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如何讀出詩的時代縱深

如何讀出詩的時代縱深

不同的詩,放在一起讀,往往味道更醇厚,感觸更深刻。

讀詩有很多方法,對字意音韻進行訓詁是其中之一,但這只是讀詩最基礎的階段。讀詩,要理解詩,也要理解詩人,更要把自己全身心地投入詩中,代入詩境。唯其如此,方才稱得上品詩的更高境界。

吾生有涯,限囿又多,不可能親身經歷所有的詩和遠方,但為什麼我們能從別人的詩中收穫屬於自己的感動和感悟?那是因為,人與人的詩心相通,詩情相似。「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即使相隔萬里,又或暌違千年,即使萍水相逢、驀然初見,我們仍可一見如故,相互讀懂。

這足夠了嗎?

不得不說,上面說的這個情景代入法,仍然只是在就詩論詩,並沒有真正、完全跳出詩外,眼界格局會比較狹隘,缺少縱深。

比如下面這兩組詩,只有對比著讀,對詩面背後那個恢宏闊大、風雲變幻的歷史時代,以及詩人在此歷史背景下的命運際遇和精神面貌,我們才能有更加全面的認識和更加深刻的把握。

第一組

渡荊門送別

唐李白

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游。

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

月下飛天鏡,雲生結海樓。

仍憐故鄉水,萬里送行舟。

旅夜書懷

唐杜甫

細草微風岸,危檣獨夜舟。

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流。

名豈文章著,官應老病休。

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

第二組

望洞庭湖

唐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

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

欲濟無舟楫,端居恥聖明。

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

登岳陽樓

唐杜甫

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

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

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

兩組四首詩,首首皆為氣象雄偉、開襟曠遠的千古名篇,但由於創作的年代不一樣,每組詩前後兩位詩人的處境、心境是迥然不同的,非擱在一起讀而不能得窺其全妙也。

以第一組詩為例。《渡荊門送別》來自詩仙李白,《旅夜書懷》出自詩聖杜甫。

兩詩同為名家名篇,確有不少相似之處,不僅同為五律,而且都是出蜀後旅夜江船中所作,特別是兩首詩的頷聯,前者「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後者「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流」,實在太像,以致我常常搞混作者,並總是亂搭。

仙飄飛於天,故而李白俯瞰的是江山大地;聖行走於地,是故杜甫仰望的是日月星辰。僅憑這兩聯詩,我們就能感悟出詩仙與詩聖的不同氣質與特徵。當然,通過這樣的對比解讀,也相信我們今後再不會搞錯作者了。

言歸正傳,重點講講兩詩的不同。

前者,開元十三年(725年)前後,詩仙李白正年輕氣盛,「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仗劍去國、辭親出蜀,滿懷希冀,奉詔入京,在走向長安的同時,也踏入了那個「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旒」的盛唐。

後者,大曆元年(765年),詩聖杜甫百病纏身、凄孤無依,「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已經步入其生命的倒計時刻,唐朝的國運在經歷安史之亂後也急轉直下,詩人曾經「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政治理想亦早已破滅。在好友嚴武去世後,杜甫不得不辭去節度使參軍的差事,揮別草堂,也徹底揮別了盛唐。

兩首詩中間相隔40年。而這40年,恰恰是大唐王朝由盛及衰的40年。因此,這兩首詩,它們一前一後,記錄的不僅是個人的個體狀態,更是一個時代的群體命運,具有時代風向標、歷史裡程碑的意義。同樣的,第二組詩也是如此。

時代難免有變化,命運總會有齊舛,只要能永葆一顆詩心在,縱然平凡如我,縱使微如草芥,亦是白衣卿相,自能活出一份甘甜的詩意,自可涵養一種強大的精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三柳堂 的精彩文章:

TAG:三柳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