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擴大開放不會受貿易摩擦影響

擴大開放不會受貿易摩擦影響

博鰲亞洲論壇傳來消息,中國決定在擴大開放方面採取一系列新的重大舉措。與某些奉行貿易保護主義的國家形成鮮明對比,中國推出擴大開放新舉措,給世界帶來了什麼信號?

帶著系列問題,南方日報記者在論壇期間採訪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所長張宇燕。他認為,2017年中國GDP約為美國的2/3,兩國力量的變化促使中美關係進入質變期,美國已將中國視為戰略對手。

「但這不會對我們改革開放進程有影響。」張宇燕說,中國的頂層設計非常明確,要走的道路也非常明確,擴大開放系列新舉措也將逐一落實。面對美國的一意孤行,中國將不惜任何代價維護中國的利益,而作為一個大國,不僅要對本國,還要對整個世界負責。

南方日報記者 陳曉 龍金光 發自博鰲

中美關係進入質變期

南方日報:從歷史上看,中美貿易摩擦其實有過多次。這次有什麼實質性的不同嗎?中美以後的經貿關係走向會有什麼變化?

張宇燕:2017年標誌著中美關係進入質變期。這是因為,從全球格局來看,中美兩個大國的力量對比正在發生一些特殊變化。數據顯示,2017年中國的GDP已經達到美國的2/3,這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是個臨界點。此時,任何一個世界第一的強國都會考慮自己在全球舞台上的地位、在全球結構中的地位。

因此美國最擔心的不是中國的鞋類、服裝、玩具等,它真正關心的是高技術領域的實力,所以美國在此次徵稅清單建議中重點約束了這些領域的中國產品進口。美國要保持技術優勢、經濟優勢,未來將不僅限於貿易領域、投資領域,而更多是出於全球戰略的考慮。特朗普簽署的美國國家安全戰略報告明確點出,中國和俄羅斯是戰略對手。對待戰略對手,美國未來的政策將會有很大變化,所以我們研究未來中美關係,貿易只是其中一方面,其他也要通盤考慮。

目前美國仍抱著冷戰思維,認為其他國家、尤其是中國的發展對自己造成威脅。其實完全不是這樣,一個國家要想保持繁榮發展,必須要有開放和合作的心態。

美徵稅清單落實難度大

南方日報:特朗普宣稱,要在原有500億美元徵稅清單基礎上再追加1000億美元出口產品的關稅,這份新的清單會落地嗎?

張宇燕:關鍵詞是落地,美國要實施,其實問題很大。一旦要落地,中美雙方就會進入你加稅我也加稅的拉鋸當中。首先,美國要考慮進口替代,它的經濟結構本身就決定了會有貿易赤字,過去之所以從中國進口是因為中國的產品質高價廉,未來如果加稅,未必能找到替代性強的國家。其次,美國要考慮消費者,價格上漲後會出現需求彈性,產生整體消費波動。

這筆賬一旦算下來,情況可能會有變化。目前來看,特朗普的意圖更多是要在談判桌上爭取更好的談判地位,現在距離清單落實還有兩個月,仍然有回歸理性的空間。美國必須真正理性地看待與中國的貿易現狀,尋求解決方式。

南方日報:中美貿易摩擦對中國改革開放進程會不會有影響?

張宇燕:不會有影響。我們自己的頂層設計已經非常明確,我們要走的道路也非常明確,各種各樣的措施都在推進落實,我們會堅定地繼續改革開放、繼續往前走,各項措施都會逐一落實。

美國在此時一再升級貿易摩擦,我們就要毫不猶豫反擊,讓他們明白貿易保護主義是不行的。如果美國一意孤行,我們將不惜任何代價維護中國的利益,而作為一個大國,不僅要對本國,還要對整個世界負責。

中國減持美國債券可能性很小

南方日報:近期中美貿易摩擦不斷,對亞洲其他國家、對亞洲經濟一體化進程會有什麼影響?

張宇燕:中美之間的貿易衝突會讓很多亞洲國家產生至少心理上的影響,可能有些國家會考慮「選邊站」的問題,但我認為更多會考慮政策調整。因為在亞洲,中國是價值鏈上的核心環節,原本亞洲國家出口到美國的商品經過中國周轉再到美國,他們在這個過程中是受益的。現在貿易摩擦升級,對亞洲國家的利益肯定有影響,這時他們可能不得不進行政策調整。總體來講,亞洲國家在貿易摩擦中的損失大於受益,所以他們更可能會反對特朗普政府的貿易保護。

南方日報:市場擔心中國可能會使出減持美國債券等「撒手鐧」,應如何看待這一觀點?

張宇燕:運作外匯儲備本質上是金融問題,涉及到的是資本和項目。它雖和貿易有關係,但應該區分對待,貿易問題是貿易問題,金融問題是金融問題。從我們的分析來看,可能性很小,國家應該要把貿易問題和金融問題區分解決。

一句話觀點

實施進口限制措施會損及所有人,各國政府必須遠離任何形式的保護主義。全球經濟還需防範財政和金融風險。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裁拉加德

面對全球化進程,不該採取孤立主義的做法,而應加強全球治理協調,探索利益匯合點。

——西班牙前首相費利佩·岡薩雷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南方日報 的精彩文章:

堅決打贏大氣污染防治攻堅戰
強起來靠創新 創新要靠人才

TAG:南方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