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慈悲喜舍的中醫

慈悲喜舍的中醫

《黃帝內經》在國學經典中的地位非常獨特,它是唯一一本以聖王命名的書。這就意味著生命之學在我國古代文化當中,被認為是帝王之業,是大功德和大慈悲。

中醫的治療方法充分體現了承載著一養、二調、三化的治療高境,而在與生命與機體的接觸中充滿了溫和暖融的人性關愛。

我們現在的肉身是我們修行多年後得到的一個身體。是借假修真的載體,它造化得如此完美,是萬法俱足的,所以更需要我們好好蓄之、養之。

有一種病,就有一種葯

天地草木是慈悲的。病之生,苦也。

而胸懷普救含靈之苦之醫者,必有大慈側隱之心。人和萬物都得天地一氣而生,但人得天地之全性,草木得天地之偏性,人得病就是人體氣機出現了偏盛偏衰的情形,所以有了嘗百草,而知葯的藥王,有了善用藥者的中醫。中醫借藥物之偏性來調整人體的盛衰以治病救人。

來看看這些葯吧。。。

根莖的葯可以鑽透土地,所以有通里的作用。

如白芍;樹枝樹梢則有生髮之性,

如桂枝;樹皮有包裹收斂的特性,

如肉桂,而果核的收斂性質又更大於皮類;花兒有宣散鬱結的作用,

如月季花、玫瑰花;果實生在高處卻最終要下落,故而有使氣下行的作用……

總之,那些發現中藥之美的神農們是優雅而安閑的君子。他們和四季一同生長和收藏,他們在大自然中尋找著美麗和健康……他們留下的便是中醫的慈悲。

生病的你如犯錯的孩子

做為一名中醫,我覺得最重要的是要關心人,而不是人的病。

他首先要發現人的問題出在哪兒,然後才能正本溯源,治癒這個病。這也是前面所講的「人為本,病為標」。

中醫是一門非常講究人文關懷的醫學。

如著有《傷寒論》的張仲景就非常具有慈悲心。他不僅會給患者根據病情開出藥方,還告訴他服藥後會有什麼反應,應該怎麼做,等等。

關於太陽經受寒(即感冒),張仲景不僅開出了「桂枝湯」這個藥方,他還告訴患者在感冒初起的時候服下這個葯以後,應該馬上鑽進被窩發汗,發出汗來,病邪就去掉了,去掉以後,馬上停葯。如果汗不出來,就喝一碗熱粥,幫助發汗。因為粥是又補脾胃又不傷脾胃。同時他還叮囑,在吃藥的時候,要注意飲食,凡是腥臭的、味道濃的東西都不要吃。

為什麼呢?

因為,吃這些東西入里後需要調元氣。本來人的病在表層,如果把元氣一調上來,使得外邊的病也往裡走,這樣病就會加重。

我們身體有病,首先不要恨病!要先與之和諧共存。不要有嗔恨心……

治未病

中醫最大的慈悲是提出「治未病」的理念。

「不治已病治未病」。是啊。生了病再去治,痛苦已成,已經覺受了,就好像「渴而穿井,鬥而鑄錐」。不是晚了嗎?

眾生沉浮於生死之門,不可以逆其根而壞其真。《黃帝內經》正是教了我們這至真的道理。它不是高高在上,令人生畏的,它是簡單易行而明了的,只是又有多少人明白它的慈悲呢?

扁鵲是盡人皆知的神醫,但很多人並不知道扁鵲的兩個哥哥也頗懂醫理。

一天,魏文王問扁鵲:「你們家兄弟3人,都精於醫術,到底哪一位最好呢?」

扁鵲答:「我的大哥醫術最好,二哥次之,我最差。」

文王再問:「那麼為什麼你最出名呢?」

扁鵲答道:「我大哥治病,是治病於病情發作之前的時候,由於一般人不知道他能事先剷除病因,反而覺得他的治療沒什麼明顯的效果,所以他的名氣無法傳出去,只有我們家的人才知道。我二哥治病,是治病於病情初起的時候,看上去以為他只能治輕微的小病,所以他的名氣只能在我們鄉里流傳。而我扁鵲治病,是治病於病情已經嚴重的時候。一般人看到我在經脈上穿針放血,在皮膚上敷藥,用麻藥讓人昏迷,做的都是些不可思議的大手術,自然以為我的醫術高明,因此名氣響遍全國,遠遠大於我的兩位哥哥。」

文王嘆道:「你說得好極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玄藏佛醫 的精彩文章:

獨立守神 肌肉若一

TAG:玄藏佛醫 |