樣仿動物角的杯子在中國後代發現較多,比較著名的還有唐代何家村牛角杯,這件杯子的杯體為角狀獸首形,獸雙角為杯柄,嘴部鑲金帽,眼、耳、鼻皆刻劃細微精確。所不同的是,在使用牛角杯飲酒的時候不是從杯口,而是從杯子的尾部。唐代以後這種以動物角為原型的杯子就不再多見,後代只是作為工藝品欣賞。



這件凝聚古人智慧的國之重器,雖歷經千年滄桑,依然溫潤古樸,熠熠生輝,成為和長沙馬王堆出土的金縷玉衣齊名的文化瑰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講故事的翁老頭 的精彩文章:

文物介紹——清代的翡翠翎管
歷史上的今天——1639年3月13日,為紀念約翰?哈佛,哈佛大學正式得名。

TAG:講故事的翁老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