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新聞鏈接:扎克伯格與臉書的15年道歉之路

新聞鏈接:扎克伯格與臉書的15年道歉之路

新華社華盛頓4月11日電 新聞鏈接:扎克伯格與臉書的15年道歉之路

新華社記者

「這是個大錯誤,是我的錯。」美國臉書公司創始人馬克·扎克伯格11日在美國國會就用戶數據泄露醜聞聽證時說。事實上,從創業到臉書發展的10多年中,扎克伯格的道歉並不鮮見。每當問題比較嚴重,扎克伯格就會發佈道歉信,承諾升級網站的設置工具,但如何保護用戶數據隱私一直未得到妥善解決。

——2003年,「事已至此不是我的本意」

臉書前身Facemash網站不經他人授權在哈佛大學內部網路上收集學生照片,讓網站用戶為照片的「熱辣程度」評分。網站開發者、年輕的扎克伯格不久發佈道歉信說,因為自己的疏忽,沒想到網站傳播得如此之快,他對此造成的傷害深表歉意,「終於明白自己的本意被曲解可能造成的後果」。

——2006年,「我們真的把這個搞砸了」

2004年,扎克伯格等人聯合創建臉書公司。兩年後,臉書推出了「動態推送」(NewsFeed)功能。用戶突然發現自己搜索的各種信息都被顯示在個人頁面,也沒有任何設置可以關閉這一功能。扎克伯格在臉書官方博客中道歉說:「在解釋新功能這件事上,我們做得很糟;在讓你們如何控制這些新功能的問題上,我們做得更糟。」

——2007年,「這次我們做得不好,我為此道歉」

這一年,臉書推出了公司首個個性化廣告系統Beacon。這一功能讓用戶的購物歷史記錄處於公開狀態;臉書還使用了第三方數據,如用戶在某票務應用上購買過音樂會門票,相關廣告就會出現在用戶的臉書頁面上。約5萬名臉書用戶發起了名為「臉書,停止侵犯我的隱私」網路請願活動。扎克伯格在官方博客中道歉說:「在收到用戶反饋後,我們沒有很快作出反應。」臉書在2009年關閉了Beacon廣告系統,它成為公司最失敗的產品案例之一。

——2009年,「我們增加的是你們想要的」

2008年,扎克伯格在臉書官方博客上發表的4篇博文,全都是就隱私保護問題在向用戶解釋或道歉。2009年,臉書推出了新的隱私保護工具。然而不少人反映新功能的使用晦澀難懂,甚至導致更多個人信息處於公開狀態。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就此開始對臉書進行調查。

——2010年,「我們確實忽略了這一點」

這一年,美國《華爾街日報》披露說,臉書網站漏洞可能讓用戶的真實姓名等私人信息被竊取。之後臉書迅速修補了漏洞,並宣布將重新設計網站的隱私設置方式。扎克伯格在《華盛頓郵報》發表文章說,「有時,我們前進的速度太快。臉書會讓用戶以更為簡潔的方式設置保護自己的隱私。」

接下來的2011年、2013年,到2018年的「劍橋分析」公司數據泄露醜聞,扎克伯格仍在繼續道歉,從「我第一個承認我們犯了很多錯誤」,到多次許諾儘快讓臉書的隱私保護功能更加簡單好用。

美國科技月刊《連線》雜誌評論說,隨著臉書的不斷發展,網站的隱私設置就像迷宮一樣讓用戶難以掌握,不斷升級的結果是更多信息被默認為公開狀態。「扎克伯格從未真正理解何為隱私,他認為人們最終會習慣與每個人分享自己的一切,他的商業模式也基於此。」

北卡羅來納大學研究新技術社會影響力的著名學者澤伊內普·蒂費克奇表示,扎克伯格多年道歉仍沒能解決問題還是源於公司的盈利動機和商業模式。此輪醜聞曝光伊始,她在推特上嘲諷說:「扎克伯格保證在『未來數周』對個人隱私數據有更好監管,這個『未來數周』已經過了8年了。」

蒂費克奇認為,此次個人信息泄露醜聞只是問題的一次集中爆發,議員質問、扎克伯格道歉更多是情緒的宣洩,最需要的是完善立法來保護人們的數據隱私,保護健康的網路公共領域環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網 的精彩文章:

3月14日兩會圖跡
俄羅斯「紅色旅遊」吸引中國人

TAG:中國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