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宦官干政往往預示著朝代的衰亡,那麼皇帝為何依然任用宦官呢?

宦官干政往往預示著朝代的衰亡,那麼皇帝為何依然任用宦官呢?

在古代,但凡宦官干政往往預示著國家將要滅亡,如秦朝的趙高,漢朝桓帝、靈帝時期的宦官獨權等,這是鐵錚的事實。

但是這裡不禁有個疑問,每個朝代的宦官干政就代表著國家的危亡,那麼下一朝代的君王卻為何還會任用宦官呢?今天我們就來說說古代皇帝堅持任用宦官的原因。

君王任用宦官是因為什麼呢?是因為朝廷中官僚集團的威脅。

皇帝雖然身為九五之尊,但其在厲害也終將是一個人啊,沒有別人的幫助,他哪能鎮住手下的官員呢?大家在電視中常常會看到皇帝在做決策時,往往會看看權臣的眼神,受到官僚集團的嚴重威脅。大家試想一下,如果一天朝堂上的官員「緊緊的抱在一起」形成一個意見一致的集團,那麼皇帝有什麼自己的見解往往還沒說出口就打住了,孤家寡人怎能敵過他們呢?

而且過去皇帝管理國家,靠的就是這些官員提供的各種信息,但如果這些官員串通起來故意隱瞞有用的信息,那麼皇帝又能怎樣呢?這時候就得用到宦官了。既然朝臣與皇帝作對,那麼啟用宦官自然能從另一個渠道獲得信息,而太監所提供的信息往往也很真實很有用,而且大多對皇帝還是忠心耿耿。

反過來說,那麼不用宦官會怎樣呢?咋們用一個例子來說明。大太監魏忠賢前面的文章小編有說過,當年崇禎皇帝繼位,乾的第一件事就是查處魏忠賢和他的閹黨,不僅如此,崇禎乾脆就取消了整個太監系統,把大太監們都炒魷魚了,把權力歸還給朝中大臣。

可結果如何呢?在失去了太監們的監督和陪伴,皇帝的對國家的信息情況的來源就減少了一半,在明朝就要亡的時候,大明首輔周延儒請命帶兵出征,但事實是他帶兵後,就在皇帝的眼皮子下,優哉游哉,吃喝玩樂,一仗不打,還天天報告朝廷自己擊敗敵軍多少多少人,崇禎從頭到尾一直被蒙在鼓裡,還自個在皇宮裡高興半天。由此可見,失去太監之後,皇帝的信息來源真的減弱太多,甚至連權臣都敢欺騙皇帝了。

但是官宦干政並不是國家衰亡的重要原因,其實最主要的原因是朝廷內部官僚系統的嚴重腐敗,最終才熏陶出宦官干政這出事;一個國家的官僚系統都爛透了,那麼它有什麼理由不衰亡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明朝 的精彩文章:

中國通史 | 百年編年簡史(二)
明朝亡國公主,年輕時極盡榮華,但亡國後餓死在破茅屋裡

TAG:明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