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淺談歷史上被視為最適合做朋友的人——鮑叔牙!

淺談歷史上被視為最適合做朋友的人——鮑叔牙!

鮑生薦夷吾,一舉置齊相。斯人無良朋,豈有青雲望。臨財不苟取,推分固辭讓。後人稱其賢,英風邈難尚。——唐·李白《陳情贈友人》節選

鮑叔牙,姒姓,鮑氏,名叔牙,潁上人。他出生於齊國的大夫之家,結交管仲於其貧困之時,盡心幫扶,舉其代己任齊國之相,二人合力輔佐齊桓公。在成就了齊桓公的霸業的同時,也成就了自己的千古美名。

管仲家境貧寒,為求生計,與鮑叔牙合夥做買賣。他出的本錢很少,獲利後,拿的卻很多。鮑叔牙手下的人都非常的不滿,可鮑叔牙卻不以為然,反倒是以管仲家貧,自己同意等理由替管仲開脫。

管仲曾經替鮑叔牙出過幾次主意,但每一次都沒有起到好的效果,反倒是令事情變得更加的困難。鮑叔牙從未怪管仲的主意不好,反倒認為是自己的時運不濟,將問題的過錯全都攬在了自己的身上。

管仲多次出仕為官,又多次被罷免。鮑叔牙從不覺得是管仲沒有才能,只是因為他沒有遇到賞識他,會用人的上官罷了。

管仲從軍作戰,屢戰屢敗,進攻在最後面,逃跑在最前面。鮑叔牙從不覺得是管仲膽怯,而是知道他家中還有老母需要贍養,不能死於陣前。

公子糾兵敗,召忽自殺,管仲卻選擇了苟活,世人多恥其行,只有鮑叔牙不覺得管仲這麼作是可恥的,因為他知道管仲有一身的治國安邦的驚世才學還沒有施展。

鮑叔牙無時無刻不在替管仲掩蓋他的缺點,幫管仲辯解,甚至將原本應該屬於他的齊國相位都讓給了管仲。故而才有了管仲『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鮑叔也』的感嘆。

『管鮑之交』由此而來。後人所稱頌的,不是管仲的才能,而是鮑叔牙這種種全心全意為朋友著想,替朋友考慮的行為。

管鮑之交

史書中對於鮑叔牙的記載,多是與管仲相關。故而很多人都將他當成是一個『好好先生』,以為他會是一個性情憨厚平和的親切長者,將他視為最適合做朋友的人。

殊不知鮑叔牙為人,最是剛正,他可是一個眼裡容不得沙子的直脾氣。不管對方的身份如何,不管對方是否與自己有足夠的交情,但凡被他察覺出不妥之處,他都會直言以告。往往言辭過於犀利,令人難以接受。

齊桓公霸業初成,與管仲、鮑叔牙、寧戚同飲,三人興正濃,獨鮑叔牙不悅。齊桓公不明緣由,問鮑叔牙為什麼不替他感到高興。鮑叔牙以希望齊桓公不要忘了身在莒國的時候,管仲不要忘了被囚在魯國的時候,寧戚不要忘了車下喂牛的時候告誡三人不要得意忘形,自以為是,以至於喪失掉現今的大好局面,重蹈覆轍。

另,寧戚,姬姓,寧氏,名戚,衛國人,寧姓始祖。齊桓公最為倚重的大臣之一,官至大司田,主管齊國農耕之事。善於相牛,著有《相牛經》一卷。齊國農業的發展,耕牛的大量繁殖,正是得益於寧戚。

寧戚出生平寒,懷才不遇,以養牛拉車為生。他知曉齊桓公重人才,有抱負,不辭辛苦,從衛國來到齊國。正逢齊桓公出城迎賓,寧戚於城門外擊牛角而歌。管仲知其賢,上舉桓公。桓公亦知其非常人,使留之。是夜,舉火對答,果然不凡,遂拜為大夫。

管仲病重,齊桓公欲以鮑叔牙為相,遭到了管仲的否決。其原因,正是在於鮑叔牙的秉性過於剛正。管仲唯恐鮑叔牙會無意開罪齊桓公,最後落得個悲劇收場。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天天談 的精彩文章:

他天時地利人和俱失,造成了西周的滅亡,淺談歷史上的周幽王!
他被稱為『亘古忠臣』,萬世流芳,淺談『殷商三仁』之比干!

TAG:歷史天天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