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唯論見性,不論禪定

唯論見性,不論禪定

唯論見性,不論禪定

作者簡介:蘇樹華,上世紀九十年代,隨母音老人蔘學。遵母音老人囑咐,2000年後,隨緣傳授心中心法,及其他方便法門。若人發心,修持心中心法,如法修行,三五百座,即可打開本來,見到本性。有緣行者,莫失良機。

惠能一派,唯論見性,不論禪定。為何?禪定是個工具,不是根本,不是宗旨。住在禪定,忘了根本,即使一住一萬年,那也不能到彼岸。

對於修行人來說,妄動容易了知,妄靜難以覺察,所以,修習禪定的人,制止妄動,住著妄靜。以妄動為妄,以妄靜為真。如此見解,如此行持,盡未來際,不得見性。未見性之前,動是妄動,靜是妄靜。總之,不識根源,一切皆妄。住在妄靜中的人,享受平靜的快樂,以為如此定下去,待到功夫深了,那就到彼岸了。其實不然,住在平靜中,住在禪定中,這是個禪定縛,也是個禪定障。定境不破,則三界不可出。

著相住境,一切境相,皆是魔障。即相離相,一切作用,皆是妙用。境本不魔,著即成魔。事不縛人,著即成障。魔即障也,合而稱之,名曰魔障。

說起魔障,世人以為,魔從外來,擾亂行人。豈不知,魔非外來,而是自己的習氣種子的變現。譬如,好異性的習氣種子,便是自己心中的異性魔。習氣種子變成現行的時候,便是異性魔現前,誘惑修行人,落入其中,受其擺布,不得解脫。

米勒日巴尊者,在山洞閉關修行時,眾多魔女前來。尊者採用各種降伏法,皆無濟於事,反而招來更多魔女。這時,尊者想起上師所傳的口訣:「一切唯心,皆是心相,除心以外,別無一法。」這時,眾魔女曰:「本習氣魔由心生,倘若不知心本性,汝雖勸逐吾不去,若未證悟自心空,似我之魔不可數,若已認識自心性,一切違緣現助伴,我羅剎女亦為仆。」言畢,禮拜而去。[1]

眾魔非外來,一切由心生,猶如夢中事,或見天人,或見惡鬼,或見金錢,或被人逐,種種境相,唯心所生。若人識得,是諸幻相,皆是心相,猶如幻影,本無實際,則諸魔幻,悉皆退去。

證得此心時,自心中的小我,與無量眾生,一時成佛,故云:

「正覺山前,明星現時,釋迦世尊,與

大地眾生,一時成佛。」[2]

迷人只見生生滅滅的假象,不識如如不動的真我。不識真我之故,受幻相所惑,隨幻相而轉,故成輪迴。如如不動、本來清凈的真我,猶如圓明寶鏡,遍含萬相,然而,鏡中萬相,實無一物,是故惠能大師云:「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遍含萬相、實無一物的圓明寶鏡,便是惠能大師所說的廣大無邊、清凈無染的自性。識得自性,萬相平等。

禪宗有這樣一個公案,也說明了「識得自性,萬相平等」的道理。

世尊因調達謗佛,生身入地獄,遂令阿難問:「你在地獄中安否?」

曰:「我雖在地獄,如三禪天樂。」

佛又令問:「你還求出否?」

曰:「我待世尊來便出。」

阿難曰:「佛是三界大師,豈有入地獄分?」

曰:「佛既無入地獄分,我豈有出地獄分?」[3]

如何是世尊?如何是調達?如何是謗佛?如何是地獄?如何是三禪天?

世尊,不是相好莊嚴的對象化的宗教偶像。世尊是個表法,表「天上天下,最尊最貴」的人。最尊最貴者,人之自性,亦名清凈法身。

調達者,不是某個生命個體。調達是個表法,表「捨本逐末,趣外奔逸」的人。趣外奔逸者,人之習氣,亦名自性眾生。

謗佛,不是說人的壞話。謗佛是個表法,表「背覺合塵,著相住境」的妄行。《金剛經》云:「若言如來有所說法,即為謗佛。」迷於本真,著於法相,此是謗佛。鼓風起浪,造業自惑,也是謗佛。

地獄,不是物理空間的某個領域。地獄是個表法,表「煩惱至極,痛苦至極」的境界。苦是心苦,樂是心樂,或苦或樂,自中之相。心中極苦,是名地獄。心中極樂,是名天堂。知苦知樂,皆是空花,亦無身心,受彼苦樂,是名世出世間、圓融不二的極樂,亦名世出世間、圓融不二的凈土。

三禪天,不是物理空間的某個領域。三禪天是個表法,表「一種平懷,苦樂不受」的境界。自性眾生,造業受報。悟後之報,受而不受,是名三禪之樂。

世尊所表,不是他人,而是諸人「本真的自己」。調達也非他人,而是趣外奔逸的自性眾生,亦名自性習氣。謗佛,也不是說佛的壞話,而是背覺合塵之行。佛告須菩提:「須菩提!

汝勿謂如來作是念,我當有所說法。

莫作是念,何以故?若人言如來有所說法,即為謗佛,不能解我所說故。

[4]可見,著了佛相,著了法相,乃至著了一切相,皆是謗佛。

世尊臨入涅槃,文殊大士請佛再轉法輪。世尊咄曰:「文殊,吾四十九年住世,未曾說一字。

汝請吾再轉法輪,是吾曾轉法輪邪?」

[5]

諸佛言說,儘是虛聲,形同泡影,無有實際。然而,佛所說法,千言萬語,所指的那個不生不滅、不垢不凈的妙明真心,此是真佛真祖,也是諸人「本真的自己」。馬祖大師云:「

一切法皆是心法,一切名皆是心名

,萬法皆從心生,心為萬法之根本。」

[6]

三禪樂的境界中,疼還是疼,癢還是癢,山還是山,水還是水,喜怒哀樂,如同世人,但異世人行履處。譬如,某甲也疼,某乙也疼。某甲疼卻在地獄,某乙疼卻在三禪天。何以故?某甲疼,他卻被疼繞,疼上加苦,苦上更苦。某乙也疼,疼如夢幻,疼如露電,只是個清凈的疼相,故云「我雖在地獄,如三禪天樂」。若人悟了心,在他的境界上,三界六道,本無實際,皆是自性的清凈相。

猛然之間,咄地一聲。於此當下,是個什麼?是地獄,還是三禪天?若能識得這個歷歷孤明的心,契入這個歷歷孤明的心,則地獄三禪,一馬平川,三界六道,頓成凈土。若能到得這裡,經云:「無量百千菩薩得無生法忍,無量百千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無量百千人得須陀洹果,乃至阿羅漢道,虛空神天雨眾天華,遍覆大眾,作天伎樂,放大光明,贊言:『善哉!如來所說法,未曾有也。』」「一切大眾聞佛說法,頭面作禮,歡喜而去。」[7]

試問:無量菩薩,百萬人天,今在何處?歡喜而去,又去向何所?若言有去處,正是糊塗人。若言無去處,經中分明說,「頭面作禮,歡喜而去」。

試看自己的當下,這個了了常明、本自清凈的,究竟是個什麼?於此當下,是否具足無量菩薩、百萬人天?無量菩薩,百萬人天,是否頭面作禮?是否歡喜而去?一切經典,只說這一人。這一人,分身百千億。分身百千億,只是這一人。

誰是阿難?誰是達多?誰是釋迦,誰是無量菩薩?誰是無量人天?分身百千億,唯有這一人,哪裡更有他?咄!這人是誰?



[1] 《米拉日巴道歌集》。

[2] 《列祖提綱錄》卷五。《卍續藏》第六十四,第三十一頁下。

[3] 《五燈會元》卷一。《卍續藏》第八十冊,第三十頁下。

[4]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卷一。《大正藏》第八冊,第七五一頁下。

[5] 《五燈會元》卷一。《卍續藏》第八十冊,第三十一頁上。

[6] 《御選語錄》卷十四。《卍續藏》第六十八冊,第六〇九頁上。

[7] 《大方便佛報恩經》卷四。《大正藏》第四十三冊。

唯論見性,不論禪定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禪宗文化 的精彩文章:

破除小我,回歸大我
最上乘的修行

TAG:禪宗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